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算力龍頭股(一)|超強盈利能力,中科曙光的價值還遠未被挖掘?
誠然,算力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76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97百億億次/秒(EFLOPS),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存力總規模超過1080艾字節(EB),圍繞算力樞紐節點建設130條干線光纜,應用廣泛深入到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領域。另外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1.8萬億元,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4元的GDP增長。
毋庸置疑的是,算力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賦能千行百業正向縱深推進,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隨著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舉措,一幅關于助力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徐徐展開,算力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如此富有前景的賽道自然也受到國信證券、華鑫證券等多家券商的認可,紛紛表示看好。
8月19日召開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更是直接將算力推向了高潮,備受市場關注。其中,中科曙光攜眾多先進算力硬件與方案亮相,還與多家科研院校、產業伙伴聯合成立了“智慧礦山產業聯盟”、啟動了《智算工業園區白皮書》編寫,以及“新一代分布式綠能智算融合部署課題”研究等工作,也成為重點話題。
據了解,中科曙光主營高性能計算機和AI芯片等,擁有先進的硬件技術,在華為算力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研發的“星云”高性能計算機更是在第35屆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中以每秒系統峰值達三千萬億次(3PFlops)、每秒實測Linpack值達1.271千萬億次的速度,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績,成為世界上第三臺實測性能超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01
算力需求高速增長,但仍存在諸多不足
深知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重要性,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智算中心的建設。
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范圍,將智能計算中心作為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代表納入信息基礎設施范疇;2022年8月,科技部發布《關于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的通知》,啟動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工作,首批支持建設十個示范應用場景;今年2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了《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支持頭部企業打造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著力構建開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應用生態,加強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加速人工智能基礎數據供給。
據《智能計算中心創新發展指南》顯示,當前我國超過30個城市正在建設或提出建設智算中心。智算中心產業鏈涉及多關鍵環節,上游主要由AI服務器供應商、存儲設備供應商、網絡設備供應商以及數據中心管理系統提供商等IT基礎設施提供商,中游為智算服務提供商、云服務供應商、IDC服務商等,下游則為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及各種先進產業的落地應用,為企業和科研單位提供數據服務、算力服務、算法服務、生態服務等多元化服務。
也正是在頂層設計的帶動下,算力需求高速增長。根據IDC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Eflops,已超過通用算力規模,預計2026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達到1271.4Eflops,年復合增長率52.3%,同期通用算力增長率18.5%,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計算市場。
當然,目前我國算力也存在一些不足。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領域對算力的需求越來越高,算力存在的供需失衡、成本較高、魯棒性不足等問題也日漸凸顯。
具體來看,電力及土地成本過高,無法滿足普惠發展需求;算力資源分布不均,導致東西部算力供需錯配;數據中心制冷散熱耗能高,不利于節能降碳;網絡傳輸、互聯效率有限,制約計算資源利用率提升;偶發性算力需求及隱私數據安全保護需求激增,對各節點的魯棒性、安全性要求更高。
倒逼機制下,算力網絡應運而生。
02
成長有目共睹,研發投入必不可少
搭乘AI的火熱,中科曙光也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此前中科曙光發布了2023年半年度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4.01億元,同比增長7.3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4億元,同比增長14.94%。對此,中科曙光給出的解釋稱,“持續專注主營業務的生產經營并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品質,深化營銷服務,不斷提高公司整體競爭力,促進業績持續增長?!?
資料來源:中科曙光2023年上半年業績快報。
亮眼的業績自然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反映在資本市場,中科曙光上半年股價高速飆升,由年初的不到23元增至最高價61.2元,不過,目前有所回調,截至8月28日收盤價38.16元,目前市值近600億。
資料來源:百度股市通。
若將時間進一步拉長,中科曙光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
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中科曙光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0.57億元、95.26億元、101.61億元、112.69億元、130.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89%、5.18%、6.66%、10.90%、15.44%;實現利潤總額5.37億元、7.41億元、10.53億元、14.28億元、19.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68%、37.86%、42.14%、35.68%、33.45%,在其他收益的拉動下,中科曙光的利潤增速更是遠超營收增速。
當然,中科曙光超強的盈利能力與持續加大的技術研發投入密切相關。事實上,中科曙光自成立以來就持續對高端計算機等核心產品投入研發,以計算產業的時代需求、行業需求、客戶需求為出發點,持續提高產品性能,不斷豐富產品序列以滿足不同場景需求。
資料來源:中科曙光2022年財報。
數據時最好的證明。2022年,中科曙光研發投入24.7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9.01%,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49.46億元;2022年新增研發人員573人,新增獲得專利授權126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70項,實用新型42項,外觀設計14項。
03
PUE可降至1.04,積極尋求算力和能效的平衡點
在2023年算力大會上,中科曙光做了充足的準備,“黑科技”大賺眼球,一塊塊服務器主板浸泡在透明液體箱子里,隨著服務器開啟工作,周圍的液體不斷“咕嘟”冒泡,有種“水煮主板”的感覺。
對此,中科曙光寧夏辦事處平臺經理張振剛表示,“這是我們的浸沒式液體相變冷卻技術,將服務器主板直接浸泡在冷媒液體中,當CPU工作溫度上升時,周圍的冷媒溫度加熱產生汽化相變,吸收大量的潛熱,PUE(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可降至1.04,目前國內是最低的。有了它,再也不用空調冷風散熱了?!绷硗庋a充道,“相比傳統風冷散熱,浸沒液冷解決方案可使數據中心能耗降低達30%,讓算力更加綠色化?!?
在會上,中科曙光副總裁、曙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劉立表示,“如何讓算力更好地賦能工業領域,推動IT與OT的深度融合,是當前發展新型工業化面臨重要挑戰,而曙光則依托多年的算力設施研發積累,為智慧工業發展賦能”。
為推動智慧礦山“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中科曙光子公司曙光網絡與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國家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中煤能源等多家單位成立智慧礦山產業聯盟,“曙睿工業數智底座”將成為該聯盟實現礦山數智化的重要支撐。據悉,曙睿SugonRI?是極少數可做到貫穿全生產周期的工業數字化平臺,從核心部件、實時操作系統、軟件中間件,到網絡通信、數據安全等,可完整覆蓋礦山開采系統場景。
身為算力賽道的一份子,中科曙光也在積極尋求算力和能效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