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蓋醫療新基金來了,落地杭州,目標30億!
成立11周年之際,華蓋資本舉辦了醫療行業形勢閉門研討會,會上宣布華蓋資本醫療成長四期基金正式啟航,新基金注冊地為杭州臨平區。
據了解,目前華蓋資本醫療成長四期基金已經完成首關募集,首關簽約規模15億,預計最終規模不低于30億元。本支基金繼續得到了政府引導基金、保險等多家金融機構、知名母基金及醫療上市公司等新老投資人的支持。
成立于2012年,華蓋資本至今共管理資產規模超200億人民幣,聚焦醫療健康與科技兩大領域的私募股權投資。迄今為止,華蓋資本已投資超160個項目,其中26家實現上市,投出一張龐大版圖。
總規模超30億,華蓋醫療新基金來了
據悉,本支基金將繼續關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數字醫療四大領域。此外,新基金預計在2024年初完成終關,預計最終規模不低于30億元。
至此,華蓋醫療成長基金累計設立四支基金,前三支分別在2015年、2017年、2019年設立。此外,這也是今年以來華蓋資本的第二支醫療新基金——2023上半年,華蓋資本還合作設立了一支總規模約10億的華蓋寧遠醫療母基金。
更早之前,2021年華蓋資本成立了目標規模30億、聚焦PIPE投資的“首都大健康基金”。2022年1月,華蓋資本完成早期醫療基金募集,規模約8億人民幣,兩只基金獲得了保險等多家金融機構、上市公司、政府引導基金及知名母基金等專業投資人的支持。
至此,華蓋資本形成了涵蓋早期基金、成長基金、PIPE基金、母基金的“全階段+全產業鏈”的醫療投資布局,成為業內規模最大的醫療行業基金之一。此次華蓋醫療成長四期基金,無疑繼續補充了華蓋醫療基金彈藥。
事實上,早在2009年,華蓋醫療團隊核心成員就創立了國內第一支人民幣醫療基金。15年時間里,華蓋醫療團隊持續在領域內深耕,醫療生態蔚然成立,華蓋醫療的眾多基金吸引了遼寧成大、復星醫藥、泰格醫藥、昭衍新藥、片仔癀、京東健康、愛爾眼科約50家家醫療上市公司LP出資。
如今,華蓋醫療基金擁有約30人的醫療直投團隊,已累計投資近100家醫療企業,如康泰生物、海吉亞、健麾信息、華大智造、復宏漢霖、盟科藥業、仁度生物、宜明細胞、墨卓生物、瑞萊譜醫療、齊碳科技等。
為什么是杭州?
值得一提的是,華蓋此次新基金落地杭州。
杭州,地處錢塘江下游、杭州灣西端、京杭大運河南端,這里是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雖然以“電商”聞名,但杭州至今已經形成了以互聯網+、金融服務、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為主的一批優秀產業集群。
今年5月,杭州三大千億基金重磅發布。打造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和杭州并購基金3支千億母基金,并推動形成總規模超3000億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其中就包括杭州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的“生命健康”產業。
而作為此次華蓋醫療成長四期基金的注冊地,臨平區更是杭州市通往上海和江蘇方向的東大門。
資料顯示,杭州臨平區位于長三角都市群南翼,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飛速發展,不僅建成了全省唯一的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還引進了浙江大學基礎醫學創新研究院、臨平(德諾)全球生命科技創新中心等眾多平臺。
這里集聚了涵蓋生物工程、藥品制造、醫療服務等全產業鏈企業近500家,涌現出貝達藥業、民生藥業、胡慶余堂等一批醫療企業。
醫療投資的春天何時來
回看過去十年,中國的醫藥創新取得了巨大成績,當中離不開VC/PE的助推。但在過去兩年,醫療產業和醫療投資都在經歷巨變,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下,無論是醫療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在承受著壓力。
醫療投資慢了下來。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總額約411億元,與去年同期648億元數據比較,同比下降36.57%。同近5年來上半年投融資額平均值596.2億元比較,下降了31%。
親歷中國醫療投資浮沉變遷,華蓋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許小林認為,生物醫藥以及整個醫療行業,在中國仍處于一個低水平的、高速發展的階段。“雖然經歷了過去兩年的調整,但仍然是一個黃金產業。”
他判斷,整個行業仍然缺少300億美金市值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上市公司,所以從這個維度講,中國醫藥行業還處于發展初期。
與此同時,盡管創新藥從去年以來經歷了巨大的跌幅,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整個生物醫藥的PE估值基本上接近2000年或者2010年,算是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PE估值的最底部。從整個二級市場看,創新藥未來的估值應該已經到了一個修復的時間點。
中國創新藥,依舊任重道遠。要做一流的創新藥,也需要大量的多元化的資金投入來推動基礎研究、轉化研究和產業發展。投資人更需要順應趨勢,尋找政策阻力最小的方向。
市場有高峰,也有低谷。一位醫療行業資深專家說道,生物醫藥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打下良好的產業基礎,“這些年上市的創新藥占到全球的14%,雖然短時間做到全球領先并不容易,但相信做出全球首創的新藥,指日可待。”任何行業發展過快時難免有泡沫,但泡沫總有破裂的一天,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那么,醫療投資的春天何時來?許小林分享了一個規律:行業的整個指數每跌兩三年,基本上之后要漲兩到三年。“大家看過去的趨勢,只要在過去的兩年跌得比較狠的,醫療行業在未來就會漲得相對比較猛,這是歷史的趨勢。所以,我個人的判斷是2023年底有望迎來醫療行業觸底后的上漲。”
也許此時,醫療投資的黃金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