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豆瓣開分難
還在堅持“佛系”發展的豆瓣現在最煩惱的,恐怕就是如何管理“粉圈”和影視團隊“做數據”的熱情。
某種程度上,數據就是流量明星們真金白銀的商業價值體現。從作品上線開始,粉絲、水軍、“黑粉”便蜂擁到來。而豆瓣要做的,就是快速將不理性的粉絲、買量的水軍和惡意的黑粉評分甄別出來,再剔除出去——畢竟一旦失去“中立”的底牌,“慢公司”豆瓣的市場價值也將所剩無幾。
但這對于僅有幾百人團隊的豆瓣來說,近年來與水軍的纏斗日漸焦灼和疲憊——其中的一個表現便是:豆瓣開分越來越慢。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觀眾發現,一些熱播國產劇直到播出完結,豆瓣都沒能開出評分。
例如,由趙露思主演的電視劇《偷偷藏不住》于6月20日上線,7月6日晚超級點播完結。但直到7月18日,豆瓣才開出了6.7的評分。
7月2日,由肖戰主演的電視劇《玉骨遙》上線,7月18日迎來超點大結局,豆瓣同樣沒有及時給出評分。7月5日,楊洋主演的《我的人間煙火》開播,目前劇集更新過半,也沒能等來豆瓣的開分。
▲(部分近期“未開分”的熱門國產劇。圖源/豆瓣App截圖)
由流量藝人擔綱的國產熱播劇在豆瓣上開分“遲到”,正在成為一種常態。
據「市界」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至少有6部劇集在完結后,豆瓣也沒有開分。除了《偷偷藏不住》和《玉骨遙》以外,近期由肖戰主演的《夢中的那片海》、迪麗熱巴主演的《公訴》、趙露思主演的《后浪》、鞠婧祎的《花戎》等劇,豆瓣均是在劇集完結后,才陸續開分。
而那些“低分”劇集,開分往往更晚。例如《后浪》在5月14日就已開播,于6月5日完結。但直到一個月后,7月7日豆瓣才顯示出3.9的評分——其中超高比例的觀眾給《后浪》打了一星。
▲(圖源/豆瓣App截圖)
一名熟悉影視行業的人士對「市界」表示,對于刷豆瓣評分,圈內早有潛規則。影視劇通常都有預算來維護豆瓣評分,數據公司也會提供標準化的外包“水軍”服務。
這些人為刷出來的分數顯然難以代表作品的真實水平。豆瓣方面對「市界」表示:“影視劇的評分數據要具備可信度、分數穩定時才可以開分。反之,很可能是評分波動大,可信評分人數達不到開分標準。”很多影視劇到結束都開不了分,也正是這個原因。
可以說,延遲開分也是豆瓣為了維持公正、客觀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但從另一側看,開分越來越慢,也正在削弱豆瓣指導觀影的參考價值。如何平衡粉絲和普通觀影群體之間的分歧,并更好地治理水軍,豆瓣需要找到最優解
國產劇“開分”難產
因相對客觀中立,豆瓣網從2005年成立以來,它的打分已成為影視劇的大眾口碑代表;并進而起到一部分左右觀影導向、影響票房的作用。豆瓣評分的“高含金量”,也讓劇組、粉絲充滿了為藝人刷分的動力。
“現在有流量明星參與的作品,已經是事實上的數據游戲。”一位影視產業從業者對「市界」說。
從流量藝人的作品上線開始,一場圍繞在粉絲、營銷團隊、黑粉之間的拉鋸戰便打響了。據上述從業者透露,如果平臺不下場做人工干預,多數流量作品的初期評分,都會呈現出極端兩極分化的“C字形”排列。
比如肖戰作為近年來最炙手可熱的頂流小生,以粉絲數量龐大、戰斗力強著稱。粉絲的狂熱出擊,也經常讓肖戰許多作品中的“吊詭”評分登上新聞。在豆瓣上,他也一直是最典型的“難出分”選手之一。
2021年2月,由肖戰主演的《斗羅大陸》開播,播出十天后開分顯示:大量粉絲給作品打了一星或五星,各自比例都超過了30%。直到目前,該劇仍有高達27.9%的一星差評。
▲(圖源/豆瓣截圖)
在此之后,豆瓣快速“吸取教訓”。到2021年12月,由黃景瑜和肖戰主演的《王牌部隊》播出。據網絡傳聞,這部劇由于主演的“番位之爭”,導致粉圈和“黑粉”斗爭激烈。因此時至今日,該劇依然沒有開分。
到了2022年3月,肖戰主演的《余生,請多指教》播出,直到半年多后的10月份,才突然開分。后臺顯示,有30多萬人參與打分,分數為6.0——不過從最終該劇被豆瓣認可的粉絲評分看,其分布區間還算均勻合理。
▲(圖源/豆瓣App截圖)
而近期,豆瓣似乎進一步調整了算法,對肖戰作品的打分速度開始加快。其主演的電視劇《夢中的那片海》,在6月1日開播,6月19日完結,7月3日豆瓣便開出了7.5的評分。
在長劇評區,該劇可以看出水軍痕跡明顯,顯示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五星。而在短評區,為了表達“平衡感”,出分后豆瓣做出了特別提示:“該劇短評區存在異常情況”。
▲(圖源/豆瓣App截圖)
類似現象還出現在近期由肖戰主演的《玉骨遙》中。該劇現已開播半個月,將于本周迎來大結局。點開豆瓣的短評區和長評區,同樣基本都被五星好評占據。
▲(圖源/豆瓣App截圖)
一般來說,豆瓣評分的開分時間與評分人數直接相關。
以最近熱播的肖戰擔綱的《玉骨遙》和趙露思擔綱的《偷偷藏不住》為例,目前《偷偷藏不住》短評數量已經超過5萬條;《玉骨遙》短評數量更超過了10萬。
一名了解豆瓣生態的用戶向「市界」提到,大爆的劇第一天短評就會破萬,討論小組人數也會超過1萬——按照豆瓣此前的規則,人數當天便足以達到開分標準。
但在流量作品里,前期涌入的多是水軍或黑粉。如果不加約束,他們的打分通常不是一星,就是五星。比如上述兩部作品的長影評區里,評論基本都被一星或五星刷滿。
一名負責影視宣傳執行的用戶在知乎上談到:“豆瓣遲遲沒有開分的影視劇主要分兩種情況,一是數據有水分需要二次篩查,二是存在打分異常。”
對于第二種情況,流量明星出演的電視劇會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大量粉絲涌入,讓評分虛高,例如只要是肖戰主演的劇集,就會被刷滿五星好評。另一個問題則是容易出現“粉黑大戰”,粉絲和“黑子”之間相互舉報,相互拉踩,導致評分很不穩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近年來,圍繞在熱播影視劇周圍的粉絲打分爭議,一直讓豆瓣難以安寧。
2020年4月,肖戰發布的新歌,將豆瓣的打分機制送上了熱搜。當月25日,肖戰團隊上線了新歌《光點》。兩天后,該歌曲在豆瓣開分時,出現了滿分10分的情況。而在豆瓣上,即便是肖邦、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名曲,打分也最多在9.5分左右。
雖然這樣的10分開分,顯然是粉絲刷分所為,但豆瓣平臺對于水軍的管控能力,仍然遭到了公眾質疑。
今年5月,《家有兒女》疑似被惡意評低分的話題又登上了熱搜。不少“黑粉”突然涌上豆瓣,給夏雪的扮演者楊紫打出一星,并在留言區對楊紫謾罵評點。微博上,一些帶著“童年濾鏡”的用戶對此表示憤怒和質疑,寫下評論稱:“惡意很難靠道德約束,但豆瓣這種情況是否正常,平臺是否有相應的措施?”
不過如今,在豆瓣、小紅書等平臺上,四處蔓延的水軍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條。要想將來自外包公司的水軍和粉絲及時剔除,需要豆瓣在平臺層面,進行算法與技術的持續優化與升級。
長期混跡豆瓣小組和電視劇分區的用戶李雪向「市界」舉了一個例子,今年5月,一部本來要在19日開播的國產劇《寧安如夢》臨時被撤檔。但在豆瓣、小紅書等平臺卻有大量水軍表示看了該劇,還有人說“看了6集非常好看”。
“這個事在豆瓣小組討論很多,可能因為劇是臨時被撤的,但請的營銷公司已經下場了,比如過了8點水軍就開始工作了。”李雪表示。
▲(圖源/豆瓣App截圖)
除了影視公司“豢養”的專業水軍公司之外,粉絲“養號”也已成為慣例。因為豆瓣對老賬號和活躍賬號會給予更高權重,許多粉絲會號召大家們養“耗子”(諧音“養號”)。為了給偶像刷五星好評,必須要維持賬號的長期活躍。
此外,不少粉絲還會號召大家去豆瓣“除草”,這指的是對偶像影視劇的最新一星差評進行舉報。而由于“差評點贊量高”就投訴不掉了,還有粉絲出具了各種專業的“除草”教程。
▲(肖戰粉絲總結的“除草”教程)
站在豆瓣角度,維持分數的“含金量”一直是其安身立命所在。對于水軍問題,豆瓣表示,其“反水軍機制”24小時不間斷在后臺運行,會根據水軍的新變化去調整算法。為了判斷哪些屬于非正常評分,豆瓣采取了多重措施去界定,其中既包括算法和程序界定,也包括人工審核。
豆瓣方面還表示,當影視劇短評區出現“本劇短評區存在異常情況,正在處理中”的標識,則意味著該影視劇觸發了豆瓣反水軍控評功能。
據「市界」了解,去年4月29日,豆瓣正式上線了該功能。當一部影視劇短評區出現大量有爭議或具有水軍特征的短評,并且沒有處理完畢時,該功能就會開啟。機制被觸發后,豆瓣將采用特定的點贊策略與排序算法,隨機展示部分短評,使得水軍無法通過集中點贊的方式引導短評區輿論。
“有一些水軍公司會用‘短評區顯示短評’來作為刷分有效的依據,其實是騙人的,就算在短評區顯示的短評也不一定會計入總評分。”豆瓣方對「市界」表示。
豆瓣的治理難題
“無論雨點大小,水軍的雷聲越來越大”,早在2015年,豆瓣創始人阿北就曾發過一篇名為《豆瓣評分八問》的長文,來回應水軍問題。其中,他明確提到:“水軍是有的”,但“豆瓣評分很難刷得動”。
此前,業內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片方可以與豆瓣通過廣告和商業化合作,左右作品的鎖分或開分。
對此,豆瓣對「市界」堅決否認:“如果片方想開就開,想鎖就鎖,那豆瓣評分也就失去公信力了。所有聲稱能刷動豆瓣評分的公司都是騙子,豆瓣不會進行任何跟評分有關的商業合作。”
阿北在2015年的長文中也提到:“豆瓣電影的評分和豆瓣電影的商務沒有關系,豆瓣可以用結構、制度和防火墻做到真正的獨立。”
成立近20年來,豆瓣在商業化層面一直表現得十分克制。作為互聯網行業中少有的“慢公司”,豆瓣維持著小規模運作。在招聘平臺上,公司規模一項,顯示的員工數量為100-499人。另據坊間未經證實的消息稱,豆瓣員工大約有300人左右。
2021年年初,豆瓣產品團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豆瓣的主要商業化模式是廣告營銷、垂類分銷、內容變現、電子商務和知識付費,其中廣告營銷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在相對冷靜的發展中,豆瓣可以確保自己堅決不要成為劇集評分的“裁判員”,但對于徹底抵御,甚至根除水軍的攻陷,豆瓣在算法、技術層面的升級還道阻且長。
在阿北堅信“豆瓣評分很難刷得動”的2015年,豆瓣上的水軍主要還存在于電影刷分,而非流量藝人擔綱的電視劇中。而彼時豆瓣面對的“水軍”產業和評分環境,與今日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2021年,據貝殼財經報道,圍繞在豆瓣周圍的水軍已經形成了標準化產業鏈。在一個水軍任務群里,記者收到了派發任務,要求給近期的一部影視作品打分,“要求一年以上老號,看過20部以上的劇,打3星。”其中,一條顯示號短評可售賣15元,豆瓣評分每漲0.1分最高達6000元,開分更高達上萬元。
在該報道中,也同時提到了與豆瓣的“反水軍機制”斗智斗勇要具備專業化技能。
由于被識別為水軍的賬號短評會被隱藏,因此在水軍業務中,有“顯示號”和“非顯示號”的說法。顯示號的短評價格在5-15元,非顯示號打分一次1-3元,但不能保證分數上漲。
另外,相比于相對規模化和更容易甄別的水軍,粉絲群體的涌入,給豆瓣提出了另一重難題:粉絲到底算不算水軍?粉絲的評分算不算有效評分?就算剔除了“水軍”賬號,流量明星也具備大量的真實粉絲,也會愿意給偶像送上五星好評。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對于網絡信息的凈化和管理要求愈發嚴格,水軍和粉絲的不理性“打分”等行為,也正在對豆瓣的平臺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來,豆瓣已數次由于信息違規操作,被管理部門約談整改。
據2021年《半月談》報道,豆瓣除了有用戶投訴其存在縱容網絡暴力、泄露用戶個人信息、豆瓣小組的極端言論、不良飯圈文化等現象,影視作品評分不客觀也是豆瓣的問題之一。“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書籍、音樂,大家都期待看到更公平和客觀的評價。雖然對文藝作品的評價存在主觀性,但經刻意刷分、引導流量后呈現的‘失真’評分,實際上損害了豆瓣的公信力。”
凡此種種原因,維護評分體系的公信力已是豆瓣平臺需要承擔起的社會責任之一。而疏導粉絲流向、阻止水軍蔓延,也是豆瓣要思考和提升的長期工作。
在不斷升級“反水軍機制”、與“惡意打分”斗智斗勇時,當水軍與粉絲來勢過于洶涌,豆瓣又缺少足夠準確、高效的甄別方法時,豆瓣上的熱播劇開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許也只能繼續“慢”下去。
猜你喜歡
被稱互聯網第一吃瓜基地,豆瓣第一大組被“炸”,擁有68萬組員
4月14日下午,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專項行動的公告》的工作要求,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豆瓣停用問題小組共7個。豆瓣訴微博不正當競爭并索賠1元,微博回應:系正常業務運營
3月31日消息,針對“豆瓣對微博提起不正當競爭訴訟”一事,“微博發言人”發布聲明稱,微博超話所開展的超新星計劃并非針對某一平臺,屬于正常的業務運營范疇,完全不存在任何不正當競爭和抄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