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兩連降,老板4年套現46億,消費者吃出刀片,桃李面包報警!
2月20日,桃李面包因“消費者吃出帶銹刀片”而登上熱搜,隨后,桃李面包發布公告對此事進行回應。
桃李面包的公告大致內容為,高度重視此次客戶投訴,并第一時間對工廠內部各生產環節進行安全排查,生產過程中不存在使用該類刀片的工藝環節,金屬刀片經過工序不可能完整存在,且桃李所有產品都需經金屬檢測機檢測方可出廠,排除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金屬刀片的可能性。
不僅如此,公司還已邀請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媒體對公司生產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向鞍山當地公安部門報警,申請立案調查,相關結果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
實際上,這是桃李面包官微公告的第二個版本,而在第一個版本中,并未出現“同時公司已向鞍山當地公安部門報警,申請立案調查”的相關內容。不過,在第一個版本發布后不久,桃李面包便對公告進行刪除,并在修改部分措辭與增添報警內容后重新發布。與此同時,桃李面包還在資本市場發布澄清公告,內容也大體一致。
事件一出,立即引發熱議,除吐槽外,也有網友選擇站隊桃李面包,“支持嚴查,相信沒有一個企業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會以為現在的生產工藝還是幾十年前吧,大多生產環節是全流程機器操作,小部分人工參與,食品加工連服裝穿著都有硬性要求,吃出刀片也太離譜了”。
資料顯示,桃李面包的前身是沈陽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有26年歷史,并于2015年登陸資本市場,目前主要從事以面包為核心的烘焙類產品的生產及銷售等業務。以2022年上半年營收為例,面包板塊占桃李面包營收的比例高達99.15%,而月餅、粽子等其他產品的合計營收占比還不足1%。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桃李面包微跌0.25%,報16.08元/股,總市值214億元,排在A股食品板塊第15位。單就市值表現來看,桃李面包與洽洽瓜子、涪陵榨菜、妙可藍多等處于同一梯隊,且與位于板塊龍頭的海天味業和伊利股份等企業,具有較大差距。
桃李面包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收66.86億元,同比增長5.54%,但歸母凈利潤卻下降15.11%,僅為6.48億元。桃李面包給出的解釋,受疫情及部分地區夏季持續高溫限電影響,終端配送服務等成本費用均有所增長,加之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最終影響利潤。
實際上,這并非桃李面包首次面臨利潤的下滑。2021年,桃李面包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3.54%,僅存7.63億元。至于營收,更能表現出桃李面包面臨的困難。2016年是桃李面包的分界線,在這之前,其營收增長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直到2016年達到近29%。此后,桃李面包的營收增速出現下滑,到2020年只剩5.66%,但最近兩年稍有回暖,重回60億大關。
不過,桃李面包的營收增長,依舊低于市場整體漲幅。據中國烘焙者消費協會預測,中國烘焙食品市場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069.9億元,而到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可達45%。這也意味著,如果桃李面包無法在未來幾年拿到更多的市場,可能會失去目前的行業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下行的業績表現下,桃李面包的實控人吳志剛家族還多次進行套現。2018年12月底,桃李面包上市滿三年,迎來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的大規模解禁。僅五天后,吳志剛家族就發布減持計劃的公告。從這時起,吳志剛家族就開始減持模式。
Wind數據顯示,從2019年1月至今的4年多時間,吳志剛家族通過減持合計套現超46億元,家族成員的持股比例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吳志剛與盛雅莉為夫妻關系,吳學東、吳學群和吳學亮分別為其長子、次子和三子,盛龍、盛雅萍、盛利為盛雅莉的弟弟和妹妹)。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