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馬斯克都去中東融資了?
連世界首富都瞄上中東土豪了。
外媒消息稱,馬斯克的xAI正在洽談籌集高達60億美元的資金,估值可能達到200億美元,主要的資金來源是香港的家族辦公室和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甚至都煞有介事的把FA都曝了出來。
馬斯克本人則對融資消息堅決否認,并且在X(前Twitter)多次回應相關帖子和新聞予以反駁,不過事情沒那么簡單,《福布斯》雜志挺會調侃,稱馬斯克正在和媒體,圍繞xAI的融資,展開一場“拉鋸戰”。
意思是無論如何,xAI融資這件事兒本身,已經被炒起來了。
照我來看,馬斯克不愧是行走的廣告機器,如果xAI當真拿到了巨額融資,解釋權也在馬斯克手里,最多失了“面子”,“里子”大大的。沒拿到中東的融資,其實也不虧,馬斯克依然能代表人類守望星空和夢想,并且怎么說,X作為馬斯克的輿論主陣地,話題也是少不了的。
這波不虧。
AI大模型集體去中東搞錢
馬斯克和OpenAI的恩怨情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2015 年,馬斯克出資1億美元,加入當時還是非營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首屆董事會。
但由于在人工智能安全等問題上的分歧,他在2018年辭去了董事會職務。2023年3月,馬斯克創立xAI,總部位于美國舊金山灣區。曾供職于谷歌DeepMind部門的伊戈爾·巴布施被馬斯克聘為首席工程師。
xAI去年12月已經推出了首款產品,一款名為Grok的聊天機器人,可以回答用戶問題、生成代碼并執行相關任務。訓練該機器人的數據集是X上的社交媒體帖子,這使其能夠提供更多最新的答案。
作為關注投資動態的人,這則消息于我的重點是,連馬斯克都去中東融資了。這不免讓人想起,去年下半年,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也被曝出奔赴阿聯酋等地尋求融資,規模不低于1000億美元。
這兩位美國科技圈的傳奇人物,在AI的業務思路上有過分歧,一個堅持公益理想,一個轉身擁抱商業,但最終共同踏上中東融資之路,也算是一種意義上的殊途同歸——搞大模型,燒錢難以避免。
回頭看國內,大模型公司還在打融資戰的階段。如果看數據,創業公司中最炙手可熱的智譜AI,去年公布的融資金額是25億人民幣。其他公司也在密集融資的過程中,用資金來構筑自己的壁壘。
我了解到,百川智能最新一輪融資已經快close了,融資金額在上一輪的3億美金之上。對此,百川智能PR向我表示暫不回應。另一家大模型公司,也將在年后宣布新一輪融資。
“國內的幾家大模型要想搭上中東資本的線,應該都很容易。”一位投資人朋友告訴我,某個大模型獨角獸已經去中東找錢了,“這位創始人和中東那邊關系不錯,只不過融沒融到,情況還不明朗。”
中東也愛大模型
全球一級市場都缺錢,美國也缺錢。2023年前三季度,美國一級市場機構(VC/PE)投資金額為7374億美元,同比降低24.9%。
美國GP都在定時約中東金主刷臉募資,美國創業者往中東跑也在情理之中。特別是,考慮到復雜的地緣政治關系,中東或許是更適合馬斯克拿錢的地方。
說起來,馬斯克早就拿過中東的錢。當初馬斯克以440億美元收購TwitterX,背后的支持者包括甲骨文老板拉里·埃里森、紅杉資本、安德森·霍洛維茨、富達管理公司和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可見那時,馬斯克就已經和中東資本建立了聯系。
馬斯克本人對融資消息不予置評。他沒有回復外媒要求置評的電子郵件,但報道發表后,他在X (Twitter)上發表了評論:“xAI沒有籌集資金,我沒有與任何人就此展開過對話。”更早些時候,馬斯克也駁斥了彭博社有關xAI已籌集5億至10億美元資金的報道,稱其為“假新聞”。
然而,外媒的報道絕非空穴來風。去年12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xAI正在尋求10億美元的融資——它已經籌集了1.35億美元。
真真假假暫且不論,大模型公司去中東融資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中東資本一向精明,但凡出資一定是對方能滿足自己的訴求。而大模型剛好是契合中東資本口味的業務方向。
事實上,但凡有點財力的國家,都有打造本國ChatGPT的計劃。富到流油的海灣國家自然不能免俗。事實上,海灣國家已經加入了全球人工智能軍備競賽。
去年 5 月,一款叫Falcon(獵鷹)的大模型橫空出世,力壓Meta推出的Llama(美洲駝)登頂了“開源大語言模型排行榜”。“獵鷹”的開發者不是哪家科技公司,而是位于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科技創新研究所。
發力AI的當然不止阿聯酋。去年,沙特阿拉伯通過公共研究機構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購買了至少3000顆英偉達H100芯片,用于訓練自己的大模型。沙特還在打造游戲之都,游戲正是大模型的重要應用場景。
自己研發之外,從投資的角度看,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向來喜歡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科技賽道,為的是給本國的經濟轉型鋪路。
比如,阿聯酋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曾在中國投資過“AI四小龍”之一的第四范式。偏市場化的機構里,沙特阿美旗下的P7也在國內布局了英矽智能等諸多AI公司。
如此看來,兩方都有需求,大模型公司去中東募資是情理之中的事。
燒錢的大模型
回到馬斯克。2023年7月12日,馬斯克正式宣布成立xAI。
為什么要強調這個日期?因為有講頭。
7 + 12 + 23 = 42。憑借這個精心選擇的日期,xAI與Douglas Adams所著的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游指南》聯系了起來。這本書里提到一臺超級計算機,它計算出的有關生命、宇宙和一切終極問題的答案是42。xAI的使命和這臺超級計算機異曲同工,以“了解宇宙的真相”為己任。
星辰大海固然值得追求,但少了真金白銀的支持也是萬萬不能的。如果外媒報道屬實,馬斯克和奧特曼尋求融資的規模,反映了開發生成式AI所需的巨額成本。更進一步地,巨大的資金需求背后,是對計算能力、數據和高端芯片的巨大需求。
印度媒體Analytics India Megazine去年的一篇報道曾引發行業關注。那篇文章指出,如果奧特曼以目前的速度繼續燒錢,OpenAI或將在2024年底被迫申請破產。因為光是維持運行ChatGPT,OpenAI每天就要投入大約70萬美元,還不算日常費用。
當然,這話說得為時尚早。談破產,前提是OpenAI無法從外部獲取更多資金支持。但大模型有多燒錢,由此可見一斑。
國內初創大模型同樣在無止境的燒錢的過程中。這些公司對外無一不在強調自己的大模型能力,而決定大模型訓練質量和速度的重要一環是算力。
有熟悉這些公司的朋友跟我算過一筆賬。以某個大模型獨角獸為例,每個月算力消耗差不多3000萬,為此支付的運營成本共計3.6億。這家公司目前的人員規模大概在500人左右,平均工資如果按年薪50萬算,一年人力成本也要花掉2.5億。如果一次融3億,這樣算下來,這家AI獨角獸至少每隔半年要融一輪。
在《》一文里,我寫過,在如火如荼的大模型融資熱潮中,美元、國資、市場化人民幣基金……幾波不同屬性的錢都已經押注其中。對于第一梯隊的創業公司而言,接下去融資,領投方單筆過億美金只是基礎,可選項其實并不多。
大模型的商業化能力前景依然在探索,短時間內造血不太可能,而大模型之間的競爭卻逐漸升溫,全球的科技大廠悉數卷入,還有新入局者虎視眈眈,目前的頭部創業公司如果失掉資本優勢,掉隊也只是旦夕之間。
因此,對于大模型創業公司來說,中東資本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猜你喜歡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量將大幅提升 我國現存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81萬家
馬斯克稱AI影響巨大,預測人形機器人Optimus產量將大增,最終價格不到2萬美元。我國現存81.1萬余家機器人企業,廣東、江蘇、山東最多,超七成成立于5年內,0.8%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