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少年“賣血”后猝死,涉事天壇生物年采血漿2035噸
一個少年的離世,把“賣血”的生意推到了公眾面前。
隨著事情的不斷發酵,涉事企業忻州天壇生物單采血漿有限公司已停業整頓,配合調查。3月20日,涉事單位背后上市公司天壇生物(600161.SH)也公告做出回復,稱此前報道中提及的最短獻漿間隔天數為12天為不實信息,忻州漿站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確保獻血漿者兩次獻血漿間隔不少于14天。同時,經查詢,該名獻血漿者年齡等基本信息及其實施獻漿時相關體檢資料,資料和條件符合采漿要求。
天壇生物表示,公司對于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深感痛心和惋惜。
就在2個月前,天壇生物剛剛發布了2023年業績預告,通過銷售血液制品,公司去年營收51.82億元,同比增長21.59%;歸屬凈利潤11.03億元,同比增長25.23%。
不過“賣血”少年的意外猝死牽動了不少投資者的情緒,相關報道發布后,天壇生物股價連跌4天,3月21日報收26.58元/股,總市值437.99億元,四天縮水超30億元。
有償“獻血漿”
據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新黃河”報道,1月15日,家住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的19歲少年趙偉在家中突然逝世。其父親描述,趙偉在逝世前八個月時間內疑似連續被抽采血漿多達16次,最短的“賣血”間隔天數為12天。
而在離世的10天前,趙偉曾去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單診斷顯示其重度貧血,疑出現造血功能障礙。另外,在趙偉的手機聊天記錄里,記錄著他被人接送到“忻州血漿站”變賣血漿的過程,“接頭人”每次支付給他260元-300元左右的費用。
事情曝光后,網友大為震驚。一方面是為少年的離世感到惋惜,另一方面,驚異小說里的“賣血”又發生在了現實生活中。
事實上,事件中的“賣血”賣的并不是血,而是血漿。而“血站無償獻血”和“單采血漿站采血漿”也大不相同。
據野馬財經了解,血站是采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而單采血漿站一般是由企業設置,它實行機械采集單采血漿,不能用于臨床,其唯一的供應對象是血液制品生產企業,用于制造血液制品。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對單采血漿站的管理依據是1996年實施的《血液制品管理條例》。目前我國還沒有相關規定要求采集血漿必須是無償的。國際上單采血漿有有償的,也有無償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趙偉離世一個月后,今年2月27日,涉事的忻州天壇生物單采血漿有限公司還曾在公眾號科普“獻血者最想知道的30個答案”。
其中提到,“獻血漿”給錢是誤工補償。由于獻血漿不像獻血是可以在獻血屋或流動采血車上完成的,必須到固定血漿站完成體檢后在站內獻漿,采漿需要半個小時左右以上,會產生車費和誤工等情況,按照國家規定給予適當的誤工補償,所以獻血漿給的錢并不是所謂的營養費或是賣漿錢。
來源:公眾號截圖
不過趙偉的去世究竟是否與“賣血”有關,還未可知。疫苗專家陶黎納對《華夏時報》表示:“如果認為獻血漿直接導致趙某死亡,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按照14天采集血漿的規范來說,一個月限三次采血次數,時間上是可以實現的,所以,一定要看到采漿的原始記錄才能確定是不是違規,再有,違規和違規導致死亡又是兩回事。”
陶黎納認為,這種情況發生已經成為事實,但到底什么時原因去世的尚不清楚。如果沒有尸檢的話,我認為把這個說成是獻血漿導致的死亡,完全是牽強的,就好像說是打疫苗以后死掉,就說疫苗引起的,這種因果關系不能成立。
至于是否有違規操作?《獻血漿者須知(2021年版)》顯示,獻血漿者兩次獻血漿間隔不得少于14天,一年內累計獻血漿次數不得超過24次。但據“新黃河”報道,有關單據顯示,趙偉兩次抽采血漿的最短記錄僅有12天。
不過天壇生物在最新的公告中否認了這一說法,并表示“忻州漿站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確保獻血漿者兩次獻血漿間隔不少于14天。”其還強調,公司所屬漿站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單采血漿站質量管理規范》、《單 采血漿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單采血漿站技術操作規程》等有關要求合法經 營。公司所屬漿站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加強漿站合規經營 工作。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律師認為,根據《獻血法》的規定,血站違反有關操作規程和制度采集血液,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獻血者健康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月19日,忻府區衛生健康和體育局發布情況通報稱,涉事企業已停業整頓,配合調查。忻府區工作專班已進駐涉事企業,正在對該企業采集血漿的組織動員、健康征詢、體格檢查、血紅蛋白檢查等工作環節以及死者趙某獻血漿有關情況進行認真調查核實,并將視調查核實結果依法做出相應處理。
2023上半年采集血漿1125噸
股權穿透后發現,忻州天壇生物單采血漿有限公司是天壇生物通過成都蓉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控股的孫公司。
血液制品是現代生物制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療急救、戰爭、重大災害等事件中,具有不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關系國家醫藥衛生安全、國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
由于其重要性,血液制品是一個受國家高度監管的產業。2001年起至今,中國沒有新增獲批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對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實行總量控制,目前國內正常經營的血液制品企業只有28家。而天壇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血液制品龍頭”, 天壇生物從事的主要業務是以健康人血漿、經特異免疫的健康人血漿為原材料和采用基因重組技術研發、生產血液制品,開展血液制品經營業務。在研和在產品種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
天壇生物生產血液制品所需主要原材料為人血漿,由公司所屬單采血漿站依法取得《單采血漿許可證》后,在劃定的采漿區域內進行采集。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天壇生物單采血漿站數量及采漿規模持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公司所屬單采血漿站總數達102家,漿站分布擴大至全國16個省/自治區,其中:在營單采血漿站數量76家,籌建漿站26家。
去年上半年,天壇生物采漿量再創新高,所屬76家在營單采血漿站采集血漿1125噸,同比增長10.8%。而2022年,公司所屬60家在營單采血漿站采集血漿2035噸。
在血制品領域,得血漿者得天下,采漿量會直接影響血制品公司的利潤規模。隨著采漿量的不斷擴大,天壇生物近年來業績也是節節攀高。
過去的2020-2022年,天壇生物營收分別是34.46億元、41.12億元、42.6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43億元、10.69億元、12.05億元。
2023年,天壇生物營收預計51.82億元,同比增長21.5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03億元,同比增長25.23%。對于業績上漲的原因,天壇生物表示,主要由于2023年度產品銷量增加帶來銷售收入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