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楷“掘金”東南亞?富衛集團年入800億三度沖刺IPO
“小超人”李澤楷又來了。
3月13日,保險公司富衛集團(FWD)再度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已經是富衛集團三度沖刺IPO。2022年2月28日、2022年9月13日,富衛集團兩次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但均以失敗告終。
加上已有的美股、港股、SPAC類型的上市公司,富衛集團有望成為李澤楷的第六家上市公司。從富衛集團和新成立的SPAC來看,李澤楷的“掘金”重心正在不斷向東南亞傾斜,東南亞能幫助李澤楷擺脫父親李嘉誠的影子嗎?
“掘金”東南亞的富衛集團
2012年5月,李嘉誠宣布分家,長子李澤鉅獲得了整個家族信托基金,以及大部分實業。李澤楷則獲得大量現金,數額未透露。分家后,李澤楷選擇單打獨斗的領域便是保險業。
2013年2月,由李澤楷創立的盈科拓展集團宣布以166億港元(現折合人民幣約138億元)收購荷蘭國際集團(ING)在香港、澳門和泰國的保險業務,隨后更名為“富衛”,即現在的富衛集團。《招股書》顯示,富衛集團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控股股東為李澤楷,通過PCGI Holdings持有公司77.69%的股份。
富衛集團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根據NMG的資料,泰國(及柬埔寨)、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及馬來西亞,于2022年為富衛集團貢獻了約57%的新業務。
“我們在亞洲十個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大部分位于東南亞。鑒于人口基數、中產階級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以及與亞洲其他地區相比較大的保障缺口,預期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將成為亞洲人壽保險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富衛集團表示。
圖源:富衛集團官網
東南亞市場中,富衛集團的市場地位也在迅速上升。年化新保費排名方面,富衛集團已從2015年的第14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5位,2021年的市場份額達4.7%。富衛集團總資產也隨之提升,截至2021年末,富衛集團總資產規模達到636.5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377億元)。
不過富衛集團的營收并不穩定,2020年至2022年,富衛集團的總收入分別為94.87億美元(約為人民幣653億元)、116.97億美元(約為人民幣804億元)和82.5億美元(約為人民幣567億元),凈利潤同樣變動較大,分別為-2.52億美元、2.49億美元和-7.4億美元。
富衛集團稱,2020年的凈虧損主要是由于融資成本及其他非經常性成本增加。2022年的凈虧損則主要是由于不利的資本市場變動導致的投資回報虧損所致。
雖業務大幅傾向東南亞,但李澤楷并未放棄大陸市場。2006年,李澤楷就曾試圖通過收購生命人壽(現富德人壽)進軍內地保險市場,但未獲得中國保監會的支持,以失敗告終。2014年9月,富衛集團又在上海成立代表處,致力于在中國大陸地區拓展業務關系,為將來進入中國市場打基礎。現在雖然未在內地直接開展業務,但實際服務的保險客戶中也有內地客戶。
李嘉誠“影子”下的李澤楷
實際上,李澤楷未繼承巨額家業,而是自立門戶,外界并不意外。不同于哥哥李澤鉅的沉穩,李澤楷個性十分大膽、張揚。回顧李澤楷的商業史,也處處有著父親李嘉誠的身影。
1990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李澤楷進入李嘉誠公司工作,沒多久后辭職選擇創業。首次創業李澤楷選擇了傳媒業,利用李嘉誠給的1.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8億元)創建了star TV(衛星電視)。
據當時媒體報道,運營3年后,1993年李澤楷以9.5億美元的價格將電視臺賣給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盈利逾8億美元。李澤楷的第一次資本運作大獲成功。
而這筆交易獲得的收益也成為李澤楷創立盈科拓展集團的起始資金。除了資金,李澤楷還拉來了袁天凡出任盈科亞洲拓展的副主席。袁天凡與李氏家族也有許多交集,曾協助李嘉誠完成過多樁大買賣,被稱為香港“四大打工皇帝之一”。
盈科拓展集團成立后,1999年5月,盈科拓展收購了港股上市公司“得信佳”,又與“數碼港”項目結合,并更名為“盈動數碼”,成功借殼上市。
互聯網熱潮下,收購后的盈動數碼市值飆升。股價一度從5港元/股左右漲至最高約680港元/股,市值從3億港元暴升至1700多億港元,最高的時候達到了5600億港元(現折合人民幣約4668億元),成為香港的股市神話。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盈動數碼在股市飛漲的同時,李澤楷又于2000年以120億美元(現折合人民幣約776億元)的現金加部分盈動數碼股份的方式,成功收購了“香港電訊”,收購后香港電訊成為其主要營收來源。
有意思的是,在香港電訊收購戰中,李澤楷與傳媒大亨魯珀特默多克再次交手。香港電訊一開始接觸的意向方是新加坡電信,新加坡電信曾表示,默多克將入股新加坡電信,以此支持其電信事業。但新加坡電信最終不敵李澤楷,香港電訊就此成為李澤楷的“囊中物”。
在盈動數碼和香港電訊合并后,公司再次更名為電訊盈科(0008.HK),而李澤楷也因此收獲了“小超人”的稱號。然而,電訊盈科后續卻經營不善,熱潮褪去,股價也迅速下降。此時父親李嘉誠再次出手。
2006年,李澤楷宣布出售手中的電訊盈科股份,與此同時花旗集團環球金融亞洲區主席梁伯韜遞交辭呈。后來,梁伯韜全資擁有的Fiorlatte公司以92億港元收購了李澤楷手中電訊盈科的22.66%股份。
梁伯韜曾參與李嘉誠家族旗下多家公司的上市工作,與李氏家族淵源頗深。
當時市場上質疑出資方實際為李嘉誠家族的原因還有一點,是梁伯韜的收購價格較國外買家麥格理和新橋的出價要低,因此,這一舉動有可能使電訊盈科中小股東的利益受到損失,當時的中小股東指責李澤楷是“欲望的象征”。
但李澤楷并未完全放棄電訊盈科。電訊盈科逐漸度過難關后,從2006年12月起,李澤楷又多次增持,至今李澤楷持有電訊盈科24.93%的股份,擔任電訊盈科執行董事兼主席。
截至2021年6月25日,電訊盈科報收3.93港元/股,總市值僅304.1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67億元),還不足巔峰時期4600億元的零頭。
李澤楷靠著自己的能力雖闖出了一片天,但與父親創造的財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據胡潤百富榜顯示,2022年李嘉誠家族財富之2200億元,排名第四,李澤楷則排名64,財富值615億元。
圖源:胡潤百富官網
李澤楷的資本版圖
從公開資料來看,現今的李澤楷資本版圖主要通過盈科拓展持有。其主要業務涵蓋科技、媒體與電信、金融服務及地產三大行業。持有的公司主要為資產管理業務柏瑞投資、保險業務富衛集團、盈科大衍地產以及電訊盈科。
李澤楷目前持有的上市公司包含兩家港股公司電訊盈科、盈大地產(0432.HK),和三家美股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Bridgetown Holdings、Bridgetown 2 Holdings、Bridgetown 3 Holdings。
其中盈大地產為電訊盈科的子公司,李澤楷持股29.99%。盈大地產主要業務為發展及管理優質物業及基建項目,以及投資頂級物業。但從2013年起逐漸出售內地物業,到2014年李澤楷以72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60億元)出售盈科中心,盈大地產的大部分業務撤出內地。
根據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盈大地產營收約5.61億港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方面,盈大地產自2015年起便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為-2.15港元。
股市上,盈大地產的股價已跌破1港元,截至3月14日報收0.38港元/股,總市值僅7.7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6.8億元)。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剩余三家美股SPAC公司成立的時間則要接近很多。SPAC是指公司沒有資產、只有現金,上市后的任務是尋找高成長發展前景的非上市企業進行重組,使后者達到“借殼上市”目的。
“SPAC方式不僅節省時間,費用也相對低很多;而相對于傳統的買殼上市,SPAC的殼資源干凈,沒有歷史負債及相關法律等問題。”經濟學家余豐慧表示。
第一家SPAC成立于2020年5月27日,李澤楷的盈科拓展和美國投資人Peter Thiel(美國版支付寶palpay的創始人)的泰爾資本共同投資了Bridgetown Holdings,(上市代碼BTWN)募資規模5.5億美元。
Bridgetown Holdings曾先后傳出與有“印尼版攜程”之稱的在線旅游平臺Traveloka,和金融科技公司Hyphen Group合并。但至今仍未確定,截至美東時間3月13日,Bridgetown Holdings報收10.04美元/股,總市值7.7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3億元)。
第二家SPAC成立于2020年6月24日,名為Bridgetown 2 Holdings,2022年3月,新加坡房地產獨角獸PropertyGuru與Bridgetown 2 Holdings完成合并,并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PGRU”。截至美東時間3月13日,報收4.46美元/股,總市值7.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0億元)。
第三家Bridgetown 3 Holdings于2021年1月4日注冊成立,2021年3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表上市,上市代碼BTNC,計劃募資最多2.6億美元。
以上五家上市公司市值相加,約為人民幣377億元。
相較于上市公司市值,李澤楷旗下管理資產的規模更大。除了上述5家上市公司外,李澤楷還擁有一家資產管理公司柏瑞投資。其原名友邦投資,隸屬于美國國際集團(AIG),2010年AIG宣布,將友邦投資出售給了李澤楷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團,并更名為柏瑞投資。
根據其官網信息顯示,柏瑞投資投資業務遍布全球,目前管理資產總規模達93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058億元)。
圖片來源:柏瑞投資官網
此外,李澤楷還在東南亞擁有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Viu,根據研究機構Media Partners Asia (MPA)的數據,在東南亞,除YouTube和TikTok外,總部位于香港的在線視頻流媒體Viu用戶最多,達到1.95億。2020年第四季度,Viu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市場的月活躍用戶達到了3050萬。
該報告稱,在印尼和新加坡的主要流媒體平臺上,Viu在付費訂閱數和使用時長方面排名第二。在菲律賓,Viu月活、付費訂閱數和使用時長方面排第一。
“小超人”李澤楷獨立后,目前手握377億市值的上市公司,4000億資產的保險公司,還管理6000億資產,待富衛集團上市后,其版圖將再添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