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兩年融6輪,這屆投資人追著“吃”火鍋
u1s1,這個世界還是巧合多。
在聊過的大部分投資人中,有一定比例的投資人都對投中網說過一條相似的觀點:投資,就是無限接近事實的真相。
在創業人士這個圈子里,如果以火鍋這條賽道為例,他們中的許多人也都被投資人問過一個差不離的問題:如何再造或者超越海底撈?
投資人這個問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問的是一個判斷題,他們試圖從創業者的答案中判斷出,如果投它,它有多大概率創造出如海底撈般的現象級火鍋品牌?
有意思的是,關鍵問題就在這里。
投資人想從一筆筆投資行為里,無限接近項目和項目背后行業的真相;但對很多做火鍋從業者來說,火鍋這條賽道從來不是“海底撈這么一個經典商業案例”那么簡單。
火鍋店的真相:這屆創業者更懂資本市場
一個不那么普遍的共識是,在火鍋店這條賽道里摸爬滾打的創業者們,比想象中更懂資本市場的套路。比方說,盡管身處傳統行業,他們非常清楚講一套什么樣的故事更誘人。
以巴奴火鍋為例,它應該是目前VC圈里數一數二炙手可熱的項目。投中網也從多方渠道了解到,在最新未確定的一輪融資中,項目的估值大概在150億人民幣量級左右。它的火爆具體表現在幾點上。
其一,極具個性的融資節奏,對資本的高透視度。
巴奴首輪融資官宣于2020年3月,由番茄資本以近億元的量級獨家投資。在這輪融資上,可以看出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對資本的操控能力。
官宣這輪融資時,杜中兵說過一句話,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在經歷過與番茄資本四年時間的合作之后,他選定了番茄資本作為巴奴的外部合伙人。
這句話頗有信息量:1)杜中兵從來都不排斥資本,他清楚資本的力量;2)杜中兵要做的不是拿資本的錢融資擴張,而是反客為主,讓資本附庸巴奴火鍋;3)首次擁抱資本市場,他選的是番茄資本,后者是中國第一支專投餐飲賽道的機構,無論是資本,還是資源,番茄資本足夠合格。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以來,外界一直在傳巴奴在進行第二輪融資,潛在投資方包括CPE源峰資本、高榕資本、日初資本、番茄資本,估值應該超過百億級。
對此,杜中兵淡定辟謠:一直在看(資本),只要沒簽字,就沒定。
其二,從一開始,杜中兵就知道巴奴火鍋想要脫穎而出該講什么故事——光這一點,就足夠打動投資人。
2021年6月,巴奴火鍋策劃了一次巴奴20周年媒體交流會。會上,杜中兵直言,巴奴未來的大方向是上市。眾所周知,上升到二級市場,更需要一套完美故事;在這個層面上,巴奴做的的確還不錯。
首先,巴奴的招牌——新西蘭毛肚。在一次分享會上,杜中兵分享了他選擇新西蘭毛肚的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新西蘭毛肚很有畫面感,在中國只有新西蘭毛肚是正規進口,“這是多好的一個故事啊!”
其次,巴奴的定位——不是服務,而是質量。如果要講一個區別于行業老大海底撈的故事,就必須講一個更誘人的故事;巴奴選擇的是推送高價值的產品。在巴奴的測算里,海底撈在北京的客單價在120元左右,巴奴則是160元。
另外,穩定的擴張節奏。杜中兵向來秉持的是“餐飲沒有市場占有率的概念,餐飲最重要的就是活得好、活得久”,快速擴張、快速開店,不會出現在巴奴火鍋的發展計劃當中。
2020年有一筆數據:巴奴靠75家直營店,年入15億元。
綜上,可以這么說,像巴奴火鍋這樣的項目,沒有多少投資人拒絕的了,問題只是能否投得上。在這樣的項目上,與其說投資人投的是無限接近事實的真相,不如說投資人交的是一張人數有限的船票。這筆投資,風險性并不很高。
近期剛獲融資的火鍋店品牌周師兄也是類似的打法,用“非遺”和“大刀腰片”切入市場,由黑蟻資本獨家投資。
殺瘋了:不到兩年融6輪,火鍋店之外更腥風血雨
有一條舊的數據是,近一年與火鍋相關的投融資事件共有13起,其中火鍋食材超市獨占7起,披露的融資總額超過7億元。
不止一位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在目前的火鍋食材超市領域,鍋圈和懶熊火鍋分別位于行業第一、第二;而這兩家本質上其實是供應鏈公司。目前這兩家都是已經在不到兩年內融資四五輪的選手。
鍋圈,如果加上2021年8月15日的最新一輪融資,不到兩年內已經融資6輪,融資額累積30億元左右,估值也超過了20億美元。背后的投資方皆數業內一線主流VC基金和產業基金,涵蓋了茅臺建信基金、招銀國際、三全食品、天圖資本、IDG、不惑創投等。
懶熊火鍋亦是在短短一年內融資了4輪,字節跳動、虢盛資本、星陀資本等都是它的投資方。
多位投資人在分析火鍋食材超市時,均對投中網表示,與其說投資人投的是食材超市,不如說VC更看重背后的預制菜市場;這在鍋圈最新一輪融資中可見一斑,茅臺建信基金的加入,更彰顯“居家預制菜”市場的火爆。
此前鍋圈在接受不惑創投融資時也提出,它們對標的是美股百億美金級別的上市公司——US FOOD以及專注在社區邊賣吃的食品及雜貨連鎖巨頭Kroger。
不惑創投合伙人衣家宇同樣對投中網表示,火鍋不光是一個品類代名詞,更多是從“吃得更豐富”的代名詞,因為火鍋里面可以有各種食材加入,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火鍋又可以分出到店、旅游、在家等多個場景,其中上升最快的是“在家吃”這個場景。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鍋圈在上游管控了500 多家專業食材工廠,12個現代化中心倉,1000多個冷凍前置倉,日流轉貨物20萬件,擁有7000+門店。
鍋圈被資本看重的并非只有重資產的投資,可持續的擴張模式似乎也是項目本身的亮點。
根據此前鍋圈投資方之一的嘉御基金投資總監任廣曾對媒體透露的信息,鍋圈不收取加盟費,毛利率達15-20%,年銷售額達120萬元左右,一般12個月即可回本,一半以上的加盟商都會繼續選擇加盟。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和大家想象略有不同的是,鍋圈、懶熊火鍋在內的火鍋食材超市更偏向下沉市場。前兩者的創始人都曾公開表示過,地級市、縣級市是未來的重點布局計劃。
而除去鍋圈、懶熊火鍋之外,同樣有相對規模較小的投資機構在布局火鍋食材超市,試圖在行業發展初期分得一杯羹。比如餐爆食材、火鍋物語都在去年年底獲得了千萬級人民幣融資。
以上充分說明了兩點:
1)VC不光想再造海底撈,他們更看重預制菜和下沉市場這兩條廣袤賽道。在社區團購發展受困的背景下,火鍋食材超市顯然是它們認為可以打開那扇大門的鑰匙;
2)和火鍋店不同,由于火鍋食材超市快速擴張的打法,它們更依賴資本,如果想要霸占和牢占市場,它們更傾向快速敏捷的融資節奏。
一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就對投中網預判,火鍋食材超市市場到最后很可能只會產生幾家頭部玩家瓜分市場。他提到,供應鏈是攻破這個市場的主要壁壘,再一個就是玩家的融資能力。
一位食品產業的分析師則對投中網婉轉表達一條觀點:火鍋食材考驗的是供應鏈,很可能淪落為巨頭之間的游戲。
才剛剛開始
在與一部分投資人和火鍋從業者的訪談中,有一條共識,火鍋從來都是紅海。在衣家宇看來,火鍋這條賽道不叫風口,因為它一直都存在投資機會。
除了火鍋食材超市之外,自熱火鍋和火鍋底料也是VC們非常看重的賽道。如果你足夠注意,會發現已經有頂級PE機構入局。
比如2021年8月,朝天門碼頭官宣了一輪近億元的Pre-A輪融資,其中高榕資本、熊貓資本等參與投資。目前,朝天門碼頭對外推出了火鍋底料、自熱火鍋、方便速食等產品。
對待資本,朝天門碼頭創始人王普對投中網表示,他認為資本的介入是對市場公允的一種表現。和傳統的餐飲人不同的是,王普對資本的態度比較正向,他認可資本的力量,也覺得投資人視角的終局思維值得學習。
同時王普也提到,“前一二十年火鍋就已經是紅海,競爭激烈程度不比現在小,幾乎看不到未來,想要出圈除非你做對了正確的事”。
在火鍋底料和自熱火鍋這條賽道,王普認為渠道是玩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自熱火鍋的明星選手自嗨鍋則對投中網透露了它們的打法:不光立足于火鍋,而是放眼全餐飲賽道,建立多品牌矩陣,除了自熱火鍋之外,自嗨鍋已經出品了7個不同的品牌,涉及餐飲食材、復合調味料、鹵味、預制菜等。
自嗨鍋市場總監Jason表示,自嗨鍋的愿景是做中華餐飲的標準化,供應鏈一直是它們內部的重中之重,因此它們設有中央共享工廠和AGV(全自動機械搬運),單個工廠里面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獨立售賣,又能和其他工廠生產的產品組合成新的成品再售賣。
同時投中網還了解到,自嗨鍋的工廠選址會因地制宜,比如河南的面食積淀決定了在河南建面/粉工廠;金華的醬料、火腿歷史決定了在金華建醬肉工廠。
在融資方面自嗨鍋速度也不慢,不到一年完成了4輪融資,泰康、經緯中國、華映資本等都是其投資方;累計完成5輪融資。
最后,了解一圈下來,不難發現,這屆創業者和投資人并不把海底撈視作項目的主要對標,這條賽道之廣,讓VC們看到了多樣的可能性和場景。對他們來說,火鍋這場仗恐怕才剛剛開始。
猜你喜歡
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