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福麻辣燙:上市申請獲批,領跑東北麻辣燙江湖
楊國福麻辣燙又一次向港交所發起了沖擊。
近日,楊國福麻辣燙擬在港交所發行H股上市的申請近日獲得了中國證監會的核準批復。
批復內容顯示,核準楊國福發行不超過3.95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完成本次發行后,楊國??傻较愀勐摵辖灰姿靼迳鲜小?
早在今年2月,楊國福麻辣燙曾向港交所遞交過一次《招股書》,并于8月末失效。
若此次沖擊H股成功,楊國福麻辣燙將再一次領跑東北賓縣,成為哈爾濱跑出的“麻辣燙第一股”。
約6000家餐廳,一年凈賺2億多
楊國福麻辣燙的創始人就叫楊國福,是張亮麻辣燙創始人張亮的遠親。
早年間,楊國福曾是哈爾濱賓縣萬發村一個貧苦家庭放的放羊娃,他15歲就已輟學,還曾一度靠撿破爛為生。
直到而立之年,33歲的楊國福第一次嘗試做麻辣燙生意,后竟逐漸把品牌發展壯大,到如今店面已經約有6000家。
據此前提交的《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9月30日,楊國福品牌旗下共有5783家餐廳,包含位于上海的3家自營餐廳,5759家加盟餐廳,以及21家海外加盟餐廳。
圖源:罐頭圖庫
據了解,楊國福麻辣燙主要通過餐廳運營業務分部獲得收入,加盟餐廳為主要收入來源,此外還有自營餐廳及其他。其中,加盟餐廳業務線的收入主要來自收取的加盟費和系統維護費以及向加盟商銷售貨品。
疫情嚴重的時候,楊國福還開展了零售業務。根據此前招股書顯示,零售業務在2021年前三個季度營收占比3.2%。
業績方面,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楊國福麻辣燙分別實現營收11.82億元、11.14億元和11.63億元;同期的凈利潤分別是1.81億元、1.69億元和2.02億元。
毛利率也比較穩定,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分別為27.9%、28.7%、30.2%。
從東北賓縣家門口,到成功晉級成麻辣燙“頂流”,楊國福麻辣燙只用了不到20年。
此后麻辣燙發展空間也很大,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0年,連鎖麻辣燙市場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的市場規模為人民幣251億元,并預期于2025年達到約513億元,2020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5.3%。
麻辣燙的江湖
九十年代,大量生產力欠佳的中小型國企被淘汰,很多人丟掉了“鐵飯碗”。作為老牌的重工業基地,東北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下崗潮來臨,許多下崗職工開始自謀出路,不少人選擇經營餐飲實現再就業。畢竟,餐飲屬于技術和資金門檻比較低的項目。此時,來自四川的一人一碗,并且能解決日常溫飽問題的麻辣燙,成為了許多人的最佳選項——不用請大廚,甚至連租店面都省了,一個三輪車就能走街串巷。在烹飪方法中,有了湯底,只要一口鍋,任誰都可以做。
麻辣燙在東北落地生根后,免不了接受當地人的改良。牛骨湯在東北十分受歡迎,在天氣寒冷的東北,一碗牛骨湯下肚十分暖身。不僅是骨湯來代替紅湯,降低辣度和油膩,東北人的還加入了北方人獨愛的“靈魂”——麻醬,而麻醬帶來的熱量又非常適合寒冷的北方補充能量。就這樣,麻辣燙在東北盛行起來了。
新世紀初,開始做麻辣燙的賓縣人楊國福,開創性地將東北特色牛骨高湯溶入麻辣燙。他甚至將奶粉和冰糖加入其中,得到了一份奶白色、咸中帶甜的湯汁。2005年,當楊國福用自己的名字注冊下商標的時候,年僅20歲的張亮也開始涉足麻辣燙行業。而從賓縣走出的麻辣燙品牌可不止楊國福與張亮,秀海福、馬玉濤大叔的麻辣燙、汆悅麻辣燙也都出自賓縣。
這里面,楊國福是張亮姑姑家的表姐夫,汆悅麻辣燙創始人創始人的親哥哥。外界曾有評論,楊國福帶出了一個東北麻辣燙軍團。
有意思的是,張亮麻辣燙的創始人,與張亮同名,許多人誤以為張亮,就是張亮麻辣燙的老板。2020年8月,張亮在個人微博透露拍攝《中餐廳》的花絮,當時曾有網友在張亮的微博留言,“希望你專心管好自己的飯店”,對張亮麻辣燙大肆吐槽一番,張亮反手一句,“去吃楊國福啊…”。話題走熱之后,楊國福麻辣燙還在微博表示,非常希望與張亮合作成為自己家代言人。
不過彼時,他們很清楚,由海量下崗工人撐起來的餐飲業,本地肯定消化不了,必須走出去,才有生路。隨著東北大量的人口流出到全國,很自然地將本地的麻辣燙帶到了各地。公開數據顯示,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麻辣燙相關企業17.66萬家,東三省相關企業數量總和占到全國的27%。其中以黑龍江為最,達到2.17萬家。
如今,麻辣燙這個賽道上堪稱“雙雄稱霸”的格局。楊國福與張亮門店數量呈現壓倒性優勢,楊國福在海外5個國家,中國31個省市區擁有6000余家加盟店,張亮在全球連鎖店面數量也超過5800家,覆蓋各大中小城市,即便是在艱難的疫情期間,得益于品牌在行業的影響力,其加盟店的數量也一直保持穩步增長。
除了這兩位寡頭,能夠廣泛被業內認知并引起關注的品牌其實并不多。雖然也有一些麻辣燙的創新型品牌有著接近千家連鎖的規模,比如覓姐、刁四、川天椒、吉阿婆等,但是相對兩位寡頭的存在還比較弱小。
還有一些品牌被投資人所青睞,2021年,6月7日,麻辣燙品牌“小蠻椒”宣布完成了由啟賦資本投資的千萬元級的A輪融資。同一個月內,福客麻辣燙創始人郭亮接觸的投資人也已達兩位數。此外,就是更多自為戰的麻辣燙小店,以夫妻店、小型創業店存在。
寡頭注定針尖對麥芒?
2000年,楊國福嘗試自己做麻辣燙生意,地點就是一間小小的地下出租屋,炒料全靠感覺摸索著來,從被顧客嫌棄“太難吃了”,到開始有了回頭客,他用了三年。三年后,楊國福終于有了“楊記麻辣燙”的招牌。又過了兩年,35歲的楊國福用自己的名字注冊了商標,2006年正式對外開放加盟。
與此同時,走南闖北做了幾年酒水銷售的賓縣人張亮,很喜歡冒菜的味道,感覺做起來也容易入門,也開始了走上了麻辣燙經營的道路。
圖源:罐頭圖庫
賓縣為何成為中國麻辣燙之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發展模式。
剛起步的時候,楊國福和張亮的擴張靠的都是在親朋好友中裂變。他們最初的生意做起來以后,周圍的親戚朋友自然希望“幫忙安排一下”。楊國福曾說:“先送人一個牌子,反正都是親戚朋友,都一起干吧,大家都是苦過來的?!薄眱晌焕习宥季哂袞|北豪爽的辦事方式,將品牌免費授權給這些人,這不僅讓品牌在初期快速實現了野蠻擴張,形成了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這正如同,湖南新化的打印店、沙縣人的小吃產業、莆田人的造鞋產業、浙江的“快遞之鄉”桐廬,都是這種發展模式下的產物。
不過兩家公司在經營策略上還有所不同。有分析人士指出,楊國福偏向于重資產模式,辦工廠、做商貿,收入來源較為多元;張亮采用輕資產模式,專心做一家管理公司。在接受《財經》采訪時,張亮透露過,公司年收入約6000萬元,主要構成是加盟費,凈利潤只有不到2000萬元;而楊國福13億元的營收中,加盟費只占了其中兩成,多數收入來自商貿模塊,即向加盟商銷售調味料、食材、廚房設備、餐廳家具等。
圖源:罐頭圖庫
雖然被外界成為麻辣燙屆的“雙雄”爭霸,但賓縣兩寡頭的競爭并非針尖對麥芒。
楊國福和張亮的競爭,實際上是對雙方都有利,之前有網友曾吐槽張亮麻辣燙味道不好,楊國福借勢營銷,但實際上張亮麻辣燙一樣獲得了曝光量。逐漸讓大眾加深品牌印象的競爭?,F在一提到麻辣燙,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楊國福與張亮,就像說到可樂,就必然想到可口和百事,提起肯德基自然想起麥當勞。
麻辣燙第一股,阻力在哪?
總之,楊國福的麻辣燙近日又迎來了新的機遇。
今年2月22日,楊國福曾在港遞交過《招股書》,有望成為“麻辣燙第一股”。但排隊半年后上市申請資料失效。
上市意味著企業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和更大的獲利壓力,有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在楊國福跑馬圈地的過程中,面臨擴張過快導致的加盟商參差不齊、食品服務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內部管理和食品安全保障其實是存在不小的隱患。
圖源:罐頭圖庫
2017年3月,有媒體報道在某外賣平臺上,北京有27家楊國福麻辣燙存在問題,其中13家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剩余14家店鋪則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公示不完整等問題。
2018年,楊國福麻辣燙又被爆出員工在廚房切肉時雙腳放在案臺上,腳趾多次觸碰到肉。
2021年,有視頻博主暗訪楊國福麻辣燙,發現倉庫內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繼續使用、廚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豬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食品安全及操作不規范問題,隨后楊國福麻辣燙發布致歉聲明。
黑貓投訴中,楊國福麻辣燙的投訴量有427條,主要指向衛生及吃出異物的問題。
圖源:黑貓投訴
即使成功上市,當楊國福面對著更嚴格的監督,勢必付出對更高的管理成本。并且稍有不慎,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產生的連帶影響會越來越大,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這對楊國福來說,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固然存在挑戰,目前無論是楊國福還是張亮,他們的寡頭地位都是難以短時間內所撼動的。
而對新入局的小玩家來說,做“大佬”的加盟商要準備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元的啟動資金,入局門檻難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若自己來做,負擔比較重,大部分被供應鏈制約了發展。比如麻辣燙SKU比火鍋多很多,平均下來多達120種,很難形成品質化的連鎖。
圖源:罐頭圖庫
麻辣燙行業供應鏈能夠標準化的主要是湯料、底料、醬料。凍貨類產品,以有限的客單價又很難支撐高額的物流成本,尤其是品牌規模較小時更難實現,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楊國福的優勢在于正在逐步打造自己的供應鏈體系,投資4億在成都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工廠。進行調味料研發和生產,進一步提高標準化程度。但這樣的“大手筆”,是基于其已經有了數千家店、達到了相應的規模。對于其它零散的小品牌來說,根本不敢奢望。
餐飲作為現金流豐沛的行業,此前很多餐飲企業并不急于擁抱資本市場,但是經歷了疫情的洗禮,越來越多餐飲老板選擇走向上市,從鄉村基、老鄉雞,到楊國福、和府撈面再到楊國福。但上市只是第一步,之后的路如何能行穩致遠,對各家餐飲企業來說需要好好思考。
猜你喜歡
餐飲新零售營銷賦能平臺”轉換商城“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
此前,轉換商城獲得了愉悅資本、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今璽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