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突然漲停,泛海還有機會嗎?
泛海處置資產的進程不斷加速。
8月2日晚,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泛海”)持有的公司5880萬股股份已經被拍賣成交,拍賣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13%,成交價格約為人民幣1.05億元。
億元大單成交的背后,A股知名散戶投資人張宇顯露其中。2017年,張宇曾獲“全國十大牛散”等榮譽稱號,2019年入選全國十大財經人物提名。而這已是張宇的二次“補倉”,6月中旬泛海控股股權的另一次拍賣,以1.36億元成交5880萬股,目前張宇已合計持有泛海2.26%的股權,位列泛海控股十大流通股股東的第三位。
知名散戶投資者抄底入局,似乎為低迷的市場注入信心。8月5日泛海控股更以漲停收盤,收盤價2.18元,總市值113.28億元。
百億現金補充
此前的7月29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中國泛海控制的隆亨資本有限公司因觸發貸款協議約定,導致被動減持其持有并質押的民生銀行部分 H 股股份,共計1.42億股,占總股本的0.32%。
再之前,6月3日,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13億美元將旗下美國國際數據集團(下稱IDG)出售給美國黑石集團。
7月20日晚間,泛海控股公告稱,擬向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售民生證券不低于總股數20%的股份。待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也將發生變更。
后兩項交易為泛海帶來合計超百億現金。
被“爆雷”、“破產”等負面詞匯圍繞的泛海,沒有選擇等待,一直在積極謀劃自救。
這家成立于1989年,上市于1994年的老牌民營資本巨頭橫跨地產、金融、投資、能源四大領域。自2016年起,泛海資金鏈危機隱隱出現,到了2020年全面爆發。根據《中國泛海2020債券年度報告》披露,截至去年末,公司面臨三方面風險:
1.政策和市場風險。公司轉型主攻的金融業務和傳統房地產業務均屬強監管行業,市場方面,房地產、證券、信托、保險等業務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2、流動性風險。公司戰略轉型持續深入推進,重點發展的業務均屬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需求較大,在當前政策、市場環境下,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和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3、經營風險。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市場變化、政策調整和公司轉型發展中累積問題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公司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這些風險并非泛海獨有,許多大公司在此艱難歲月都面臨這些問題,“大而不能倒”的說法在投資者心中逐漸動搖。
泛海會不會倒?如果不倒,它的機會在哪里?
武漢項目交付,資產調倉
泛海出售之資產,含金量頗高。
據初步測算,泛海持有美國國際數據集團4年以來,投資年復合收益率約為20%。同時,此次交易對于泛海而言,還可以進一步改善財務結構,有利于泛海的長期穩健發展。事實上,在此之前,泛海系已有意收縮投資布局,推動境外資產處置。
業務負責人劉冰在接受樂居財經采訪時提到,自2017年收購以來,在泛海的支持下,IDG從業務模式、組織架構和管理團隊組織等方面都做了積極優化。根據IDG董事會制定的戰略規劃,預計IDG的業務在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大的增長。
出讓的另一資產民生證券也極為優質。
根據泛海控股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財務信息公告,泛海控股金融版圖下的公司業績預告情況如下:民生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22億元,實現凈利潤6.19億元;民生信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8億元,實現凈利潤-419.2萬元元;亞太財險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23億元,實現凈利潤-4799.1萬元。可見,民生證券是泛海控股金融版圖中最優質的資產。
割肉固然心痛,但生存是第一要務。穿越多輪周期,泛海手里還有別的王牌。
從2015年開始,泛海控股以每次數10億元的增幅陸續向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增資,將其注冊資金由最初的20億元增至目前的約388億元。
2019年1月,泛海控股以總價149億元將上海董家渡項目、北京姚家園泛海國際居住區相關地塊售予融創。之后泛海控股決定“聚焦于發展空間廣闊且更符合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武漢中央商務區項目”。
從2013年底第一家企業入駐到如今,武漢中央商務區入駐企業已超過2000家,容納就業近3萬人。在武漢中央商務區深耕近20年,1400萬平方米由泛海開發建設的建筑面積中僅有少量地塊轉讓了出去。
除此之外,泛海還持類似時代中心、武漢中心、泛海生活廣場、平安銀行大廈、喜來登酒店、費爾蒙酒店等大量商業樓宇,另外還有287.4萬平方米的剩余可開發建筑面積,其中包括大量可快速變現的住宅屬性用地。
4月21日,武漢中央商務區被正式定位為“武漢金融城”,區域將被打造成為湖北乃至華中的“區域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區。此前,4月19日,盧志強一行來武漢時,與時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市委副書記、市長程用文進行了座談。泛海在武漢的產業布局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盧志強表示,中國泛海始終看好武漢發展機遇,希望進一步密切合作,助力武漢“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
“武漢金融城”的定位對泛海將產生巨大的資產增值驅動作用,這正是泛海長期投資的價值印證。
根據附近土地交易價格保守估計,泛海武漢中央商務區剩余可開發土地貨值接近500億元。此外,泛海在美國房價領漲的夏威夷和紐約地區還有超200萬平方米可供開發的建筑面積。
人事變動整體統籌
精兵強將合力助推泛海再前進
7月20日晚,泛海控股發布公告,董事長宋宏謀和副董事長、總裁張喜芳辭去在董事會及其各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的全部職務。
公告同時顯示,董事會已經同意增補欒先舟、潘瑞平為董事;聘任方舟為公司總裁,并代行董事長一職;聘任劉國升、潘瑞平為公司執行副總裁,聘任李書孝為公司副總裁兼風險控制總監。
據《證券日報》報道,欒先舟跟隨盧志強多年,不僅年富力強,而且風格穩健、行事低調,深得盧老板信任。此番進入董事會,將會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與實控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提升運作效率。新增董事潘瑞平也是跟隨盧志強多年的舊將,并在多個平臺歷練,具備豐富的公司運營管理經驗。
新任總裁方舟曾任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監事會辦公室主任、董事會秘書、執行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務。在泛海工作期間,曾主導了多個重要融資和資產處置項目。此次擔任上市公司總裁,將在統領公司運營的同時,重點在融資和資產處置等方面,著力解決泛海控股所面臨的困難局面。
泛海控股有著類似集團公司的經營管理架構,公司旗下各板塊包括證券、信托、保險、地產開發和運營等行業門類,整體呈現上市公司+子公司的結構。各子公司擁有較強自主權,可靈活轉舵,但同時對管理層的要求很高,需要對各業務板塊足夠熟悉,才能對各業務加以協同、融合。
泛海控股原董事長宋宏謀辭任董事長后,仍繼續擔任控股股東中國泛海總裁一職。此番辭任,將會把精力聚焦在中國泛海的業務層面,從而和上市公司形成雙線互動,以更有力地推動業務發展和化解流動性問題。
原總裁張喜芳辭任后,將繼續在民生信托任職,也將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妥善處理民生信托的引戰和債務處理等重要問題。
總體來看,換帥之后,盧志強對于泛海控股的方向把控更強,并把精兵強將分散到各個重要的業務平臺,專人專事,各盡所能,最大限度利用各個平臺的資源和潛力、形成合力。
無論如何,開源節流、解決流動性危機是泛海當前最重要任務,新班子手段如何還得時間檢驗。
7月14日,泛海控股發布業績虧損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仍呈現虧損狀態,虧損將達4億元至7億元,主要虧損原因包括處置子公司虧損等原因導致投資收益下降。
此外,泛海資產負債率一度超過了80%,流動性問題迫在眉睫,而隨著不斷出售處置資產,當前泛海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開始下降。
不久前,深圳前海融悅資產基金經理王章良做客“第1財經”欄目時表示,民生證券的業績表現是比較亮眼的,去年它的營收和業績都實現大幅增長,經濟業務、投行業務以及固收等主要事業部是齊頭并進,因此泛海放棄優質子公司的控制,可謂是壯士斷腕求生之舉。
本次轉讓預計能帶來不低于35億元的資金,可以大幅緩解泛海當前的流動性壓力。除了民生證券外,泛海仍有較多其他優質資產,因此整體債務風險可控。
綜合來看,泛海危機既有外部環境嚴苛、新冠疫情、融資成本高企等原因,其自身擴張太快,投資失誤等也需要正視。
但從泛海目前處理資產決心和進度來看,能夠穩妥解決債務風險,只是需要給以泛海足夠多的時間。
猜你喜歡
泛海控股:董事會大調整,千億債務壓頂董事長辭職了
7月21日,泛海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在19日召開了第十屆董事會第三十四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增補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以及聘任部分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議案。只因賣家太缺錢,黑石13億美元接手IDG集團
這樣一場外界看來的“強強聯合”,四年之后,為何卻分道揚鑣了?而被接手之后,黑石又會為IDG帶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