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去年營收67億元,凈賺6個億
近日,桃李面包發布了2022年報:去年實現營收66.86億元,同比增長5.54%;歸母凈利潤為6.4億元,同比減少16.14%。
一邊,桃李面包的營收規模在繼續擴大;另一邊,增收不增利的情況還在延續。
此前,在業績快報中,桃李面包稱,凈利潤下滑主要有三個原因:受疫情及部分地區夏季持續高溫限電影響,終端配送服務等成本費用均有所增長,加之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匯兌收益、理財收益減少,利息支出增加;購買商品期貨合約產生投資損失。
(圖源/視覺中國)
在桃李面包的背后,是一個退休教師創業致富的故事。
1、“東北面包大王”的生意經
吳志剛生于1935年。60歲從三尺講臺上退休后,他開始創業賣面包。20年后,曾經的老師變成了“東北面包大王”。
吳志剛前半輩子是在遼寧省丹東市度過的。在這座邊陲小城,他當過丹東市電信局電報員,做過老師,從丹東市絲綢一廠子弟學校,到丹東市絲綢工業學校,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
他自己可能也沒想到,人生的波瀾壯闊是在退休之后。
1995年,60歲的吳志剛從教師的崗位上退休。按理說,都這把年紀了,辛苦了大半輩子,是時候過上含飴弄孫的養老生活了。不過,吳志剛拉著二兒子吳學群在當地開辦了一個面包作坊。
可能是教書的緣故,吳志剛給面包廠起名為“桃李”,大概也是想讓桃李面包賣到滿天下。
整整20年后的2015年,吳志剛父子帶著桃李面包登陸了A股。桃李面包成了中國“面包第一股”,同時也將自己行業龍頭的江湖地位昭告天下。
作為短保面包行業的龍頭,桃李面包在東北市場甚至華北市場馳騁多年,實踐總結出一套“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
不像中保和長保面包,短保面包的保質期非常短,一般冬季7-9天,夏季只有3-7天,而且消費者對產品新鮮度要求高,所以桃李面包主要采用“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生產計劃,然后由中央工廠統一生產,最后批發給一定區域內的商超和經銷商。
與連鎖經營的面包店模式相比,“中央工廠+批發”模式可以通過標準化的產品和包裝提高生產效率,而且通過大規模的生產可降低生產成本,也更容易復制和擴張。
2015年上市之前,在東北地區稱霸的桃李面包也已經在華北地區站穩了腳跟,于是,上市之后,便開始大舉南下和東進,一邊建中央工廠,一邊與商超尋求合作。
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桃李面包已在全國市場建立了31萬多個零售終端。 另外,在與永輝、華潤萬家、沃爾瑪、大潤發等大型商超之間建立了合作關系的同時,還與區域性連鎖超市紅旗連鎖、物美、家家悅連鎖、新天地連鎖、比優特連鎖等建立了合作關系,這為公司加快市場的拓展奠定了基礎。
“復制走向全國”,是桃李面包全國拓展的核心。截至2022年年底,桃李面包已在全國22個區域建立了生產基地,并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向周邊外埠市場拓展。
從鴨綠江畔的邊境城市丹東起步,到站穩省會城市沈陽,再到占領東北市場,桃李面包一路順風順水,吳志剛也成為了“東北面包大王”。
2019年,84歲的吳志剛才從董事長職位上退休,當時已是A股年齡最大的董事長。之后,他將“桃李滿天下”的夢想傳承給了兒子們——48歲的三兒子吳學亮接任董事長,53歲的二兒子吳學群為董事、總經理,56歲的大兒子吳學東為董事,以及濟南桃李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2022年年報顯示,吳學東已卸任董事,而吳志剛80歲的老伴兒盛雅莉仍為董事。
2、南下困局
面包生意越做越大,財富也滾滾而來。在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上,按居住城市,沈陽上榜的只有吳志剛家族,其財富為300.9億元。也就是說,曾經的退休教師,通過面包生意變成了沈陽首富。
分產品來看,2022年,桃李面包面包及糕點產品營收64.91億元,同比增長了約5%,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97%,是公司絕對的核心產品;月餅、粽子收入分別為1.39億元、0.13億元。
(圖源/視覺中國)
分地區來看,東北、華東、華北為桃李面包最大的三個市場,營收分別為28.93億元、19.64億元、15.2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依次為43%、29%、23%。東北地區依然是桃李面包最核心的市場。也就是說,桃李面包的業績對大本營市場依然有很大的依賴。
此外,西南地區、華南地區、西北地區、華中地區的營收依次排在三大地區之后。2022年,除西南地區收入有所下滑外,其余各地區營收皆是增長狀態。
但是,其中的兩大市場——東北地區與華北地區,近兩年收入的增長幅度已經很小了。2021年,東北地區、華北地區的分別增長了2.82%、2.34%,2022年分別增長了0.47%、4.76%。
而且,除了華中地區,其余各地區的毛利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近幾年,桃李面包在努力南下拓展市場。但是,如今,這些市場的子公司依舊難以為桃李面包貢獻利潤。
2022年,上海桃李凈利潤為-3641.36萬元,武漢桃李凈利潤為-328.93萬元,合肥桃李凈利潤為-814.66萬元,福州桃李凈利潤僅4.78萬元,廈門桃李凈利潤僅5.24萬元,東莞桃李凈利潤為-3836.33萬元,浙江桃李凈利潤為-1648.34萬元,泉州桃李凈利潤為-1321.65萬元,海南桃李凈利潤為-1527.24萬元。
我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近幾年呈增長趨勢,從2018年的1956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853億元。有分析稱,烘焙食品的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容。不過,競爭也異常激烈,尤其是在華南、華東等地區,向來都是烘焙行業的重鎮。
業內人士稱,烘焙食品行業參與者眾多,行業門檻較低,行業內企業數量多且局限于區域市場,具有較強的地域屬性,市場競爭格局高度分散。
耐人尋味的是,桃李面包南下不順,而吳志剛家族自解禁后就一直在減持。
猜你喜歡
遍布亞洲的連鎖面包店也“塌房”,食品包裝鉛含量超標被罰!
近日,面包新語BreadTalk品牌關聯公司上海新語面包食品有限公司,因食品生產經營者采購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被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5萬余元。桃李面包連發六份增收不增利財報,原材料漲價成“元兇”
桃李面包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06億元,同比增長9.06%;凈利潤3.58億元,同比下降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