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A股最大IPO闖關科創板,融資650億!195億償債迎逆襲?
近日,先正達集團計劃在科創板上市的消息傳來。據招股書顯示,先正達擬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27.86億新股,擬融資650億元,募集資金將用于尖端農業科技研發、生產資產的擴展和升級、擴展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等。
從簽署輔導協議至IPO申請,先正達集團僅用了49天。5月份,中金公司、中銀證券和中信證券開始對先正達集團開展上市輔導工作。6月21日,公司正式宣布申請在科創板上市。6月30日,上交所受理了先正達的科創板IPO申請。
從募資額來看,先正達集團在整個A股市場排至歷史第四,前三位分別為農行、中國石油和神華。2020年6月登陸科創板的中芯國際,募集資金總額為532.3億元。先正達則有望超過中芯國際,成為近十年來A股市場最大規模的IPO。
01跨國并購全球農資巨頭
時間回溯至2017年。中國化工收購世界第一大植保公司,同時又是世界第三大種子公司先正達(Syngenta),這一跨國并購案歷時16個月完成最后交割,高達430億美元的價格創造了中企并購的世界紀錄。如果算上提前償還的先正達部分債務,中國化工實際斥資490億美元。
這一并購是場雙贏。“中國化工跟先正達實際上主要是一個互補關系,競爭關系并不是很強,但是跟孟山都的競爭關系比較強。先正達通過跟中國化工合作,有利于其更好的進入中國市場,甚至進入亞洲的市場。”國家發改委產業所研究員姜長云曾公開表示。
通過這一并購,中化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殺蟲劑與農業供應商。此外,這對增強中國在全球農藥和種子市場中的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中國加快農業的發展。
曾在瑞交所、紐交所上市的先正達,在交割結束后進行了私有化退市。彼時有消息稱,先正達被中國化工收購后,包容性較強的科創板會給先正達帶來巨大想象空間。
如今,這一推測將成為事實,登陸科創板后的先正達,公司總市值將達到3250億元,妥妥的科創板“一哥”。
先正達(Syngenta)成立于2000年,由阿斯特拉捷利康的農化業務和諾華的作物保護、種子業務分別從原公司中獨立出來,合并組建而成。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目前該公司擁有約4.9萬名員工,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100多年前,先正達便把觸角伸至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先正達逐步在全國設立多個辦事處,加大在華投資力度。
先正達集團中國的成立,預示著先正達的又一蛻變。據天眼查顯示,先正達集團注冊于2019年,注冊地在上海,中國化工農化有限公司是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99.1%。麥道農化有限公司持股0.89%。其中,農化公司系國資委下屬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中國化工的全資子公司。
2020年,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宣布將旗下農業資產注入新設立的“先正達集團”。完成資產重組后的先正達集團共有四大業務單元,分別為運營總部位于瑞士巴塞爾的先正達植保、運營總部位于美國芝加哥的先正達種子、運營總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安道麥,和運營總部位于中國上海的先正達集團中國。
先正達集團的誕生,標志著一個新的農化巨頭從此立足于市場。
02重研發,以植保、種子為核心業務
據公開資料顯示,先正達集團主營業務涵蓋植物保護、種子、作物營養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以及現代農業服務。
據招股書顯示,在先正達2018-2020年的營收中,植物保護類收入占比最高,分別為65.24%、66.30%、66.25%。在2020年,先正達以1006.81億元的銷售額占據了全球25%市場份額的植保業務,穩居全球第一的位置。
據AgbioInvestor數據顯示,全球植保產品市場規模在2025年末將上升至680億美元。但增長率上升緩慢,也就是說,植保行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發展穩定,但發展并稱不上景氣。因植保行業本身成長性不足,先正達這一領域的產品銷售增長率有限。
先正達植保產品涵蓋了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種衣劑等各類農藥。這也對應了其申報稿中的行業分類為醫藥制造業,而非農林牧漁行業。農藥領域根據專利保護情況,分為創制農藥(創新農藥)、仿制藥和非專利農藥。相比仿制藥和非專利農藥,創制農藥在專利保護期內具有市場獨占性,毛利率最高,盈利性也最佳。先正達憑借創制農藥的高研發能力、多農藥種類,以及卓越的商業化能力,一手打造了植保業務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收入增速。
在仿制藥領域,先正達擁有草銨膦、草甘膦、阿維菌素、硝磺草酮、嘧菌酯等諸多種類,并占據了全球農藥市場60%的市場份額。此外。作為全球最大的非專利植保產品提供商,安道麥擁有一流的非專利化合物制劑復配能力。
在2018-2020年,先正達集團種子業務貢獻營收占比分別為15.76%、15.23%、15.01%。目前,其市場份額居于國內第二,這部分的核心資產主要由先正達種子、中種集團、荃銀高科等資產重組整合而來。
先正達種質資源強大,據統計,共擁有6000多種自主知識產權的種子產品。值得注意的是,在轉基因育種領域,先正達居于全球領先地位。一旦將來轉基因商業化在國內落地,擁有技術積累的先正達將具有領先優勢。
結合我國目前集中度不高的種業格局,有業內人士預測,在技術、品牌和渠道上擁有多項優勢的先正達,將會在國內種業市場整合的過程中占據有利地位。隨著利好政策的推出,主打糧食安全、生物育種技術的先正達將迎來一波增長。
在研發費用的投入上,先正達集團毫不吝嗇。在2018年至2020年,先正達集團研發累計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60%,投入總額為287.69億元。其中,2018年,研發投入92.91億元。2019年和2020年,研發投入分別為95.34億元和99.44億元。
03全球農化巨頭或將開啟黃金時代
在宏觀經濟增速下滑,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環境下,先正達集團逆勢而上,在2020年仍實現了營收5.11%的增長,全年營收1519.60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4.24億元。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428.37億元,同比增長10.80%;歸母凈利潤為37.68億元,同比增長72.23%。
依托瑞士先正達發達的銷售網絡,先正達業務覆蓋全球。80%左右的營收來自北美、歐洲、非洲、亞太等主要農業市場,國內收入僅占總收入的20%左右。對于先正達集團來說,國內市場有很大開拓空間。
在此次募資金額的用途上,據招股書披露,有195億元將用于償還長期債務,剩余資金用于拓展現代農業技術平臺MAP的發展,以及海外投資并購活動。
從凈利潤來看,先正達集團在近三年來有較大波動。截至2020年末,先正達集團合并報表層面累計未彌補虧損金額達到了82.65億元,這和中國化工收購瑞士先正達時,在一系列資產重組下繼承了一部分原先債務有很大關系。2020年,先正達凈利潤呈現大幅增長,一個直接因素為歷史債務及利息支出大幅減少。上市后先正達可通過債轉股緩解巨額債務壓力,如果造血能力強勁,賬面上的未彌補虧損有望得以最終消化。
對于先正達上市后的發展,某一線券商分析師對融中財經透露,“從以農化為主的核心業務看,可將先正達視為周期股。植保業務規模大,但整體發展趨勢偏利空。種子業務在大環境和利好政策下,有望呈現增長趨勢,但增長幅度具有不確定性。先正達登陸科創板后,有望憑借體量和行業地位迎來開門紅,但能否保持強勢勁頭,則有待于市場進一步驗證。”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推進,農業科技企業迎來歷史性機遇。先正達或將在登陸科創板后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