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籌的“下沉”生意經,領銜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當公益遇上互聯網科技,會產生怎樣的可能?
12月3日,由輕松籌聯合ELLE、公益時報舉辦的第五屆123輕松籌公益盛典在北京舉行。“123輕松籌公益盛典”作為一年一度的公益盛事,已連續舉辦五屆,被譽為公益界“奧斯卡”。
本屆盛典上,輕松籌回顧了一年來的公益歷程,并聯合政府機構、公益組織等,發布了涵蓋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健康中國、社工人才發展等多方面的公益計劃。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輕松籌將公益的目光落在了鄉村振興,基于自身的互聯網屬性以及科技優勢,輕松籌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更多可能性以及更有效的發展鏈路,幫助農村和基層的健康體系建設。
除此之外,為了響應國家號召,輕松籌發布了助力國家部委的公益項目。“十四五”規劃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在本屆公益盛典,輕松籌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發布“溫暖衣冬-微愛同行”公益項目,定點幫扶山西省大寧縣的困難群眾;與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開展“外國專家科普公益課堂”項目,推出系列舉措為促進國民健康助力。
公益這條路道阻且長,路途遙遠,輕松籌手握技術和互聯網兩大利器,開啟了這趟披荊斬棘的征程。以大病眾籌業務撬動國民健康保障需求后,輕松籌的團隊并沒有止步于此,開始深度聚焦健康保障領域。
專注用戶需求,撬動下沉市場
李雪琴曾在《脫口秀大會》上說過,宇宙的盡頭是鐵嶺。如今看來,鐵嶺這個小城不一定是宇宙的盡頭,但得下沉市場者,卻極有可能得天下。
下沉市場,一般來說是指除了一二線城市以外的地區。騰云數據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下沉市場用戶規模高達9.3億,占據全國近7成人口,而且相比于一線城市,下沉市場的消費意愿更為旺盛。
流量紅利日益見頂的當下,下沉市場無疑成為了一片新的沃土。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下沉城市的基礎設施、商業配套日益完善,存在巨大紅利。聞風而動的企業紛紛布局下沉市場,選擇新的發力點。
與輕松籌并稱為“下沉四大天王”的快手、拼多多、趣頭條,已經在各自的領域里狂飆突進,一路奔向資本主義市場,以下沉市場為切入口,成長為行業的巨頭。
而輕松籌所在的健康保障領域,現在仍處于一片藍海的狀態。無論經濟水平發展如何,家庭對于醫療保障的需求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地區因為經濟發展緩慢,人均收入低且醫療資源供給嚴重不足,所以很多家庭面臨著嚴重的醫療資金及醫療資源短缺。
傳統的健康保險多為銷售模式,近隨著互聯網保險深入三四線城市,用戶可以從線上選擇保險產品,更加的公開透明。相較于傳統保險經紀公司聚焦一、二線城市的中產階層等高收入人群,輕松籌也更注重下沉市場。
創立之初,輕松籌大病求助患者就主要來自于下沉市場。輕松籌發布的《輕松籌2020愛心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在輕松籌發起籌款人群占比中,三線及以下城市份額高達63%,捐款占比高達60%。
以大病籌款為切口,輕松籌依賴渠道下沉的先發優勢,進而在下沉市場推出靠譜、實惠的健康保障產品,很好地解決了該部分用戶的需求。下沉市場正逐漸成為輕松籌新的增長極。
深度布局健康保障,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
2014年輕松籌成立,將目標聚焦在公眾健康保障領域,由輕松籌首創的大病救助眾籌模式,幫助眾多病患在第一時間解決了醫療資金問題。
那一年,也因此被稱為“大病籌款元年”。
成立七年以來,輕松籌接觸到了數以萬計的困難家庭,其在成立之初便帶著“善”的基因,在做眾籌的過程中,發現只做大病救助遠遠不夠。與眾多大病家庭的交流過程中,輕松籌了解到:除了無力應對突發大病,很多民眾健康意識薄弱,收入不高無法購置事前保障。
大病眾籌的熱潮過后,如何延伸產業鏈?以大病眾籌業務撬動國民健康保障需求后,輕松籌的團隊并沒有止步于此,開始深度聚焦健康保障領域,發揮互聯網的長尾效應。
2016年,輕松籌獲得保險經紀牌照,推出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輕松保嚴選,用嚴選的理念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保險產品,與多家保險公司達成合作,推出了多款會員定制保險產品。
2018年,輕松籌旗下醫療健康服務平臺“輕松健康”應運而生,秉承“一切為了全民健康”的服務宗旨,專注健康領域。
目前,輕松健康所覆蓋的醫療健康服務產品包括健康體檢、在線問診、專科轉診、處方開藥、綠色就醫、慢病管理等醫療健康服務,幫助有需要的用戶擺脫亞健康、預防慢性病,解決就醫難問題,提高用戶的整體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
2019年,輕松籌成立慢病管理聯盟、朵爾互聯網醫院,讓互聯網健康管理變成現實,實現醫療價值最大化。
在這個過程中,輕松籌正式升級轉型為健康保障平臺。通過輕松籌,公眾可以實現病前保障、病后幫扶一站式服務。
由一開始的大病眾籌,到如今在保險、健康領域發力,輕松籌轉換了商業邏輯,為用戶的健康保障提供一個更加完善的體系。由事后救助拓展為事前保障,打造了從保險、健康保障等領域到事后救助的完整閉環。
這一切,都是以“善”為原點。如今輕松籌的“公益”基因已經融入到了品牌中。今年以來,輕松籌在公益層面進行了各種嘗試,關注到每一個需要被幫扶的角落。
通過不斷創新公益業態,輕松籌正不斷拓展公益邊界,曾攜手抖音、瀟湘v直播率先推出全國首個全天候公益直播間;為了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輕松籌攜手國內領先的早篩機構諾輝健康推出國內首個早篩計劃,推動早篩行業良性發展。
在公益這條道路上,輕松籌發揮了自身組織的強大影響力,傳遞公益品牌力量。
堅守長期主義,用科技構建公益新生態
互聯網保險與傳統保險的最大區別在于科技。在公益層面不停探索的輕松籌,也一以貫之地以科技賦能驅動創新發展。
在2014年成立之初,輕松籌首創大病救助眾籌模式,創新性地將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個人救助,鏈接捐贈者與救助者,幫助眾多病患在第一時間解決了醫療資金問題。
輕松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胤在多個公開場合始終強調“科技內驅”, 通過科技手段洞察、服務到更多細分人群,精準定位受眾滿足他們的真實需求,才能不斷推動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眾所周知,公益行業最大的痛點在于信任感,大部分人對于公益行為是熱心的,但又對公益機構的公信力存在疑慮。
在區塊鏈大火之后,輕松籌看到了用區塊鏈解決行業痛點的機會。利用區塊鏈技術,所有公益記錄都會在鏈上呈現,對于互聯網公益而言,是很好的應用場景。輕松籌作為先行者,成為了國內第一家用區塊鏈做公益平臺的公司。
2016年,輕松籌在業內首先引進區塊鏈技術,率先搭建起區塊鏈實驗室,研發了“陽光鏈”公益項目,將區塊鏈技術在業內實現了首個落地應用,力克行業內資金流向公開透明的痛點。
楊胤提到,“其實真正做好區塊鏈應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在做的過程中深有體會,在安全性和高效率上盡可能的做到極致,做一個真正的區塊鏈,而不是偽區塊鏈。”
除區塊鏈之外,輕松集團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業務場景的落地應用。其中,輕松保嚴選業務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輕松保嚴選充分利用輕松集團平臺大數據,深度挖掘消費者需求,通過科技手段照顧到體量巨大的細分人群,精準定位受眾滿足其真實需求。還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向不同區域、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保險方案。
在保險科技的加持下,輕松保嚴選不斷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解決用戶實際痛點,也推動了保險產業可持續性發展,重塑了行業生態。
科技互聯網+讓公益“界無限”。輕松籌不斷發揮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發揮自身平臺效應,通過科技創新和跨界協作,讓公益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化,同時也打破了傳統做公益的界限,引領互聯網公益等新興公益模式的健康發展。
繼去年聯合中華慈善總會共同推出的公益慈善品牌“善濟病困工程”后,輕松籌緊跟時代步伐,響應鄉村振興政策號召,在本屆盛典上雙方再次攜手啟動了村居公益人項目。充分發揮基層村居干部在社區治理和社區服務中的公益職能,以科技賦能大病患者援助工作,架起慈善組織與困難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
健康保障行業的進步離不開與科技技術行業的深化結合,輕松集團曾倡導,“互聯網經濟天生具有長尾和普惠的特性,互聯網保險的創新也推動著保險回歸普惠、互助、保障的本質。”
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的前瞻布局,讓輕松籌的步伐走得更加穩健,隨著大健康產業迎來黃金時期,輕松籌將會在這條路上不斷探索耕耘,繼續推動互聯網公益慈善行業自律與發展。
猜你喜歡
三六零Q2安全業務同比高增98.76%,第二增長曲線已成
安全業務實現營收9.08億元,其中第二季度收入6.54億元,同比增長98.76%,環比增長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