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全球頭牌謝治宇“跌落”神壇,離職傳聞并非“空穴來風”?
雖然近年來基金經理變動一直處于高位,但今年年初至今基金經理變更人數已超過百位。一般來講,基金經理變動頻繁的現象主要是與業績考核以及人才競爭等因素相關,職位變動也是常規的人事調整,但興證全球頂流謝治宇的人事變動還是引起市場諸多猜測。畢竟,謝治宇管理的基金規模龐大,影響的投資者眾多。
01
謝治宇2022年基金規模下降265億元
理財圈有一句老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當一個基民決定要去購買基金了,如何購買基金?買基金的依據又是什么?有人會回答,當然是基金經理的業績。那購買完基金后,一旦所持基金的經理要換人了,那持有該基金的基民又該何去何從?相信上述難題是基民最關心的話題。
畢竟,從近兩年來案例上看,不少知名基金經理離任,其中不乏董承非、周應波、林森、趙詣等明星基金經理,這些明星經理離開后,曾管理過的基金如今的業績并不穩定,但不可否認的是基金經理離職不僅投資者有沖擊,而且也對基金公司有沖擊。
尤其是,此前管理規模較大的基金經理,只要有微妙變化,投資者都會高度關注其變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月4日、1月30日,謝治宇在管的興全合潤混合、興全合宜混合相繼新聘任了基金經理與謝治宇共同管理,一時間謝治宇即將離職消息在行業內傳開。
(數據來源于百度截圖)
雖然興業全球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問詢時否認了該猜測,但對于已經套牢的基民而言還是有些膽戰心驚。畢竟從近年來看,確有這樣的案例。此前董承非也是走的增聘再離職的流程,周應波也是從中歐基金離職后創立私募基金。可以說,年內被猜測或將離職的基金經理并不在少數。筆者在百度上輸入謝治宇其關鍵詞索引第二條便是謝治宇要退出興全嗎?或者是謝治宇為什么會跌下神壇?
從關鍵詞索引看出,投資者對于謝治宇的任何細微變動都是較為關注的。那么,作為筆者的寫作主旨,并不是為了去判斷謝治宇是否離職?而是通過數據的分析,謝治宇以及公共管理基金的經理現在或者未來的業績會出現什么變化。
據財聯社報道,繼卸任全部產品基金經理一職之后,董承非正式告別興證全球基金。興證全球基金最新公告稱,在公司服役近19年的資管老將董承非將正式離職。2021年10月19日,董承非宣布卸任興全趨勢和興全新視野的基金經理職務。
(數據來源于同花順)
也正是在2021年的秋天,謝治宇接管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后,謝治宇的管理規模擴大,在2021年末規模達到963.45億元。然而,經歷過去年市場的劇烈波動,基金整體規模出現大幅回撤。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謝治宇基金規模698.44億元,相較于2021年四季度規模,其基金規模下降了265.01億元。
02
謝治宇高位押注三安光電深度被套
基民戲稱“三年保虧”最終仍是虧損出局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謝治宇目前是公司副總經理兼基金管理部投資總監,基金管理的總規模698.44億元,任職期間回報543.59%。不過,近年來謝治宇的業績出現回落,截至3月24日,謝治宇管理著4只基金,近一年來4只基金均處于虧損狀態,近2年來4只基金中有2只基金跌超20%,有兩只基金跌超17%。
這其中,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基金的跌幅是最大的,近兩年來收益率-22.52%。據了解,自2021年10月20日接管該基金到現在,謝治宇在這只基金的任職回報是-21.56%。4只基金業績均出現下降,難怪有基民驚呼,作為十年老將,難道連謝治宇都不靈了嗎?
值得關注的是,在謝治宇管理的4只基金中,興全合潤基金的規模是最大的。然而,1月4日興證全球基金發布興全合潤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增聘葉峰為基金經理,與公司副總經理兼基金管理部投資總監謝治宇共同管理該基金。公告顯示,葉峰于2017年7月至今就職于興證全球基金,先后擔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興全匯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經理。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葉峰于2017年7月至今就職于興證全球基金,先后擔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2021年12月20日擔任興全匯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經理,1月4日卸任,作為基金經理人的任職時間僅1年又95天,可以說,葉峰屬于新人。從業績來看,葉峰和翟秀華一起管理興全匯享一年持有基金的業績也不好,任職期間回報率為-8.71。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興全合潤混合(LOF)成立于2010年4月22日,基金經理為謝治宇和葉峰,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基金規模為268.06億元。截至3月24日,基金單位凈值為1.6275。雖然近期該基金收益率有所回升,但近1月來收益率-1.20%,近一年來收益率-4.65%,近2年來收益率-18.15%。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相較于此前謝治宇的操盤風格,近年來謝治宇的換手率明顯下降了。而且自2021年1季度起,海爾智家已經連續8個季度一直位列第一大重倉股。據2022年四季報顯示,海爾智家、三安光電、韻達股份、立訊精密、健友股份、鵬鼎控股、萬華化學、芒果超媒、普洛藥業、梅花生物位列前十大重倉股。
(數據來源于同花順)
從每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看出,2022年以來,前兩大重倉股總有海爾智家和三安光電身影浮現,但筆者發現,三安光電自2022年1月4日至2023年3月24日區間跌幅47%。為何謝治宇為何從高位大量持有三安光電的策略讓人匪夷所思。如果是想抄底三安光電,那也不是從頂部抄底呀?
筆者也翻看了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的持倉數據發現,該基金是在2021年持有三安光電,但自2022年1季度后,該基金前十大就沒有三安光電的身影。興全合宜混合(LOF)A的對三安光電持股節奏與興全合潤混合基金是一致的。為何謝治宇如此中意三安光電?
我們再看看謝治宇的心頭好——海爾智家,自2022年1月份至2023年3月24日區間跌幅22%。筆者發現,有三只基金大比例持有海爾智家的股份,這分別是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混合、興全合宜混合(LOF)A/C、興全合潤混合(LOF),其中,興全合潤混合是持有最多的基金。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此外,由于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是董承非離職后,謝治宇才接管的該基金,從持股的風格來看,其風格與其他三只明顯不同,但謝治宇接管后,該基金的任職回報卻出現回撤,董承非和童蘭管理時都是維持正向收益,但自2021年10月20日謝治宇、童蘭與董理公共管理至今卻出現-21.56%的虧損,那么,孰是孰非,咱們看數據就知道了。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我們也看看,謝治宇管理長達九年的基金,其貼吧里基民說了啥,筆者隨意翻看幾個帖子發現,貌似好多都是虧損的吶喊。有基民表示,買入基金,三年保虧,五年巨虧,明智選擇,早早離場,少虧當賺,本人就是在“三年保虧”期出逃。
也有基民稱,行情不好就知道所謂的專業人士也就這么回事!一只股票可以幾年不動的也叫專業人士,在大A股沒有股只漲不趺的!現在韭菜都學聰明了!除非碰到特好的行情和賽道,那還要什么基金經理呢!這樣的持股誰不會?還有臉收管理費?真玷污了專業人士這四個字!
雖然一些基民發出的聲音較為刺耳,但作為基金公司還是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除了興全合潤混合發生基金經理變動外,一季度以來,興證全球基金也發布了一些公告,興全優選進取三個月持有混合FOF、興證全球優選穩健六個月持有債券FOF、興全安泰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混合FOF、興證全球積極配置三年封閉混合FOF-LOF、興證全球優選平衡三個月持有混合FOF等5只FOF發生基金經理變動,上述基金都相應出現調整,這些調整是好是壞,筆者會持續關注。
03
權益類產品陷入虧損泥潭
興證全球基金兩個季度下降155億元
在基金行業中,興證全球基金素以價值投資聞名,此前,興證全球基金前總經理楊東和“興全五絕”為業內津津樂道,他們分別是“中神通”楊東、“東邪”王曉明、“西狂”陳揚帆、“南帝”楊云、“北俠”董承非、“老頑童”傅鵬博,還有不可不提的元老級人物杜昌勇。
不過,這一批“價值派”的知名投資經理,在此后數年逐步下海創業成立“個人系”公募或者奔私,這對興證全球基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董承非的離任前夕,也是引發輿論關注,這不僅是因為他資歷深,更重要的是他的離任標志著興證全球基金“黃金一代”最后一位基金經理的告別。今年年初又傳出謝治宇也可能要離職,雖然基金公司第一時間出面辟謠,但仍然在行業內引發熱議。
(數據來源于同花順)
2003年9月30日興證全球基金創立以來,基金規模一直穩步增長,到了2014年三季度基金規模突破1000億后,此后數年基金規模持續增長。然而,近年來興證全球基金的規模增速有所趨緩,自2022年二季度創出6018.81億元的新高后出現回落,截至2022年四季度基金規模為5863.19億元,等于兩個季度下跌了155.62億元。
從產品結構上看,興證全球基金還是以貨幣基金為主,截至2022年12月31日,貨幣型產品占比51.46%,混合型產品占比27.81%,債券型產品只占15.34%。業內人士表示,貨幣型產品占比達5成,可以看出,興證全球基金權益類產品并不占優勢。從基金的發行情況看,2021年發行了11只基金,2022年僅發行8只。
值得關注的是,曾以價值投資聞名的興證全球基金,也在2022年震蕩行情中迷失了自我,除了權益領軍人物謝治宇的業績下降外,季文華旗下產品業績也出現下降。對于興證全球基金來說,此前的五絕已經相繼出走,如果未來謝治宇也離開興證全球基金,那還有其他基金經理能擔此重任?
04
興全合豐三年持有成立以來跌超20%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據天天基金網顯示,興全滬港深兩年持有混合成立于2020年5月22日,基金經理為林翠萍和陳聰。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基金規模為17.97億元。截至2023年3月24日,該基金單位凈值0.7179,自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28.22%,今年來收益率-1.79%,近3月來收益率-0.75%,近6月來收益率7.50%,近1年來收益率-14.20%,近2年來收益率-37.32%。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由于基金業績出現大幅虧損,有基民表示,20萬持有近三年虧了6萬,走了,解脫!也有基民稱,封閉基金體驗感太差了,又遇到這么個基金經理。持有三年了,虧30多個點,什么破基金公司。也有基民稱,該基金經理水平實在是難以恭維!倘若我毛遂自薦,肯定要好一些。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由于業績大幅虧損,基民直接用腳頭條,2022年二季度,基民出現大額贖回,有投資者贖回2.79億份,期間申購僅有0.09億份。2022年三季度,該基金再次出現2.17億元的大額贖回,到了2022年四季度還有0.92億份的贖回。截至2022年12月31日,興全滬港深兩年持有混合,期末凈資產17.97億元,比上期增加10.19%。
(數據來源于天天基金網)
除了興全滬港深兩年持有混合基金外,興全合豐三年持有基金的業績也不太理想,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28日,基金經理為季文華,截至2022年12月31日,基金規模為65.69億元,截至3月24日積極單位凈值為0.7689,該基金也業績并不好,自成立來收益率為-23.11%,這意味著投資者從成立初期拿到現在,錢沒賺到不說,還得倒虧23%。
今年來收益率-3.89%,近1年來收益率-11.62%,近兩年來收益率為-22.03%。總體而言,該基金的業績一般。如此業績,持有該基金的基民又會怎么想?筆者翻看每季度前十大重倉股發現,該基金對中國中免情有獨鐘,自該基金成立以來就一直持有中國中免。
(數據來源于同花順)
然而,自2021年2月18日中國中免創出每股403元的后,中國中免的股價一直在下跌,截至2023年3月24日,中國中免股價已經從高點下跌48%。而興全合豐三年持有基金這兩年間幾乎一直持有中國中免,進入2022年該基金還連續四個季度把中國中免列為第一大重倉股,這種操作手法令人迷惑。
另外,該基金還一直重倉持有寧德時代,但自2021年年底至今寧德時代股價一直處于下跌走勢,僅2022年跌幅達42%。面對大幅虧損,有基民質疑,季文華應該出來說說,當初發行路演時神采奕奕,豪情萬丈,是怎么做到把我們的錢從1元變到0.76元的?季經理你不覺得良心不安嗎?有基民跟帖表示,這當時路演時還說聊聊醫藥這塊兒寶藏,結果這一股醫藥都沒買。甚至還有基民稱,越理財,財越少,這年頭不能相信任何人了。
在公募行業中,一家基金公司實力強弱,一是靠業績,二是靠規模。只有把業績做好,才能得到基民的認可,如果只強調基民規模,而不注重業績,即便是依靠銀行渠道輸血,最終也會遭到基民的唾棄。因此,作為基金公司,通常會在投資業績持續性的基礎上考慮接管人選,根據投資風格、歷史業績審慎斟酌。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基金大幅虧損,基金管理人仍然能夠憑借管理費收入實現旱澇保收。2022年上半年,興證全球基金作為基金管理人從旗下非貨基產品合計收取管理費約15.48億元。興業證券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興證全球基金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56億元,凈利潤9.2億元。
猜你喜歡
大成基金魏慶國旗下4只基金相互抄作業,持有華友鈷業遇暴跌
目前魏慶國管理著5只基金,除了短周期的業績出現回正外,長周期的業績均出現虧損,其中還有4只基金出現相互抄作業的問題。交銀施羅德何帥押注泰格醫藥致虧損,持有恩捷股份被質疑
近年來被稱為交銀三劍客的業績也并不理想,其中王崇一人管理的交銀新成長、交銀瑞豐、交銀精選就虧了26.63億,相當于基金公司整體虧損的10.56%。平安基金“名將”何杰深陷虧損泥潭,重倉寧德時代回本遙遙無期?
臨近年終,又到了比拼業績的時候,筆者發現,平安基金旗下經理何杰的業績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