九陽股份成績單:五百萬年薪換來股價43%的跌幅
“公司營收、利潤、股價一降再降,難道就不給個說法嗎?”一位股民向司庫財經抱怨九陽股份總經理郭浪,稱其需要為九陽不斷下降的經營業績負責。
據司庫財經了解,2022年底,郭浪作為空降兵出任九陽股份總經理,以拓展九陽股份業務,提高銷售額,但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九陽股份經營業績全面下滑:營收、凈利潤雙降、股價跌幅超過四成……與慘淡業績形成對比的是:2023年,郭浪稅前報酬總額492.07萬元。
不由得引發輿論質疑:經營業績下滑,但郭浪年薪如此之高?公司管理層不需要為經營負責嗎?九陽未來究竟應該怎樣發展?
【1】營收、利潤為何三年持續下降
“公司業績低于我們預期”,中金公司在其研報中直接表達了對九陽股份經營業績的不滿。據財報顯示:2023年,九陽股份營收為96.13億元,同比下滑5.54%,歸母凈利潤為3.89億元,同比下滑26.58%。
值得注意是的,這已經是九陽股份營收、利潤連續三年下滑,相較2020年112.63億營收、9.39億凈利潤巔峰時刻,在三年時間內,九陽股份營收跌去14.14%、凈利潤跌去141%。
(來源:互聯網)
對此,九陽股份在年報中稱:公司業績的下滑是受到行業發展的影響。即小家電整體市場環境不行。
據奧維云網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549.3億元,同比下降9.6%,而在去年雙十期間,廚房小家電線上零售額42.2億元,同比下降16.7%。
但與九陽股份業績三年不斷下滑的萎靡不振相比,同為小家電品牌的蘇泊爾、小熊電器等品牌不論是在營收,還是凈利潤上,都實現了持續性增長:
數據顯示:2023年蘇泊爾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62%、5.42%;小熊電器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4.43%、15.26%。
小家電行業不斷下滑,但為何只有九陽股份業績萎靡?在司庫財經看來,九陽連續三年下滑的原因在于其自身:
首先無法應對市場競爭。客單價低、市場需求旺,九陽股份曾以豆漿機切入到小家電領域,贏得了早期市場。但隨著美的、海爾等大廠進入到小家電,九陽在各方面明顯乏力,尤其是在食品加工機、炊具兩條產品線上,九陽在2023年營收分別下降10.18%、-33.66%。
其次重營銷輕研發,從2020年至2023年,四年時間內,九陽股份研發費用總額為14.82億元,而在同期,其銷售費用指出高達64.67億元。過度依賴銷售導致九陽股份產品創新能力不足,其營收在2020年到達頂點后,缺少后續增長動力。
最后決策失誤,九陽一直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但卻因為決策失誤,一頭扎進了紅海市場。2021年,九陽股份成立炊具生活部,打造廚房小家電+清潔+凈水+炊具的“1+3”策略。但家庭清潔、凈水、炊具三大領域早已經有小米、史密斯、石頭科技等企業進入,九陽的“1+3”策略不是尋找增長曲線,而是撞到了鋼板上。
【2】五百萬年薪有何作為
為了挽救業績下滑勢頭,九陽股份在2022年底進行了人事調整,引進了職業經理人:九陽股份創始人王旭寧卸任董事長,前總經理楊寧寧接任,并任命空降兵戴森大中華區前總裁郭浪任總經理。
據資料顯示:郭浪在2013年起在戴森大中華區工作,從高級銷售總監晉升為戴森大中華區總裁,擅長業務拓展和市場營銷,后因個人原因離職。
顯然王旭寧引入郭浪是要將九陽股份職業經理人化,通過引進新鮮血液,帶來新變化,從而挽救不斷下滑的經營業績。司庫財經發現,郭浪上任后主要是在業務拓展、產品開發等兩方面:
一是業務拓展,在加入九陽后,郭浪主導了對深圳甲殼蟲智能有限公司68.4517%股權的收購,意在布局強化掃地機器人市場。
但掃地機器人市場已經成為藍海,小米、石頭科技、美的等大品牌已經開發出掃地機器人、洗滌機等一系列產品,九陽的掃地機器人、洗地機在消費市場沒有認知度。
二是在新品開發上,郭浪提出解決小問題的產品創新思路。而解決小問題的產品創新思路,它更像是產品研發總監的職責范圍,而不是九陽股份總經理應該操心的事情。
“郭浪到來后對九陽股份并沒有太多的改變,九陽還是按照慣性前進”,一位媒體記者向司庫財經表示,當初引進職業經理人肯定是為了帶來新血液、新變化,但現在的九陽股份與2022年底沒有什么變化。
九陽還是那個九陽,在經營業績層面,九陽持續性下滑,在產品、業務層面,九陽基本維持現狀,這不符合引入郭浪擔任總經理的初衷。
面如此差的經營現狀,郭浪卻獲得了極高的薪酬。據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郭浪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492.07萬元,一人就占到管理層總薪酬(1577.64萬元)的31.2%,更是遠超董事長、董事楊寧寧的278.63萬元的薪酬。
即便是在中國家電上市公司中,郭浪薪酬也處于前列:海爾智家董事長梁海山薪酬為259.5萬、火星人董事長黃衛斌年薪178萬、小熊電器董事長李一峰年薪為179.92……
而海信家電董事長代慧忠年薪為642.1萬元,薪資收入是郭浪的1.3倍,但海信家電在2023年實現了856億元的營業收入,利潤達到了28.37億元,分別是九陽的8.9倍、7.3倍。更值得注意的是,代慧忠并非始終高薪,2021年在代慧忠僅領取90.54萬元的薪酬。
這不得不讓人產生疑問:2023年九陽股份經營狀況如此之差,為何郭浪還能領到近五百萬的年薪?九陽股份的經營業績難道不應該有人承擔責任嗎?
【3】未來路在何方
與業績下滑相比,更慘淡的是股價。據數據顯示:相較于2023年初的19.98元/股,目前九陽股份股價為11.3元/股,市值較去年2月跌去了43%。股價近乎腰斬在于資本市場對于目前九陽經營狀況的不認可,更是對未來九陽發展的悲觀預期。
“九陽是一家好公司,踏實肯干”,一位消費者向司庫財經表示,不胡亂投資、不大踏步式的發展,是九陽在消費者心中的好印象,“我家第一臺豆漿機就是九陽的。”
但如今九陽在小家電領域正在遠離年輕人的視線,逐步成為一個邊緣化的品牌,為此九陽必須要做出改變。令人失望的是,九陽股份管理層依舊延續之前的做法,沒有看到根本性的變化跟舉措。
在2023年報網上說明會上,楊寧寧闡述了九陽股份在2024年的工作重點:將繼續聚焦發展小家電主業,發展廚房小家電、清潔小家電、水家電等產品線。同時強調要以零售動銷為導向,努力推動市占率和NPS值的增長。
(來源:互聯網)
從楊寧寧的表述上來看,九陽股份還是遵照以前的慣性發展,做小家電,通過全域直播、全員銷售的方式,銷售各種小家電產品。
在司庫財經看來,這種方式談不上創新,更談不上第二增長曲線,九陽目前的戰略布局,實在無法向資本市場講出好故事。
將公司職業經理人化,是九陽股份引進新鮮血液,帶來新變革的重要舉措。但從這一年多的經營成果來看,以郭浪為代表的管理層沒有給九陽股份帶來任何新變化,經營業績依舊持續下跌、沒有拓展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新業務、品牌形象依舊逐步邊緣化……
492.07萬年薪究竟為九陽帶來了什么?究竟是帶不動固化的九陽股份,還是郭浪等管理層的能力問題,無法勝任總經理的崗位?但對于投資者來說,不論原因是什么,必須有人要為九陽股份近乎腰斬的市值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