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恩科技IPO前,董事長與投資人“對簿公堂”,鋰電回收賽道新秀擬登陸A股
時至今日,鋰電池產業鏈公司仍在資本市場激流勇進。在風口上的鋰電池回收賽道中,近日又有一家企業尋求A股上市之路。
8月12日,上海西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恩科技”)提交創業板IPO申請,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西恩科技成立于2004年,一直深耕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利用領域。2017年之后,西恩科技開始進軍鋰電池回收領域,由此開始獲得鋰電池賽道產業投資者的關注。
當前鋰電池報廢數量較少,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新能源車企業、鋰電池廠商與資源回收再生企業都在布局。按照2021年的鋰電池回收情況,西恩科技以6000噸的回收量在中國市場上排在第8位。
行業日新月異,鋰電池回收的風口,能為西恩科技此次IPO助力多少?
為擴充產能,新項目計劃投入40億
招股書顯示,西恩科技主要是利用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采用廢舊鋰電池材料、含鎳、鈷廢料等生產三元前驅體、碳酸鋰、硫酸鎳和氫氧化鈷產品,供給產業鏈下游企業。
據了解,西恩科技布局鋰電池回收賽道時,到目前僅有一條6000噸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生產線。西恩科技的硫酸鎳、三元驅前體、碳酸鋰、氫氧化鈷的年產能分別為30000噸、4800噸、1920噸、1500噸,2021年的各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84.29%、102.17%、87.67%、69.85%。
產能利用率雖未完全飽和,但鋰電池行業快速發展,鎳、鈷、鋰金屬資源供需緊張,鋰電池報廢量逐年攀升,西恩科技擴充產能已是必要選項。
招股書顯示,西恩科技此次IPO擬募資8億元,用于其20萬t/a鋰電池材料綜合回收利用項目。據了解,該項目由西恩科技全資子公司(以下簡稱“西恩循環”)推進,項目規劃建設年處理量為20萬噸的鋰電池“拆解-回收-綜合利用”以及儲能電站的綜合基地,預期分三期實施。
招股書顯示,該項目一期計劃從方案設計、評審到正式生產的建設期為18個月,二、三期的計劃建設周期均為12個月。本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均利潤總額為13.90億元,稅后內部收益率為15.04%,含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為7.37年。
按照規劃,該項目一期擬完成公用工程、道路、庫區等公共建設,并建設4萬噸鋰電池拆解回收線及配套生產線。據西恩科技官網信息,2020年9月24日,西恩科技20萬噸鋰電池材料綜合回收利用項目正式開工,2021年8月10日,該項目一期工程首號樓-拆解大樓已經封頂。
值得注意的是,西恩科技募投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40.46億元,截至今年6月30日,該項目已累計投入2.89億元。對于西恩科技來說,40億的資金投入并不輕松。
首先,西恩科技的現金流狀況并不樂觀,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西恩科技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分別為1247.45萬元、-703.74萬元、4399.56萬元、-1.17億元。
西恩科技在招股書中稱,基于所處行業特點,西恩科技主要客戶通常要求公司給予一定信用期且票據結算比例較高,與此同時,上游原材料供應商通常采用先款后貨或貨到付款的結算模式,這才對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造成壓力。
其次,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IPO前,西恩科技進行了3次增資擴股,僅后兩次引入了外部投資人。據悉,在2021年9月及11月的融資中,西恩科技分別獲得4.48億元和9000萬元。
西恩科技2022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1.48億元,在當前產能不足,新項目還未正式生產的情況下,西恩科技靠業績和IPO募資來支撐新項目建設,難度并不小。
IPO前因對賭失敗,董事長與投資方對簿公堂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恩科技遞交招股書的前一個月,實控人趙志安還在與投資人打官司。
招股書顯示,7月18日,上海凱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凱舟”),向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請求裁定趙志安向其無償轉讓西恩科技股份150萬股并賠償違約金、律師費等費用。因上海凱舟申請財產保全,趙志安持有的發行人部分股權被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凍結,凍結趙志安持有的西恩科技股權688.84萬元。
若趙志安在仲裁中敗訴,其將向上海凱舟轉讓150萬股西恩科技股份,占西恩科技總股本的0.33%。
而雙方仲裁的原因,系因此前業務未達標,觸發了業績補償條款。據了解,截至招股書披露日,上海凱舟為西恩科技第六大股東,持有西恩科技150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3.33%。
招股書顯示,2017 年 12 月,上海凱舟以5100萬元認購西恩科技新增股份300萬股,并與趙志安簽訂對賭協議,雙方約定西恩科技2017年需實現凈利潤5000萬元,2018年需實現凈利潤9500萬元,2019年需實現凈利潤1.55億元。
不過2018年時,西恩科技業績下滑,觸發了業績對賭協議,趙志安需要向上海凱舟進行現金補償或股份補償。但雙方并未就補償方式進行明確,若以股份補償方式,則股份補償數量是以現金補償款除以17元/股的價格進行實施。
凈利潤扭虧,西恩科技估值超30億
西恩科技曾因業績下滑而業績對賭失敗,但近年來,作為動力電池原材料的鎳、鈷、鋰等金屬材料價格暴漲,西恩科技業績也一路水漲船高。
據招股書,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西恩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為4.85億元、8.04億元、15.50億元、10.7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058.06萬元、-503.85萬元、1.66億元、1.48億元。
在盈利能力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西恩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15.80%、7.65%、19.42%和 19.47%,毛利率波動主要系受金屬鎳、金屬鈷、碳酸鋰等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在2021年,西恩科技的毛利率為20.08%,較芳源股份、格林美、中偉股份等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要高出6個百分點。
不過,鋰電池回收企業的最大成本來自于廢舊電池等直接材料的采購,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西恩科技直接材料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為85.49%、85.48%、88.35%和 90.57%。
身處風口之上,西恩科技也獲得不少資方青睞。IPO前一年,西恩科技引入長三角投資、中金傳化、經乾二號、青島上汽、三峽投資等新股東。
在2021年的最后一輪增資中,西恩科技新增股本的價格為7元/股,以最終4.51億股的總股本計算,西恩科技的估值達到31.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