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籌款全額補貼時代結束,輕松籌等互聯網籌款平臺不“裝”了?
從免費到付費,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終究還是邁出這一步。
一向貼著“公益”標簽的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開始試點收費,其中就包含頭部平臺水滴籌、行業先驅輕松籌以及安心籌等。這意味著,大病籌款全額補貼時代已走到盡頭,各平臺開始注重成本壓力問題。
針對水滴籌收費這一事件,專家表示,“水滴籌實質是商業性質的企業主體,運營過程中確實會產生一些成本和支出。如果平臺做到事先有效的告知,收取維持平臺運營的手續費是合理的,目前也并不違規”。
的確,商業的本質就是盈利,而如今籌款平臺紛紛選擇收取手續費,或源于成本壓力。
網絡大病籌款平臺的本質是什么?為何會由最初的“大病籌款0服務費”模式轉向收取“手續費、支持費”模式?如何確定收費費率?該如何警惕引發信任危機事件的發生?這又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試圖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01
核心本質在于“捐贈”高效
據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發布會中表示,“目前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2020年我國一般公共預算衛生健康支出1.92萬億元。”
按最新數據表明,我國人口總量為14.12億人,據此可知已基本實現全民參保。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醫保、社保主要覆蓋基礎醫療需求,而對于普通人來說,大病重疾仍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
網絡大病籌款平臺興起之前,雖然我國已基本建立起“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體系,但仍存在諸多不足。例如基本醫療不僅保險給付額較低,而且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保障額度還有限制,這時不少人會考慮商業保險,但因其高額保費也讓人望而卻步,同樣商業健康險的覆蓋率也很低。
國家也開始重點關注這個問題,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5日印發并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眾望所歸,其中提及“到2030年,我國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國家鼓勵企業研發生產符合健康需求的產品,增加健康產品供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健康類產品和服務”。
在試圖構筑多重“保底”醫療保障,加之大病籌款需求熱度不減之時,網絡大病籌款平臺應時而生。
2014年至2019年,網絡大病籌款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從最早于2014年9月上線的輕松籌,到2016年7月上線的水滴籌,再到2019年6月上線的悟空籌等。
網絡大病籌款平臺的核心本質在于通過移動互聯網將原本存在于線下的民間“互助互濟”行為線上化,并通過社交網絡、移動支付等工具來進行求助或捐贈,它的出現也為我們帶來的了操作更便捷、形式更靈活,籌款更高效等一系列利好。
另一方面,自從大病籌款平臺誕生以來,在法律法規不完善之時,“詐捐”、“誘捐”等透支公眾信任的行為此起彼伏,也因此一度遭受外界質疑。
當然,在發展前期由于缺乏明確監管和對應法律約束,欺詐行為、篩選不便和使用障礙頻頻發生,在降低用戶滿意度的同時,也制約了行業發展。但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品牌數量的增多以及競爭的不斷加劇,網絡大病籌款行業在一輪一輪的重新洗牌中也走向提供更優質服務的加快前進腳步。
02
“支持費”或為大勢所趨,也因此頻遭投訴
不久前,輕松籌被曝向捐款人收取3元“支持費”,網絡大病籌款平臺再次被打到聚光燈下。
筆者注意到,據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顯示,5月以來多名愛心捐款者投訴輕松籌多收3元手續費、支持費。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
據一名捐款者表示,“輸入10元支付直接變成扣費13元,輕松籌多扣了3元,輕松籌通過捐款人給病人捐款時用小字眼默認勾選加入什么互助多扣費3元,默認勾選多扣費違反消費者權益,我要求退還3元,這種把戲,涼了人心!我都沒注冊,收我什么互助費!不知道輕松籌能給我互助什么?明顯輕松籌平臺變相收錢,錢是給需要幫助的人的,你們拿這錢還有道德底線嗎?”
對于這筆“助力費”,輕松籌表示,“平臺未收取任何服務費用,也無誤導支付之意,如您有愛心愿意幫平臺繼續運營,請留下您助力我們的費用,您需要退費也可申請退費”。言外之意是,“助力”選項為用戶自愿選擇,以資助平臺更好地為大病患者服務。
一時間,收取所謂的“互助費、支持費”似乎成為行業慣例,輕松籌只是其中一員而已。
事實上,今年以來水滴籌也開啟了收費模式。
據相關媒體報道,早在1月17日以來水滴籌就已經在全國十余個城市試點收取服務費,具體包括江蘇徐州、山東臨沂等二線城市,收取方式多樣,不僅包括0.6%的渠道費,而且也存在對每筆籌款收取3%的平臺服務費,單個項目服務費上限封頂5000元。
和輕松籌有相同的問題,自然也免不了相同的“命運”。
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一名捐款者爆料稱,“在水滴籌捐款10元,到付款界面成了13元,多扣了我3元。我申請退回我這3元并解釋為什么扣我3元以及他的用途,是每個人都扣嗎?強烈譴責這種款扣費的行為,打客服電話也不接”。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
此外,安心籌、初心籌等平臺也已然加入付費行列。
據悉,在安心籌平臺捐款時,下方會有“加入安心大家幫”選項,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選項處于默認開啟狀態,假如不手動取消,就會額外增加3元支持費。該信息顯示“隨時可退款,最高可獲得30萬大病救助金”,哪怕只捐款1元,點擊“立即支持”后收費顯示也是4元。同樣,在初心籌平臺上捐款時,也有“支持平臺3元”選項,同樣處于默認開啟狀態。
在越來越多的籌款平臺默認開啟“支持費”選項,如果用戶還不仔細閱讀規則,很容易就會被多扣款。
此前隨著輕松互助、水滴互助的相繼關停,但后續補償問題仍待解。
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一位名為“杰西醬油001”投訴中稱,“麻煩有人管一下,這都至少1年以上時間,以前輕松互助里面的錢還沒有退我們。這個算不算是欺詐和虛假集資呢?現在公眾號也進不去了。都沒人管嗎?”
水滴互助也因關停未給互助人任何說法和補償而被投訴。
03
免費到付費,或源于成本壓力
就拿頭部平臺水滴籌為例,早期憑借“大病籌款0服務費”模式后來居上,其上線之初便宣告不收取服務費,成為規模急劇擴張的“王牌”。在水滴籌的引領下,包括輕松籌、愛心籌在內的平臺也紛紛加入不收服務費的行列,彼時“不收服務費”成為行業共同認知。
但這種模式在運營成本的壓力下正在悄然改變。
據水滴公司(WDH.N)2021年財報顯示,營收中證券、期貨及保險經紀業務收入為28.27億元,是其最主要收入來源,占比高達88.2%,其次技術服務收入為2.44億元,占比7.6%,而水滴籌并不貢獻任何收入。
資料來源:Wind。
但事實上,水滴籌第三方支付平臺扣除的0.6%渠道手續費自上線以來就一直存在,2020年1月以前一直由水滴公司承擔。
水滴籌業務負責人郭南洋也曾表示,“水滴籌平臺的運營成本此前一直由水滴公司補貼,運營壓力較大”。
的確,已成立5年之久的水滴籌持續為大病患者補貼水滴籌平臺的運營成本,幫助近240萬大病患者,也因此承受了較大的運營壓力。出于維持平臺穩定運營的目的,水滴籌自今年開始試運營收取小額服務費,以覆蓋平臺的部分運營成本。
對此,郭南洋表示,“我們并不希望通過服務費來實現所謂的盈利,而是希望能夠維持合理的運營成本,實現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市場上圍繞籌款平臺收取支持費也是議論紛紛,主流觀點表示,“平臺開發、維護、人員工資等都需要費用,收費是合理的,只要資金使用得當、公開透明即可”,但曾被欺騙愛心的捐贈者來說,始終保持著質疑的態度,紛紛表示,“3%的收費費率如何測算得來,是否過高”、“運營成本可以理解,但對于虛假項目消費捐款者愛心的情況要嚴加審核”。
對于費率設定,郭南洋表示,“這是根據水滴籌往年籌款規模和運營成本來測算的,這樣服務費大致能承擔整個平臺運營成本的50%-60%,剩余的部分仍然由水滴公司補貼,這樣補貼的壓力能夠減輕一些”。
對于監管層面,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宋占軍建議,“下一步在各平臺進一步擴大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基礎上,應通過修改《慈善法》等法律法規,將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納入監管范疇”。
彌補運營成本固然無可厚非,但如何警惕利用虛假項目欺騙捐款者成為擺在籌款平臺面前的一個難題。
猜你喜歡
三六零Q2安全業務同比高增98.76%,第二增長曲線已成
安全業務實現營收9.08億元,其中第二季度收入6.54億元,同比增長98.76%,環比增長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