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社區換電”,攪動超千億電動兩輪換電市場
國內正在迎來電動自行車換車潮。
據艾瑞咨詢《2022年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電動自行車銷量達4100萬輛左右,全國保有量已達3.5億輛左右。
其中,在“新國標”政策促進下,有1.5億到2億的電動車已需更換新國標車,預計2022-2024年新國標替換需求將達高點,低端不符合新國標的車型也會盡快出清。
在這樣的趨勢下,電動自行車銷量逐步提升,但是龐大的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強大的消費增量以及激增的使用頻率讓電動車里程焦慮、充電安全隱患等問題日漸凸顯。于是“以換代充”的電動自行車換電業務逐步成為解決補電難題的有效方案。
然而,目前市場的換電業務主要針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B端用戶,卻忽略了強監管下的社區安全換電場景。而成立于2018年的深圳嘟嘟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嘟嘟換電”)正是瞅準了這一場景、率先布局,致力于通過物聯網技術將“換電”打入全國一二線城市的社區用戶中,打造更安全、便捷的電動自行車出行新方式。
從共享充電寶到社區換電,連續創業者的再出發
作為嘟嘟換電的創始人,這個項目并非是廖志成的第一次創業。
2009年廖志成在南昌大學軟件學院畢業,就被學校派去印度做軟件深造,回國便在飛毛腿電池公司工作。從那時起,廖志成就開始跟鋰電池行業打交道,研究如何做得體積更小、續航更長、充電更安全等問題。
3年后,廖志成便走上了創業之路。
2012年,廖志成跟朋友聯合創辦了深圳倍斯特,主要是做充電寶,那時他主要負責市場營銷、京東天貓等線上銷售,連續幾年電商銷售額都過億元。
而2017年共享充電寶賽道的興起,更是讓廖志成瞅準了做共享充電寶的軟硬件技術解決方案的機遇。帶著100萬啟動資金,廖志成開啟了第二次創業,成立深圳市嘟嘟共享科技有限公司,專注做共享充電寶軟硬件的技術研發、智能化和物聯網化的方案。
截至2020年,深圳市嘟嘟共享科技有限公司給國內200多家大中小品牌做OEM的技術服務,海外更是服務了近60家客戶,覆蓋30多個國家。
但是廖志成并未止步于此,帶著11年在鋰電池行業的經驗。2020年底,在一次看到妻子用電動自行車送孩子上學的過程中,廖志成發現電動自行車充電位擁擠,充電時間長,充電不安全等問題,一個想法在他心里油然而生:是否可以把共享充電寶升級,變成電池和換電柜機柜,運用到給電動自行車換電上呢?
彼時,市場上的換電主要做外賣騎手這一部分,用戶雖剛需和高頻,但是這一部分的B端換電已經競爭白熱化,廖志成預感再進去并無太大優勢。
“譬如深圳如果有10萬個騎手,10家公司在做,那么天花板就是只能分配到1萬多個用戶,這對于我們來講,搶用戶并沒有意義。”
同時,廖志成也看到,深圳有接近400萬輛家用電動單車,民用級的家庭用戶的電動自行車用來短途出行的基數比較大,而這些家用電動車對續航里程和充電問題的痛點也很強烈。
從2021年5月以來,國家應急管理部實行“禁止電池進樓”的政策,各地方政府也隨之頒布相應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電動自行車的充電服務被予以了更加嚴格的規范和監管。
如此一來,電動自行車只能建充電車棚,但這又導致了兩個問題。
“一是需要的位置比較多,在深圳這種密度較高的城市,滿足不了400萬輛電動自行車隔三天一次的充電需求;二是治標不治本,以前充電過程防止回家充電,是防止在家里引起火災,但目前來看,全國各地建的充電棚都有很高概率引起火災,且滅火難度很大,本質上只是把充電的位置從家里挪到了外面。”
廖志成發現,由于電動自行車沒有智能化,就無法遠程監測,同時因為沒有像四輪車一樣的年檢保養,適配器、電池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基于充電棚占地面積比較大、充電甚至可能還面臨被占用充電樁等問題,以及家庭用戶對安全和充電便捷度、續航里程焦慮的強烈需求亟待解決,廖志成認為進入C端小區用戶做社區換電的機會到了。
“社區C端換電的市場空間在深圳就有400萬輛,而全國有接近4個億的用戶,我們認為一二線城市應該在近億的用戶量,這個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也有足夠大的社會和消費者痛點。”
此外,新國標的前提下,也讓鋰電成為電動自行車首選,同時也讓換電有了電壓平臺的的基礎。
“過去電動車有48伏、60伏、72伏不同的電壓點,但自從2018年開始制定了電動自行車的新國標,就把它定位成非機動車的交通工具,首先確定電壓點是48伏,所以專做該電壓的電池,跟所有電單車的電壓都是匹配的。在這背景下,再去看雅迪愛瑪臺鈴綠源等前五大品牌的電動車廠,他們的電動自行車電池設計基本通用,且鋰電池的供應廠商也較少,外觀標準基本一致。”
廖志成認為,外觀標準和電壓固定兩個硬性指標相結合,就為C端社區換電的奠定了基礎。
2020年底,通過物聯網將電動自行車、電池和換電柜整合,一個兼具軟硬件解決方案的電動自行車社區安全換電平臺嘟嘟換電由此誕生。
用物聯網+智能化實現超級電池,打造軟硬件PaaS平臺
基于跟鋰電池打交道的10多年經驗,廖志成從2016年開始就一直在做物聯網軟硬件平臺的技術整體研發工作。
“通過持續做軟硬件物聯網云平臺的技術沉淀,過去我們做出了100多萬套的共享充電寶機柜、1000多萬個電池,現在等于升級成大號的機柜和電池。”
從平臺和智能化角度,廖志成認為,用物聯網化保證安全,就要讓所有的電池都有物聯網的智能模組,從而實現對電池安全隱患的及時反饋。
為此,在硬件性能方面,其換電柜通過智慧云平臺實時檢測電芯數據,同時采用高性能鋰電池和自研BMS電池管理系統,大幅加強了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性。
據其透露,換電加上物聯網技術,可以對每一節電芯的電壓、電流、溫度還有壓差做大數據的分析,從而提前預判電池是否有安全隱患。如有風險,嘟嘟換電柜中傳感器軟件程序智能化停電。
同時,柜組還會把問題上報云平臺,顯示電芯電池有風險,讓運維人員及時拿回來做分析,并鎖倉、防止借出。
廖志成表示,通過物聯網技術,嘟嘟換電可以真正做到整個鋰電電動自行車的電池從充電安全、存放安全、騎行安全,做到實時防護和預警,故障及時排查和防范;其次在電量低情況時,推薦周邊的換電網絡,讓他及時換電。
此外,為了讓電動自行車更智能化,嘟嘟換電還會在電池里面做一些類似手機陀螺儀的概念。通過將電池物聯網化,在震動或者傾倒時,電池就會給手機端發送相關消息,讓車主判斷是否有必要去看一下車輛狀態。
而用戶在騎行過程中突然有45度以上的傾斜緊急降速時,嘟嘟換電也會通過設置緊急聯系人,做騎行安全事故的提醒,以及緊急救援的協助。
廖志成表示,用了智能化+物聯網實現的超級電池,可以讓電動自行車通過嘟嘟換電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通過GPS/北斗混合定位功能,能夠有效幫助電動自行車防盜。甚至車被盜,也可以遠程鎖電,讓電池進入鎖定跟蹤定位模式,從而找到丟失的電動自行車。”
在廖志成看來,好的產品需要好的技術支撐,這樣才能保證嘟嘟換電的平臺軟硬件能滿足更多的消費者和現有租賃共享模式下的后期運維,以及對應急的處理能力。
“自主研發、不斷迭代,可以大大降低產品的折損以及提高運維的效率,真正把產品的成本和性能做到最優解,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據悉,從2020年開始,廖志成就攜充電寶團隊的軟硬件技術研發人員一起參與C端換電、電池柜的硬件研發及嵌入式研發,平臺也是從原來的共享充電寶再次迭代升級,重新部署和架構。
同年,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之后,嘟嘟換電在電動自行車換電柜、共享充電寶等軟硬件技術領域已經擁有了60多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公司產品均已通過CQC,CE,FCC,ROHS,MSDS,UN38.3等認證。
團隊在總體技術研發和迭代投入近兩年,前期資金投入近兩千萬,從去年才開始做小范圍的測試,今年3月才陸續在市場上批量試點,并進行相應調整。
當然,就算是做了這么多年的電池和互聯網設備的解決方案,從共享充電寶做到電動自行車電池的行業升級,廖志成依然也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戰。
無論是前期電池涉及到各種復雜路況、各種車輛的匹配,包括用戶的使用體驗等,還是整個市場、消費者、政府的認知,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過去共享的模式并沒有持續很久,對于整個行業來說,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合作伙伴,都會去評估這種商業形式能持續多久,也會有比較多的疑慮,需要我們一步步去解答。”
為此,在產品層面,嘟嘟換電在消費者端通過做信用免押來降低用戶使用成本,有按次收費和按月收費兩種模式。此外,嘟嘟換電還在小區、公交車、學校等地方盡可能多地鋪設換電柜,從而建立品牌印象。
與此同時,針對上游電動單車、電池廠家以及其他換電品牌,廖志成也希望能夠在電動自行車行業做到手機行業“高通”般的存在,通過其軟硬件研發平臺和產品技術服務,將能力對外輸出,賦能更多合作伙伴更智能化,提供智慧云平臺、物聯網化的標準服務。
“嘟嘟換電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大品牌廠家做換電,其實很難讓小品牌電動自行車用,建再多的換電站也只能服務自己,無法做到開放;同時,他們在硬件方面也會遇到很多坑,這些問題可能會伴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如果在硬件上出了問題,后續的升級在時間和成本上都會造成浪費。”
在廖志成看來,嘟嘟換電從整個長期運維的角度,其技術和市場作為貼近,在產品的迭代和更新以及市場和合作伙伴反饋的問題上,也是更為持續和精準。
盧曉晨、段力平加碼天使輪,換電欲迎來全球市場
廖志成坦言,現階段做社區換電是天時地利人和。
據悉,8月1日深圳開始按新國標來上牌,隨著超標電動車牌照到期、面臨淘汰,促使居民去把超標電動車拿去置換和淘汰來買新的電動自行車。在這種過程中,嘟嘟換電跟電動自行車廠商合作后,通過車電分離的銷售模式,能更快速讓新車匹配其電池和柜組。
“如果沒有這個新國標上牌,其實很難觸達和說服消費者。他剛好要換車,而我們能提供更好的充電解決方案,不僅省錢、安全,還可以隨換隨走,這樣消費者的認知和體驗成本會低很多。另外從門店角度,電池續航、品質問題作為客訴率和維修率最高的點,可以通過嘟嘟換電解決,同時消費者每次換電門店還能得到銷售分潤。”
廖志成表示,嘟嘟換電從電池、電柜的物聯網智能化,再加上整個云平臺的運營系統和設備資產管理系統、設備監測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是一個賦能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角色。
同時,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換電更是大勢所趨。
“特別是重點鋪設的一二線城市,隨著充電的供需矛盾越來越大,從政府監管來看,換電柜是更可靠的社區電動自行車充電解決方案。”
據悉,自上線試運營以來,短時間內,嘟嘟換電已經在深圳寶安區各社區鋪設了1200多個換電柜網點,注冊會員超過8000人,每日平均換電超過2000次。
風口將至,投資人自然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今年7月,就在嘟嘟換電深圳試點開啟的4個月后,優勢資本主管合伙人盧曉晨和知名天使投資人段永平哥哥段力平就對其進行了4000萬元的天使輪押注。
對此,廖志成表示,嘟嘟換電核心底層是做到電池、電動自行車、電柜的智能化,及整個云平臺的升級改造。兩位投資人看中團隊的成長經歷、技術沉淀和實戰經驗,并認同未來賽道的發展空間。
“除了資金外,他們也提供了很多資源。從商業角度,也指導我們先打基礎做好樣板,聚焦未來的戰略定位。”
據悉,此次天使輪融資資金將先用于研發和試點城市的市場端投入。“從研發角度,我們已有近四十個工程師,基本上前期的版本功能都已完成,后面是一些持續的升級迭代,這一塊人員會適當做一些增加,品牌和市場端我們會加大力度,做更多區域的擴展。”
廖志成表示,市場營銷主要是為了提升消費者的認知,讓消費者能夠了解這種以換代充以及車電分離的銷售模式;此外把現在打好的樣板城市復制到周邊的城市,讓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同時也會培訓主力的運維人員,從產品穩定性及平臺智能化的角度,打牢基礎、選好網點,讓運維越來越輕。
當然,廖志成的規劃并未止步于中國,而是全球。
他通過充電寶的發展過程,看到國內做得好的產品和模式,海外市場勢必會做出跟進,同時從全球減排的概念來看,未來的電動自行車往電動化走的過程中,一定也會經歷到充電安全隱患這些問題點。
故而廖志成在研發設計之初,就把國內的一些軟硬件產品經驗,特別是軟件平臺這一塊,做了全球化的兼容和可擴展性,提前做了接口的預留或是鋪墊,可直接復制到一些海外市場。
“未來,嘟嘟換電將成長為全球級換電出行綜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