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五源再攜手投了個天使輪,這次還是余凱
紅西瓜半導體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余凱。
天眼查顯示,2月17日,高瓴資本和五源資本組團投了一家半導體公司——紅西瓜半導體。
這家公司顯示的信息是經營電子科技、集成電路、計算機科技、人工智能,業務包含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芯片及產品銷售等。它成立的時間并不長,不到三個月,即2021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注冊成立。重要的是,其法定代表人顯示為余凱,地平線創始人。
在網絡上搜索“紅西瓜半導體”,并無其他消息顯露在外。但高瓴資本與五源資本再次在天使輪一起支持余凱,是否又會誕生下一個地平線?
離IPO不遠的余凱
地平線機器人這家由余凱作為創始人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已走過6個年頭。
自成立以來,如下幾則信息不斷引起外界關注:
1.上市進行時。2021年6月,成立6年后,地平線機器人啟動上市。彭博社消息,地平線一直考慮在美國上市,欲籌集資金高達10億美元,后又傳聞稱其將赴港上市,地平線方還未回應。
2.地平線是國內唯一實現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量產的企業,而全球只有三家,分別是英特爾Mobileye、英偉達,以及地平線。合作伙伴包括上汽、長安、長城、紅旗、奧迪、廣汽、比亞迪、理想汽車、大陸集團、佛吉亞、博世等。
3.C輪融資有走過了C1到C7輪。高達15億美元,背后的融資方超35家。
4.細數地平線自2015年7月拿天使輪融資開始,背后的投資方超60家。這其中一線VC包括紅杉中國、高瓴創投、五源資本、真格基金、今日資本等;產業資本方有寧德時代、廣汽資本、長城汽車、長江汽車電子、韋豪創芯、京東方等。
紅西瓜半導體與地平線的創始人余凱,是繞不開的話題。2015年是余凱的關鍵一年。這一年,他已在人工智能領域呆了20年,研究機器學習,從事的是軟件領域,換句話說,此前的余凱,并未與芯片產生真正的交集。
他先后在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于慕尼黑大學計算機系學習,拿到博士學位后,在微軟、西門子工作過。2012年4月,余凱加入百度,領導成立了多媒體部;2013年7月又組建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任常務副院長,李彥宏任院長,標志著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重視前沿技術研發的開始。
3年多的百度工作結束,2015年,余凱成立地平線。創業取決于他想明白一件事——要真正實現人工智能普惠,要更激進,為人工智能設計專門的芯片,余凱選了芯片細分領域中最難的車規級芯片。
地平線從0到0.1走了5年,2019年是余凱的至暗時刻,那時智能汽車市場賽道還未爆發,作為產業鏈上游的地平線更沒有機會。
直到2020年,電動車和芯片成為最火熱賽道,這一年,搭載自研芯片的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一騎絕塵,與此同時,地平線的芯片出貨量不斷提升,成為同業中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
地平線2017年底發布了征程1.0處理器;2019年推出中國第一款車規級的汽車智能芯片征程2;2020年9月份發布了汽車智能芯片征程3,2021款理想ONE使用了這款芯片,首次量產上車在行業內引起不小震動;2021年5月第三代車規級產品流片成功,征程5的性能超越了特斯拉FSD。
至于紅西瓜半導體的成立,或能在余凱此前透露的想法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2021年初,在電動汽車百人大會論壇上,余凱提出,算力并不反映智能芯片的實際性能。軟件跟硬件的雙輪驅動才是AI芯片真正的生存之道。“這正如傳統機車時代不該品馬力,因為馬力不能反映用戶感知到的汽車動力的性能;智能汽車時代也不應該拼算力,算力也不是我們用戶可感知到的智能駕駛的性能。”
7月底,地平線舉辦發布會,除了推出第三代車規級芯片征程5,余凱將上汽、長安、長城、理想、江汽等合作伙伴迎接上臺,同時還出了這樣一句話,“我創業胃口還是不小的。”
事實上,如余凱所說,地平線在非車規級芯片領域中,也是主流供應商,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都是他的客戶。“我們自動駕駛芯片的能力已經溢出了。”
余凱的某些話已經透露了他更大的野心,以及對AI芯片更全面研發的渴望。這家剛成立不到不到三個月的公司,在余凱的帶領下會如何向前進發,拭目以待。
高瓴、五源“閉著眼睛投”
此次紅西瓜半導體,剛成立兩個月,高瓴資本、高瓴創投、五源資本就投了天使輪。再看看地平線到目前為止的融資史,高瓴在天使輪、A輪、A+輪、B輪、C輪均有投資;而五源資本也出現在天使輪、A輪、A+輪、B輪、C輪中,每輪都投。
余凱曾回憶,地平線的第一輪融資格外順利。“高瓴、紅杉、金沙江、五源,第一輪豪華得不得了。”他說,“第一輪融資的時候,我連BP都沒寫,投資人就把錢送過來了。”
張磊不僅從天使輪開始支持,還鼓勵余凱:“創業者應該去享受一段不被人理解的創業時間。當別人都把你當‘傻子’時,正好可以好好做做。”高瓴不僅自己投,還為地平線的融資牽線搭橋,介紹了五源資本等其他機構入場,對接了重要資源。
提及五源資本時,余凱說“2015年,我從百度出來創業成立地平線,五源是我們天使輪第一個投資人,在很長時間也是我們最大的股東。”
余凱感激五源資本在天使輪的投資,“第一次和Richard(劉芹)聊是在北京的一個酒店,從晚上8點聊到凌晨3點,當時還是消費互聯網的天下,很少有投資人愿意來聽一個像我這樣漫無邊際、對商業設計沒什么感覺的人的想法。Richard卻愿意陪著一個奇怪的創業者,而且他也很興奮。”
在外界看來,這可能源于余凱的光環。但事實上,余凱創業之初,有一點屢遭詬病,“你一個做軟件的,怎么能做好芯片?”余凱認為,不懂造車的就不能把車造好嗎?現在造車造得好的創始人有幾個很懂造車?關鍵是判斷趨勢,然后在成長中補齊人才與團,余凱對地平線的一個定位是——芯片公司最懂軟件算法的,算法公司最懂芯片的。
顯然,高瓴與五源對余凱的支持也體現在對趨勢的判斷上,二者均在自動駕駛與半導體領域布局不少。
2021年,高瓴出手比較猛烈。自動駕駛方面,投資圍繞產業鏈上核心的節點做,有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芯片、核心傳感器激光雷達,以及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等,案例包括禾賽科技、毫末智行、宏景智駕、極飛科技等。
半導體領域,高瓴創投布局了半導體IP企業芯耀輝、EDA廠商芯華章,也投資了GPU平臺壁仞科技、DPU公司星云智聯,還有碳化硅方面的天科合達、光芯片領域的敏芯半導體、以及手機基帶芯片星思半導體等。
高瓴投資半導體的大邏輯有兩個,第一是大芯片,第二是找強人。大芯片指的是無論CPU、GPU,還是車載功率半導體,都是市場規模巨大、天花板高的細分賽道。公司所在細分行業天花板低,就不在高瓴考慮范圍內。
找強人的意思是,有芯片架構實戰經驗,還得有足夠的影響力;還有一點是創始人與他的團隊要心無雜念追求技術領先。顯然,余凱符合高瓴這一投資理念。
再看五源資本,去年4月,五源完成了新一期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募集,總規模約人民幣超130億元。五源資本在半導體領域的重要出手是,參與了芯耀輝、摩爾線程、芯華章、Pockley、瀚博半導體等企業的多輪融資。
五源資本的一個被大家數值的投資策略是——精選。雖然從之前只看早期,逐步走向了也看中后期,希望把一個賽道里更多公司看得清楚。但劉芹幾經迭代下來的方法論還是把精力和資金花在真正有巨大變革,而且天花板很高的商業模式上。這從五源資本多輪投資地平線也能看出一二。
無論如何,紅西瓜半導體又將隨著余凱、高瓴、五源這幾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