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頂流投資人,投了一位中科院院士
12月2日,上海科恩泰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科恩泰”)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濰坊漢康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珠海市麗珠醫藥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高瓴辰鈞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蘇州高瓴祈睿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股東。
經查,上述新增主體分別歸屬于漢康創投、麗珠醫藥和高瓴創投(“高瓴辰鈞”和“高瓴祈睿”均屬于高瓴創投),持股比例分別為19.5%、4.9%、1.2%和1.2%。
事實上,公司于2021年8月9日成立,在成立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便獲得這一輪投資。
科恩泰是誰
科恩泰的工商注冊信息顯示,公司主要從事生物科技、醫藥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咨詢以及藥品研發。
從不久前的一則招聘信息,可以看出些業務端倪,科恩泰正在招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的設計與合成課題主管,開出了20-40k·13薪,主要負責帶領課題組從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的設計與合成,進行先導化合物的優化,結構活性關系研究,PK性質的改善,協助進行體內外藥效測試以及候選藥物的安全性、成藥性評價。
事實上,生物上的小分子抑制一般指的是酶抑制劑,是能夠靶向作用于蛋白,降低蛋白活性或者阻礙生化反應的有機化合物分子。
這與科恩泰實控人馬大為院士的研究方向不謀而合。馬大為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方向為:
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復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結構-活性關系;
針對特殊靶點如G-蛋白偶連受體,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細胞凋亡過程的小分子調節劑的發現;
有機合成方法學的發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應用。
其最著名的一項關于提高烏爾曼反應效率的研究,甚至被外界評價為“是要改寫化學教科書的”。
1998年,馬大為在合成其他分子過程中,偶然發現了一類氨基酸分子,可以提高烏爾曼反應的效率。這種由德國化學家烏爾曼在1901年發現并命名的反應,是化學和制藥工業研發過程中經常使用的形成碳碳和碳雜鍵的重要方法。
基于這個催化體系,馬大為進而發展了一系列反應以尋找更高效的體系,突破現有局限。最終,經過十余年的研究,找到了催化效率更高的草酰二胺分子。
這個新催化體系實現了極具挑戰性的惰性芳基氯代物的偶聯,可以催化更廣譜的反應,更有可能用來制備生物活性分子和材料分子,以及新藥研發。至今,已有超過600項美國專利利用他改進的烏爾曼反應設計了合成路線。
由此可見,這家成立不到4個月的生物醫藥科技公司,團隊還沒搭建好,就能獲得大機構的傾囊相助,大概率是看中了創始人雄厚的研發實力。
麗珠的“百洋夢”
在這次新增的四個股東里,只有麗珠醫藥是一家醫藥企業。事實上,麗珠醫藥做投資已經不是第一次,此前最為人所知的當屬它與百洋醫藥之間的“綁定”了。
百洋醫藥的創始人付鋼1993年供職麗珠醫藥,2005年離開麗珠,創立百洋醫藥。隨后,開始替麗珠代理迪巧產品。
百洋醫藥上市后,麗珠和百洋之間的關系,也間接體現在百洋醫藥向“安士系”(麗珠醫藥創始家族控制)采購商品上:2017年-2019年間,百洋醫藥每年從“安士系”的采購額均超過當期采購總額的10%。
百洋如此“反哺”麗珠,也不失為是麗珠醫藥戰略投資形式的一種。
珠海市麗珠醫藥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麗珠醫藥旗下的投資管理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要以自有資金進行生物醫藥產業投資。目前對外投資了4家公司,分別涉及四個不同領域,其中:
新元素醫藥是一家抗腫瘤及代謝疾病新藥研發商,主要從事治療糖尿病、痛風和抗腫瘤新藥的研發,目前多個創新藥物項目已進入臨床前研究階段,2項產品正籌備上市銷售。
英飛智藥則是一家AI+新藥研發平臺,利用AI藥物設計技術,將創新候選藥的開發周期從3-6年縮短到6個月至2年。
綠竹生物則以人用疫苗、治療性雙功能抗體藥物為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已有多款疫苗實現商業化落地。
加上近日對科恩泰的投資,讓麗珠醫藥將觸角伸向小分子抑制劑領域。
雖然,從數量上看,麗珠對外投資項目并不算多,但都不約而同地圍繞著新藥研發。而新藥研發又是大勢所趨,麗珠醫藥發力顯著,莫不是想要再造出一個“百洋醫藥”?
高瓴的醫療版圖
從高瓴對外投資的行業布局可知,醫療健康占比最高,其次是IT及信息化、互聯網。
據CVSource投中數據整理可知,從2008年至今,高瓴在醫療健康領域持續加碼,呈快速上漲趨勢,直至2020年達到峰值。
高瓴在醫療健康領域共發生183起投資事件,其中醫藥行業占比最大,發生102起,其次是醫療器械,發生33起。
聚焦占比最大的醫藥行業,投資事件在上市以后發生次數最多為25起,其次是A輪投資發生18起,B輪投資發生16起。其中,抗腫瘤藥物研發商占比最多,有8家,藥物研發生產服務供應商和抗體新藥研發商分別有4家,緊隨其后的是創新藥研發商和制造商,投資總額均超百億。
將一二級市場整合來看,高瓴同時持倉多家成長性賽道中的龍頭企業:
CRO賽道,高瓴投資了藥明康德和泰格醫藥兩大巨頭。
心臟瓣膜領域,高瓴已將該領域前三全部拿下,投資了啟明醫療、沛嘉醫療和微創醫療。
PD-1賽道,高瓴投資了恒瑞醫藥、君實生物、百濟神州、信達等生物醫藥企業。
因此,高瓴在醫療領域的投資可以總結為:一對生物醫藥尤其青睞,投資次數遠高于其他,且投出多家上市公司,例如新藥研發賽道的甘李藥業、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天境生物、藥明康德等都已相繼上市。
二是細分領域覆蓋廣。從藥品器械的研發生產到零售藥店再到民營醫院等,幾乎做到了全產業鏈覆蓋。
三是投資輪次全覆蓋。從天使輪到pre-IPO再到上市后的收購、定增、私有化,高瓴都有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