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的造車,集度汽車尋求四億美元輸血
充滿爭議的集度汽車又傳來了新動態。
8月1日,據彭博報道,集度汽車正考慮在新一輪融資中尋求約3億美元至4億美元的資金。此外,知情人士還透露,集度汽車是以35億美元的估值尋找投資者的,此次融資也表明,集度汽車可能將引入百度和吉利之外的其他投資者。
不過,由于與外部投資者的討論尚處于初期階段,集度汽車的估值和擬融資規模等細節,將來仍可能發生變化。
對于以上的融資消息,百度、集度和吉利三方均不予置評。
“車圈富二代”
說起集度,大家應該并不陌生。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是由百度和吉利控股組建的合資公司,分別擁有55%和45%的股份,于2021年3月正式成立,并獲得超3億美元啟動資金。在造車最火的階段,有兩家明星公司加持,其光環不言自明。
今年1月,集度再次獲得近4億美元的A輪融資,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增持。知情人士稱,在A輪融資中,集度汽車尋求約20億美元的估值。A輪融資完成后,集度汽車加快了研發與量產進程,量產車型計劃于2023年上市。
與此同時,百度CEO李彥宏對集度汽車也予以了特別關注,其OKR中明確寫下了今年集度汽車要實現的預訂單目標。在低定價和量產時間表的推動下,集度對資金還處于高需求階段,不難推測此次融資還將用在量產上。
當然,對于一家新公司來講,有時過度的關注度也是個負擔。今年6月份,集度發布了其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概念版本,并陷入了一片質疑中。
緊接著,6月28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集度汽車發生工商變更,百度集團關聯公司——達孜縣百瑞翔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由55%上升至100%,原持股45%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關聯公司——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退出公司股東行列。
此外,集度汽車的高管名單也發生改變,夏一平卸任董事,吉利控股集團總裁、CEO安聰慧卸任董事,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CFO李東輝卸任監事。集度汽車法定代表人也由夏一平變更為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黨委書記梁志祥。
對此,集度CEO在近期的媒體溝通會中回應稱:“集度汽車有限公司是吉利和百度早期注冊成立的一家內資公司,隨著我們架構的重新搭建,這家公司我們不要了。現在我們員工的關系都已轉入另一家公司。”
他表示,工商變更是正常調整,集度仍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持股,雙方所持股份不變,仍將采用吉利的SEA浩瀚平臺和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
百度的分拆戰略
其實,如果把集度當做百度旗下的一家公司,獨立融資就很容易理解了。
據了解,百度近年來已經拆分了多個業務。2018年5月,百度宣布旗下金融服務事業群組(FSG)正式完成拆分融資協議簽署,拆分后新公司將啟用全新品牌“度小滿”,實現獨立運營。
2020年9月30日,百度將旗下智能生活事業群組業務小度科技拆分,先后完成三輪獨立融資。
在去年的B輪融資后,小度科技投后估值達330億元人民幣,并一度傳出將在科創板上市的消息。
2021年,百度又將旗下的芯片業務拆分,成立了獨立芯片公司——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構師歐陽劍擔任昆侖芯公司CEO。
昆侖芯獨立不久后,便宣布了新一輪融資,其中領投方為CPE源峰,投資方包括IDG、君聯、元禾璞華等,估值約130億人民幣。
當時,有專家認為:“百度陸續拆分非核心互聯網業務,是公司的戰略。將燒錢的業務獨立出來,百度整體的營收壓力會小很多。”
而造車與芯片的邏輯也類似,一方面,造車非常燒錢,需要大量的外部融資和產業資源,但這并不是百度和吉利可以完全覆蓋的,另一方面,引入更多的投資方,更利于集度的獨立發展,也能夠減輕百度的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底,集度發生工商變更時,就有分析師指出,這是因為集度正在搭建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有關,為其下一步上市做好準備。
同時也有知情人士向證券時報透露,未來公司的股權將不僅僅局限在吉利和百度兩方上,會考慮引入新的股東方,但百度與吉利仍會占據主導地位。
如今,新一輪融資的開啟也證實了該人士當時的判斷。或許不久后,我們就能聽到關于集度登陸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消息。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百度發布全球首個電商交易MCP、搜索MCP,幫助開發者全面擁抱MCP
百度Create AI開發者大會:李彥宏發布兩大新模型、多款熱門AI應用,幫助開發者全面擁抱M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