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撤回美國IPO計劃,轉赴香港上市?
9月9日,喜馬拉雅公告稱,公司已正式授權簽字人代表簽署撤回美股IPO計劃請求。
有報道稱,喜馬拉雅據(jù)悉計劃下周遞交香港IPO申請。
截至目前,喜馬拉雅方面并未針對赴上市傳聞做出相關回應。
時隔半年轉赴香港,有跡可循?
3月9日,有消息稱,喜馬拉雅FM計劃赴美IPO,擬募資至多1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時隔三年后,喜馬拉雅再次傳出上市消息。
4月30日,喜馬拉雅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XIMA”。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和中金為聯(lián)席承銷商。
7月10日,中國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發(fā)布關于《網(wǎng)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包括了“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wǎng)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wǎng)絡安全審查”等內容。
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喜馬拉雅的赴美IPO計劃添加了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shù)近期在美股交表的中國企業(yè)IPO調整上市策略。除了喜馬拉雅之外,本地出行平臺哈啰出行等公司均已暫緩其境外上市計劃。PaaS供應商七牛云也未有進展。而匿名社交軟件Soul也宣布暫停美股IPO進程。
8月23日,喜馬拉雅在香港注冊喜馬拉雅控股公司。隨后即有消息指出,喜馬拉雅將計劃在港股上市。
9年完成9輪融資,騰訊、閱文、百度、小米等戰(zhàn)略投資
天眼查App顯示,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注冊資本約9543.32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余建軍,公司經(jīng)營范圍主要包括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服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yè)務、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電影發(fā)行等。
天眼查融資歷程顯示,喜馬拉雅成立至今已完成了9輪融資。最近一次是由騰訊投資、春華資本等投資的E輪融資。
其中,騰訊、閱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為喜馬拉雅的戰(zhàn)略投資者。主要財務投資者則包括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創(chuàng)世伙伴資本、普華資本、合鯨資本等。
招股書顯示,IPO前喜馬拉雅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聯(lián)席CEO余建軍擁有54,665,351股普通股,占股17.2%。Mingwang Xiong擁有34,129,560股普通股,占股10.7%。此外,Xingren Li、Jieqiang Shen、Dong Li和Dong Wang分別持股不到1%。整體而言,喜馬拉雅董事及高管總計持有91,047,337股普通股,占股28.6%。
年營收超40億,同比增長超50%
招股書顯示,喜馬拉雅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14.76億元、26.77億元、40.5億元(約6.2億美元);
營收成本為20.65億元人民幣(約合3.16億美元),而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8.29億元人民幣合15.11億元人民幣;
毛利潤為19.85億元人民幣(約合3.04億美元),而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6.47億元人民幣合11.66億元人民幣;
總體運營開支為26.33億元人民幣(約合4.35億美元),而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13.63億元人民幣合19.29億元人民幣;
運營虧損為6.47億元人民幣(約合9919萬美元),而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7.16億元人民幣合7.63億元人民幣;
凈虧損為6.05億元人民幣(約合9273萬美元),而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7.74億元人民幣合7.73億元人民幣。
另外,喜馬拉雅2021年一季度營收為人民幣11.6億元,同比增長超65%。凈虧損2.67億元人民幣(約合4079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為2.83億元人民幣。
喜馬拉雅的主要變現(xiàn)渠道包括付費訂閱、廣告、直播、教育服務以及其他創(chuàng)新產品和服務。其中,付費訂閱服務是喜馬拉雅的主要收入來源,在2020年貢獻了超過17億元收入,占比達到43.3%。
招股書顯示,包括喜馬拉雅移動端月活用戶1.04億和IoT及其他第三方開放平臺月活用戶1.46,月活用戶量達2.5億。今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平均MAU(月活躍用戶數(shù)量)為2.503億,而上年同期為2.017億。平均移動MAU(月活躍用戶數(shù)量)為1.043億,而上年同期為1.030億。
喜馬拉雅在招股書中指出,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的約30%將用于提升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能力;約25%將用于增加內容供給并賦予創(chuàng)作者更多權益;約25%將用于擴大用戶數(shù)和增加品牌影響力;約20%則將用于潛在的戰(zhàn)略投資與并購、營運資金以及一般企業(yè)用途。
猜你喜歡
勝宏科技擬赴港上市:融資需求迫切,董事長與股東態(tài)度存分歧
受益于AI產業(yè)熱潮,勝宏科技業(yè)績表現(xiàn)亮眼。奧克斯沖IPO:38億分紅掏空利潤池,能否擺脫低端鎖定魔咒?
奧克斯需要的不只是IPO募資的資本助力,更需要一場從價格顛覆者到技術引領者的基因革命。鎂伽科技IPO:三年虧23億,現(xiàn)金流告急,理想主義難敵現(xiàn)實?
與多數(shù)硬件公司不同,鎂伽科技試圖講一個“智能體生態(tài)”的故事。【聚焦IPO】易控智駕IPO:寧德時代領投,營收近10億,客戶依存度較高
倘若本次易控智駕能成功赴港IPO,那它將成為“礦山無人駕駛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