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大佬張勁被抓,千億“雪松系”還撐得住嗎?
高管失聯事件發酵不到一個月,一紙通告再次將有著世界500強名號的雪松控股送到風口浪尖。
5月7日,廣州黃埔公安發布通告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對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雪松控股)下屬的廣東圓方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圓方投資)等立案查處,主要犯罪嫌疑人張某等人已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來源:廣州黃埔公安
愛企查顯示,圓方投資成立于2016年,注冊資本4.13億元,是雪松控股全資子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均為周挺,他同時也在“雪松系”旗下31家企業擔任高管。
來源:愛企查
值得注意得是,圓方投資并非此次唯一涉案企業。
接近廣州經偵人士曾對《證券時報》透露,很多涉案的關聯公司,沒法逐一列出,所以用“圓方投資等公司”指代。此外,上述人士還表示公告中“張某”即雪松控股的實際控制人張勁。
5月8日,“雪松系”上市公司*ST 雪發(002485.SZ)也對外證實了實控人張勁失聯的消息。*ST 雪發表示,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張勁先生除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外,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張勁先生的失聯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構成重大影響。
現年52歲的張勁是雪松控股創始人、董事局主席,1997年創辦雪松控股的前身君華集團,經過20余年發展,左手金融、右手產業,集團4入“世界500強榜單”。張勁本人也是《胡潤百富榜》常客,最高身家曾達400億元。
但樹倒之前必先枯,2022年1月一封張勁簽字的公開《致歉信》,打破了雪松控股的表面祥和,揭開其債務危機的冰山一角。而后千億帝國,一朝傾覆,昔日富豪榜上風光無限的張勁,如今也轉換身份,成了犯罪嫌疑人。時也,運也,命也。
4位雪松高管已被控制?
事實上,此次雪松控股的涉案危機早有端倪。
從集團官網來看,2022年9月30日,是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最后一次公開露面。他出席并主持了控股集團的三季度工作會議,強調目前集團重點工作是資產重組和債務化解,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理財產品兌付。
當時,張勁表示,殷切期望利益各方重建信任并給予理解和支持,唯有此,方能共克時艱,迎來曙光。
而該次會議結束之后的近8個月時間里,無論是集團官網還是官微,都再也沒有更新關于張勁的消息。
而在張勁本人“隱身”期間,雪松控股的多位高管(前高管)卻被爆遇到麻煩。
早在2023年4月12日,A股上市公司齊翔騰達(002408.SZ)曾公告稱,公司工作人員曾多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公司董事陳暉聯系,但均無法聯系到本人,其已失聯。
來源:齊翔騰達公告
而陳暉的身份非同小可,他是張勁的得力干將,此前曾在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天河支行、深圳發展銀行廣州分行等金融機構任職,2003年左右加入雪松控股。目前,他不僅是齊翔騰達董事,也是雪松控股董事,并同時在“雪松系”旗下近40家公司任職,為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
而被爆失聯后不久,有媒體則揭開了謎底。《第一財經》報道稱,“是經偵方面把人(陳暉)帶走的,涉及廣州農商行與雪松控股之間70億元的抵押融資案以及浦發銀行融資案。”
4月18日,《第一財經》進一步表示,除陳暉外,原雪松控股副總裁、雪松控股二號人物林偉龍,以及曾在集團內主管資金的頭號人物謝少彬,此前則因涉眾集資和過手資金拿回扣被控制。
再加上此次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董事局主席張勁,雪松控股前后已經有4名核心管理層被相關部門控制。
而在通報案情的同期,廣州黃埔公安同時也敦促涉案公司相關責任人員,主動配合調查,積極退繳違法所得,主動投案、退贓退賠、認罪悔罪人員可以依法從輕處罰。并表示,投資人也可以憑借身份證明、合同協議、銀行交易明細、收付款憑證等書面材料進行報案登記。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公安機關將加大偵辦力度,全力保護社會公眾合法權益。”廣州黃埔公安表示。
“世界500強”因何跌落神壇?
雖然如今的雪松控股光環不再,但此前也是一家多項榮譽加身的企業。雪松控股總部位于廣州,以君華集團房地產業務起家,后逐步布局大宗商品貿易和金融,曾被稱為“廣州第一民企”、連續4年成為《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2021年營收高達2334億元。
在集團拿下耀眼成績的背后,2015年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彼時張勁將君華集團重組成雪松控股,分為供通云集團、化工集團、文旅集團、君華地產、社區生態運營集團以及金融服務等幾大主營業務,并在當年實現了593億元營收。
次年,雪松掌門人張勁則提出了知名的“三個萬億”目標,即未來五年,雪松控股要實現萬億銷售額、萬億資產和萬億市值。
來源:罐頭圖庫
五年時間,從600億跨越到萬億談何容易,于是張勁則開啟了擴張、收購的步伐。
首先在2016年2月,深州利凱私募基金通過股權轉讓被雪松控股納入麾下。2017年,雪松控股又通過廣州匯華收購佛山金盛瑞泰81.53%股權,后者在開源證券持股28.53%,為第二大股東。
同期,在資本市場上,張勁也猶如一匹黑馬,異軍突起。2016年,雪松控股斥資48億元并購上市公司齊翔騰達;2017年以42億元并購上市公司希努爾(002485.SZ,后更名“雪松發展”“*ST雪發”),并將旗下文旅資產注入該公司。
2019年4月,雪松逆勢擴張,收購出現風險的中江信托,并更名為雪松信托,交易對價近200億元。而在拿下中江信托的同年,雪松控股還增資2.3億元入股大連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大金所”),拿下近70%股權,并接下大金所暴雷的理財產品。此外,雪松控股還收購了網貸平臺正勤金融80%股權,并更名為雪松普惠。
上述激進打法成就了雪松控股的兩千億帝國,成就了張勁的“廣州首富”之位,但與此同時,也埋下了隱患。
深圳匯合創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江表示,雪松控股暴雷并非偶然,本質是企業沒做好投資風險管理,貪大求快,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只能繼續吸收資金來補窟窿,以至到最后資金鏈徹底斷裂,東窗事發。
以中江信托為例,從2018年開始,由于激進操作,公司旗下項目已經開始“暴雷”,在雪松接手中江信托時,也承接了33個項目涉及80億元的不良資產。此外,當時廣州兩家國企認購了雪松發行的80億元永續債。換言之,這筆交易也讓雪松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壓力。
來源:雪松國際信托官微
在2019年擁有信托牌照后,雪松通過潤邦理財、大金所、松果App等渠道也發布了不少理財產品。《證券時報》曾報道,在雪松控股兜底擔保下,350余只理財產品發售。涉及融資方30家,總額共計201.3億元。
2020年-2021年,包括原中江信托在內的投資人陸續曝出雪松信托部分產品出現兌付困難。后雪松控股表示,受宏觀經濟下行及新冠疫情等影響,導致出現逾期,將啟動信托項目風險處置機制。隨后將兌付時間延至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分期兌付。
不過,遺憾的是,雪松控股最終還是失約了。
2022年1月30日,雪松控股發出《致歉信》,宣布1月底的兌付無法完成。同年2月10日,維權的投資者聚集在雪松廣州總部,圍堵張勁。張勁也表態會盡快出售資產回籠資金,解決問題。
會危及“雪松系”嗎?
2022年初表態之時,張勁手中尚有2家上市公司控股權,齊翔騰達和雪松發展。
隨著“雪松系”風險逐漸暴露,受其債務危機拖累,齊翔集團所持齊翔騰達股票逐漸被質押和凍結。同時,齊翔集團的財務狀況漸顯壓力。
齊翔騰達主要從事化工制造板塊和供應鏈管理板塊業務,主營甲乙酮、順酐、丙烯、橡膠、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產品以及化工產品、能源貿易等供應鏈管理業務。近年來其收入及凈利潤均處于波動較大的狀態。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同比下滑14.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億元,同比下滑73.51%,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14.6億元,同比下降28.45%。
而從以往的業績情況看,2019年-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00.58億元、246.86億元、348.9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7.64%、-17.87%、41.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2億元、9.76億元、23.9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6.39%、57.25%、145.22%。
自由現金流方面,2020-2022年,自由現金流分別為-7.7億元、-4.3億元、-6.9億元,持續為負數。截至2022年底,營運資金需求為4.6億元,營運資本為-17.9億元,企業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均存在資金缺口,齊翔騰達的現金支付能力為-22.5億元。
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2022年10月9日,齊翔騰達控股股東淄博齊翔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于被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裁定書,裁定受理由申請人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對被申請人齊翔集團的重整申請。2022年11月,齊翔騰達易主,公司實際控制人由張勁變更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截至5月8日收盤,齊翔騰達報6.94元/股,近一年股價跌幅超過15%,市值縮水至197億元。
而另一家上市公司雪松發展則游走在退市邊緣。
雪松發展(原名:希努爾)成立于2003年12月,并于2010年10月登陸深圳主板上市,是一家集中高檔西服、襯衫和服飾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企業。因為公司控股股東于2017年7月28日變更為廣州雪松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也由王桂波變更為張勁,2021年8月23日,希努爾更名為雪松發展。
入主新主并沒有迎來好日子。雪松發展自2011年凈利潤達1.99億元、2012年凈利潤達1.4億元以來,已連續10年未超過億元。
2018年開始,雪松發展開始有虧損跡象。2018年、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7.2億元和35.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99%和108.4%;凈利潤分別為5584.61萬元和9356.88萬元,同比下滑4.65%、27.41%,此后連續走下坡路,2021年更是同比下滑2123%。
來源:Wind數據
2022年雪松發展營業收入17.07億元,同比增長15.61%;凈利虧損范圍縮小,為-3.49億元。3年合計虧損8.1億元。
同時,這些年雪松發展屢次出現在監管“黑名單”中。2021年更名后不久,雪松發展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下發《立案告知書》。2022年10月,再次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希努爾2018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外收入、虛增利潤總額等,證監會對其處以100萬元罰款,對相關責任人共計處以140萬元罰款。
不僅如此,2022年11月,雪松發展公告稱,廣州中院一審裁定其向中國華融廣東分公司清償重組債務4.46億元及重組寬限補償金、違約金。
一石激起千層浪。自2022年5月6日起,雪松發展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雪松發展”變更為“*ST雪發”。截至5月8日,報收4.01元/股,市值22億元。
債務暴雷、高管動蕩。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切早有征兆。此次圓方投資被立案調查是否會觸發“雪松系”的連鎖反應?
王兆江認為,此案對于“雪松系”影響很大,它直接影響子公司經營,會產生連鎖效應。但因為雪松的暴雷在前期已露端倪,所以市場消化這些影響時間較長,短期沖擊已經不大了。另外,作為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對公司行為進行徹查,金融腐敗是風險爆發的重要誘因,要對當前金融機構樹立警示教育作用。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分析,“雪松系”是以金融業務為紐帶進行杠桿擴張,整體而言是一種高風險的虛擬經濟模式,缺少扎實的實體經濟基礎,因此在政策調整或市場環境變化時就容易出現風險爆雷,投資平臺出現問題,會波及整個“雪松系”的資金鏈失控。
猜你喜歡
《財富》世界500強榜單藏著多少中國企業“黑馬”?
從數量來看,全球500強仍是傳統實業的天下,而且其中有一類企業尤其值得注意,它們雖然是傳統企業,但是已經或者正在發生一系列變革,有些是“混改”的典范,有些是數字化轉型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