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全球結構性投資機會,領創D輪融資,元璟立足中國
2021年9月22日,新加坡科技企業領創集團(Advance Intelligence Group)宣布完成D輪融資,由軟銀愿景基金、華平投資和多家戰略投資機構聯合投資。據了解,此次融資估值超過20億美金,融資額超過4億美金,公司晉升為新的獨角獸企業,也刷新了東南亞地區相關行業的融資紀錄。
元璟資本作為公司早期投資方,從2018年起連續四輪投資支持公司發展。今天領創集團已經成長為東南亞領先的科技公司,旗下Advance.AI也是亞洲地區為數不多入選2021全球金融科技50強榜單的AI和大數據科技公司。此次融資完成之際,元璟資本合伙人劉毅然跟小編分享了他與領創公司一起走過的創業道路,也總結了新興市場出海跨境投資的心路歷程。
跨境創業的格局與選擇
劉毅然和Advance集團CEO Jefferson 10年前相識于新加坡,而后一直保持聯系。2017年,他倆在北京重聚,劉毅然了解到公司2B業務已經在東南亞小有成績。基于對中國發展路徑的洞察和東南亞市場的理解,他果斷向Jefferson建議切入2C市場。“2B是起手式,切入2C可以做大做強,”他說,“做2C吧,我來投你。”
在Jefferson看來,元璟的建議和公司的思路不謀而合。2個月后,領創的2C業務已經啟動,且啟動成績不凡。劉毅然難掩激動心情,向公司拋出了投資橄欖枝。他認為公司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挺進新業務,反映了雙方戰略共識上的高度共鳴,也反映了團隊強大的落地執行能力。
【劉毅然(右)與Jefferson(左)北京重聚】
2017年11月,雙方在新加坡敲定了投資意向。不為人知的是,領創之前不乏諸多優質股東,均為團隊的新老朋友,而元璟資本則是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外部領投機構并且進入公司董事會。幾年以后,Jefferson才告訴劉毅然,其實他當時早有意拓展新業務,只是在初期資金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敢放手一博。也正是元璟的堅定支持,讓他下定決心沖入新戰場。回頭看,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回顧元璟投資領創4年多的時間,劉毅然自己感慨良多。一路走來,他把這里的一部分成功歸結于創始人本身的視野和判斷。
縱觀全球范圍內的新興市場創業者,專業金融或戰略咨詢背景出身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特別是金融科技領域。例如拉美最大數字銀行之一NuBank的CEO,正是紅杉資本負責拉美地區的投資人。在他看來,究其原因不外乎幾條:首先,新興市場環境和路徑充滿動態變化,企業掌舵人需要及時做出調整和適應。過往的職業訓練可以讓他們對商業模式和格局的思考判斷更加敏捷。其次,專業背景讓他們對金融業務模式有更成熟的理解,同時也對金融風險有更理性的敬畏;最后,金融科技創業離不開與監管層和資金端的密切合作,專業機構出身的創業者通常更能承擔“資源整合者”的綜合角色,長袖善舞。
回到領創身上, CEO Jefferson在創業前已經有了多年國際機構的工作經驗。在創業路上,他能夠在不同階段捕捉到全球內的先進模式,并整合地區內優秀的工程技術資源和商業伙伴資源予以落地。同時,領創總部坐落在新加坡,也在區域內招募了大量專業的本地人才。順應了天時地利人和,才能迅速發展壯大。雖然過去四年的高速發展并非一蹴而就,也經歷了不少嘗試和取舍,但團隊都發揚了快速學習的適應能力,逐一化解。
新興市場創業的路徑和邊界
創業公司的路徑選擇一直是個永恒的話題,領創在東南亞市場也經歷了新的摸索和嘗試。公司創始階段就擁有一個對金融、數據和技術都高度理解的復合型團隊,因此初創業務選擇了技術輸出的2B服務,憑借先發優勢迅速打開市場,積累了自己的資源和數據。
隨著東南亞市場的高速發展,團隊敏銳理解到2B服務背后更廣闊的2C市場紅利。在這樣一個新的市場里,團隊完全可以重新定義自己的邊界,“既要/也要”成為了可能。劉毅然回憶到,領創并非是進入2C市場的先發選手,彼時已經有諸多本地創業公司在做嘗試。元璟考察市場后認為,領創團隊的綜合實力可以走的更遠。事實證明,領創的確厚積薄發,后發先至。2C業務一經推出便迅速崛起,幾乎沒有經歷太多的迂回。這背后,完美體現了戰略選擇的巨大威力。
2019年,順利完成了C輪融資后,領創的C端業務已經進入東南亞地區頭部。而公司仍然保持著高度的危機感,又開始探索新邊界的突破。領創先后嘗試了流量、數據、商城等多種商業模式,尋找新的邊界,最終確定了公司下一代新業務的雛形——Atome(Buy Now Pay Later/先買后付業務)。這個被譽為新一代“花唄”的業務模式已經在全球催生了多家超級獨角獸(歐洲Klarna,美國Affirm,澳洲AfterPay等等),Atome把目光鎖定在了擁有6億人口的東南亞市場。與此同時,服務眾多賣家的電商SaaS業務也應運而生,發展迅速,公司的成長動力也完成了新的交接棒。
回頭看,在創業路徑摸索過程中,領創逐漸走過了三個階段,經歷了不同維度:從2B邁向2C,從金融邁向交易。對此,劉毅然評論說,這樣的路徑回頭看貌似合情合理,但當時不管是管理層還是投資人都并不能清晰的預見到每一步變化。這樣的路徑,最終是市場和團隊相互選擇的結果。
立足中國視角,尋找國際化團隊和結構性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底投資領創之后,元璟在新興市場跨境出海領域進行了系統性的投資,公司數量近20余家并且不乏發展良好的優秀案例,投資組合跨越消費、金融、物流、科技等多個板塊,橫跨亞非拉美、中東歐洲等全球大部分地區,真正踐行了“立足中國視角,尋找全球結構性投資機會”的理念。
作為科技領域的長期投資人,劉毅然曾經見證過國內多次新興行業的崛起以及領軍公司的路徑選擇。也在不斷總結投資思考,并曾在2020年初發表了“金融出海方法論”。他認為,全球市場正在涌現出“一高一低”的結構化投資機會,同時在諸多新興市場里,美國中國等先行市場的演變順序和模式邊界經驗并不一定適用,完全存在跨界做新“超級英雄”的機會。金融科技作為一個明確清晰的商業模式,也會像游戲或廣告等成熟互聯網變現模式一樣做為起點,孕育出新的變化和模式。
在他看來,國際化視野下的出海跨境創業有巨大機會,也有諸多變數,機會與挑戰并存。在中國元素的加持下,華人團隊一般在產品研發、技術人才、供應鏈、模式創新等層面有獨特的優勢。但同時也普遍面臨本地化的挑戰,需要組建一個國際+本土的復合團隊,才能更好的借力亞洲經驗,尋找全球機會。在這點上,一些長期base在海外并且充分理解當地市場趨勢的本地華人創業團隊常常有獨特的優勢,領創就是這其中的優秀代表。
此外,領創在新興市場走出的創業路徑也讓劉毅然有了新的領悟:跨境創業常常面對的是不同維度的競爭。面對陌生復雜的市場環境,很難一勞永逸一步到位。優秀創業團隊需要做的,是連續穩定的做出一系列優質決策,不犯致命錯誤,見招拆招,步步為營,最終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與此同時,這個時代也給了我們最大的機會:在今天全球化的資源和人才配置環境下,能汲取中國市場助力的團隊一定能獲得更大的維度優勢,加速發展。元璟也隨時準備支持這樣的團隊,期待著更多有同樣理念和能力的團隊加盟元璟大家庭。
猜你喜歡
移芯通信完成10億元C輪融資,軟銀愿景基金二期領投
凱輝基金、基石資本、廣發乾和和喬貝資本跟投,老股東啟明創投、烽火資本、復樸投資、興旺投資和匯添富資本持續跟投。艾博生物完成3億美元C+輪融資,軟銀愿景基金、五源資本領投
Chimera Abu Dhabi、富海成長基金、金鎰資本、新風天域、IMO Ventures、未來資產集團等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