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交易商協會通報批評、責令整改的億聯銀行,投訴量仍居高不下
但“打臉”來的就是這么快。
6月5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披露了3份自律處分決定,四平市城市發展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四平城投”)相關債券投資人吉林銀行、億聯銀行被通報批評,承銷商光大證券被嚴重警告,責令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根據自律處分決定顯示,億聯銀行作為相關債務融資工具的投資人,在債務融資工具票面利率之外,另行收取四平城投提供的收益補差款,以達到預期投資收益,上述關行為干涉了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利率,違背了發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此外,億聯銀行還接連收到百萬級罰單,投訴量更是常年居高不下。
01
自律調查一波三折
這次自律調查的結果可謂是“一波三折”。
今年3月末,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在官網發布,本著“一案雙查”、“一案深查”原則,交易商協會近期在查處四平市城市發展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案件時,發現光大證券作為主承銷商和簿記管理人,未合規開展發行工作;吉林銀行、億聯銀行違規收取發行人大額財務資助,富國資管協助相關發行人直接或者間接認購自己發行的債券。上述4家金融機構的相關行為均涉嫌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管理規則,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交易商協會已對4家機構開展自律調查。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官網。
時隔近1個月,億聯銀行否認“違規”,并對上述事項回應稱,所謂“發行人大額財務資助”其實是早在2020年,億聯銀行投資的一筆地方債,約定產生的收益補差款,全部計入利息調整科目,按月攤銷至利息收入,與票面利息收益均計入億聯銀行投資收益損益中,而并未進行任何違規調整,不存在違規收取發行人大額財務資助行為。
此外,億聯銀行進一步補充道,“億聯銀行作為投資人,一直嚴格按照投資相關規范進行業務操作。根據《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簿記建檔發行工作規程》(協會公告〔2020〕14號發布)第三條、二十八條,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規范指引》(協會公告〔2020〕14號發布》第二十二條等規定,億聯銀行作為投資方,并無任何主導地位及作用。”同時還表示,“目前已經向交易商協會提供自律調查情況說明,對該業務進行事實陳述,正在等待交易商協會組織答辯會議”。
為了強化可信度,億聯銀行還表示,“自成立以來,該行嚴格按照監管要求運營,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及風險防控能力。關于此次事件,也嚴格遵守債券市場化投資要求規范操作,目前已經向交易商協會提交申辯材料,相信交易商協會會給我行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
就在市場的聲音偏向億聯銀行“無辜”的時候,交易商協會發布的結果卻與億聯銀行單方面說辭截然相反。
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規定,經自律處分會議審議,億聯銀行在債務融資工具票面利率之外,另行收取四平城投提供的收益補差款,以達到預期投資收益,相關行為干涉了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利率,違背了發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02
年內已有12家銀行遭自律處分,查處力度加大
事實上,這只是金融機構違規的冰山一角。
僅在5月,交易商協會就已累計發布4則涉及自律處分的通告,包括15家金融機構及個人涉嫌或存在違規行為。
8日,交易商協會發布消息稱,大連銀行等5家機構及個人存在債券代持交易等違規行為,經交易商協會2023年第8次、第9次自律處分會議審議決定,已對5家機構及個人予以相應自律處分;次日,交易商協會再發布消息表示,針對中國進出口銀行金融債券發行涉嫌違規行為,以及民生銀行承銷業務涉嫌違規行為已開展自律調查;11日,基于監管部門反饋線索,交易商協會已對建設銀行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涉嫌違規行為開展自律調查。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遭到交易商協會自律處分的銀行機構已有12家,2021年和2022年僅分別為7家、3家,已超前兩年之和。
交易商協會指出,做市商作為銀行間市場基石機構,承擔著提高市場流動性、促進價格發現的重要作用,應切實提升做市交易能力,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確保合規穩健展業,“真做市、做真市”。
據有關媒體報道,一些金融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自律調查已經成為常態。通過自律調查,銀行可以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同時也可以避免監管機構介入帶來的不利影響。銀行自律調查對于維護市場的健康發展,增強交易者的信心,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交易商協會還明確提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銀行間市場交易自律管理,制定完善相關自律規則,加大違規交易查處力度,不斷凈化市場環境,維護市場正常運行秩序。這也將有助于引導市場各類主體歸位盡責,維護銀行間債券市場運行秩序。
03
合規問題屢見不鮮,投訴量居高不下
除了被監管點名,億聯銀行還頻吃罰單,投訴量也是居高不下。
去年11月,億聯銀行因“在辦理個人經營性貸款過程中,貸款‘三查’不到位,未嚴格執行受托支付管理相關規定,導致貸款資金未按約定用途使用;超過借款人營運資金測算需求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導致信貸資金回流至借款人;同業借款授信調查不審慎行為”被罰款140萬元。
事實上,這只是億聯銀行被監管處罰的冰山一角。
2021年初,億聯銀行因未能建立有效的個人貸款全流程管理機制,被吉林銀保監局罰款20萬元;時隔僅三個月,又因未準確、完整、及時報送個人信用信息;未按規定處理異議;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可疑交易報告;為客戶開立匿名、假名賬戶等“四宗罪”被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罰款164.4萬元。
頻吃罰單的背后,凸顯億聯銀行內控管理不到位,也在時刻為激進擴張行為敲響警鐘。
此外,龐大的消費投訴量也令億聯銀行倍感壓力。
今年3月中旬,銀保監會網站公布的吉林銀保監局辦公室關于2022年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億聯銀行投訴量、投訴增長率在地方法人機構中均最高,同時個人貸款業務投訴量在所有機構中最高。
根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億聯銀行涉及近700條投訴量,主要包括違規發放高利貸款、貸款故意拖延結清時間、暴力催收等。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猜你喜歡
寧波銀行凈利增速創十年新低,個人業務利潤降30%
寧波銀行2024年資產規模持續增長,但凈利潤增速放緩、零售業務利潤下降及個人貸款不良占不良貸款比例過高等問題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