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創投醫療投資,3個月收獲3個IPO:95分投后服務加持,聚焦重大創新
2021年1月7日,醫療器械企業惠泰醫療登陸科創板,打響了醫療領域2021開年IPO的第一槍;僅1個月后,即2021年2月18日,癌癥早篩企業諾輝健康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癌癥早篩第一股;再1個月后,2021年3月19日,生物制藥公司康乃德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這三家企業背后,站著共同的資本推手——啟明創投。三個月內連拿三個IPO,顯然,啟明創投在醫療領域的豐收還在繼續。
要知道,過去15個月,啟明創投共有16家企業成功上市,其中12家是醫療健康企業。
某種程度上,這樣的IPO戰績讓啟明創投成為了當下最炙手可熱的醫療投資機構。以至于在如今醫療行業大爆發的資本市場中,啟明創投的品牌仍可以是醫療投資的顯著標識。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6年成立以來,啟明創投先后共投資了百余家醫療健康領域的初創企業,長期深耕于新藥研發、器械、診斷、服務等各大領域,投出了泰格醫藥、甘李藥業、康希諾生物、惠泰醫療、啟明醫療、再鼎醫藥、微醫、妙手醫生等眾多明星項目。
目前,與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技術相關度極高的“數字醫療”也是啟明創投重點關注的醫療賽道之一。
那么,成立15年來,啟明創投為何可以始終保持如此高的命中率?在與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的對話中,我們發現,這個命題背后的原因不僅是啟明創投精準獨到的投資眼光,更在于其完善的投后賦能及獨特的生態體系。
95分投后,常見答案背后的“不常見”
當下以投后為主導的投資環境里,在談到賦能話題時,大多投資人都會著重描上幾筆,但胡旭波卻并沒有刻意提及。
就像投資這個既定動作,在胡旭波眼中,啟明創投的投后賦能是一種太日常且毫無疑問的一件事。某種意義上,它是刻在啟明創投基因里的一種本能。以至于在為啟明創投投后打分時,胡旭波脫口而出“95分”。
這個分數不低,但啟明創投顯然可以恰當匹配。盡管從表面上,啟明創投的投后似乎別無二致——嫁接人才、產業、管理等各項資源,為公司發展建言獻策。
事實上,啟明創投投后最大的特別之處體現在常規服務之外,即胡旭波所稱的“藝術化管理”。“所謂藝術化,指的是每個投資人的認知與想法不同,提出的建議也不一樣。真正好的投資人帶給公司增量價值。對于啟明創投來說,投后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要把啟明投資團隊的水平培養得足夠高。”
換句話說,在投后這個環節上,投資人與創始人的“高質量”、“有價值”的互動非常關鍵。
在投前,通過系統的行業研究與盡職調查,啟明創投會首先對公司進行全方面的定位與分析,包括公司的長板與風險、行業地位、發展潛能等等。在投資及投資后,基于公司發展,啟明創投的團隊會根據其對行業的深入理解為公司的戰略方向提供決策支持。
以泰格醫藥這個典型案例為例。啟明創投是泰格醫藥A股上市前唯一的機構投資方。投資后,啟明創投協助泰格醫藥建立業務發展團隊,以及幫助完成了對美斯達的戰略投資等,以迅速打開國際市場。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一個故事是,曾經全球最大的CRO企業昆泰提出要收購泰格醫藥。啟明創投參與了此次談判后,果斷建議公司放棄被并購的方案,走獨立發展的道路。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建議對公司成長至關重要。2012年8月,泰格醫藥在A股上市。8年之后即2020年8月,泰格醫藥又在港交所掛牌,成為國內第三家“A+H”上市的CRO企業。公司市值也從啟明創投投資時的幾個億成長到最近的超1500億元。
“投后管理是很復雜、很系統的一件事情,必須把常規的資源賦能與許多藝術性的服務結合在一起。”胡旭波表示,對被投公司而言,啟明創投的角色更像高級參謀的職位,創始人才是總司令。
深度鏈接產業,圍繞“生態系統”做投資
按照啟明創投對自身“創業陪伴者”的定義,其與被投企業的關系當然不僅僅只限于投資人與創業者。他們的深度鏈接更像是長久的合作伙伴,相互之間的綁定甚至延伸到了投資期之外。
拿泰格醫藥這個案子來看,除了是啟明創投的被投項目外,雙方還一起合作投資項目。泰格醫藥創始人葉小平博士介紹了不少創始人給啟明創投一起合作。據胡旭波透露,截至目前,啟明創投與泰格醫藥共同投資的創新藥企已經超過10個。
“我們喜歡和我們投資的企業一起合作。我們有一個理念,喜歡跟相互比較了解,在價值觀上、理念上、驅動力上談得來的人一起合作。而且,在同一行業,多個朋友一起討論也會產生更全面的認知與判斷,同時也能風險共擔。因此,這樣的合作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合作。”胡旭波直言。
的確,在投資理念上,啟明創投一直很注重其前瞻性。也正是憑借著與企業家如此獨特且親密的資源鏈接,啟明創投還建立了高價值的企業家生態。
這尤其體現于被投企業之間的頻繁互動以及不斷出現的奇妙化學反應。據了解,啟明創投越來越多的新投資是來自于已投企業的上下游,或來自于已投企業的推薦。
而且,由于啟明創投在新藥研發、器械、診斷、服務及數字醫療等細分領域皆有布局,其醫療健康板塊被投企業的協作深度也在不斷拓展。比如,啟明創投投資的數字化醫患關系及用藥管理平臺妙手醫生就可幫助許多創新藥企提供全國性的醫生社群和藥品配送通路,以提高后者的商業化能力,建構核心競爭優勢。
“我們是國內比較早開始建立醫療企業家生態的基金,而且花了15年時間。”胡旭波表示,啟明創投的醫療生態體系是目前國內最強大的生態系統之一,“這個強大指的是能給企業家提供資源或者相互支持,這真的非常有意義。”
聚焦重大創新,在大勢所趨的領域里深耕
近兩年,醫療市場的投資熱情被徹底點燃。特別是疫情以來,醫療投資幾乎成為國內一級市場的主要課題。加之,伴隨港交所上市制度的改革與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紅利釋放,醫療健康領域的企業在資本市場迎來了巨大的退出窗口,眾多機構紛紛涌入這個賽道。
不可否認,當前國內醫療行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強勢助力。可當巨量資本裹挾躍進,醫療賽道中相關項目的估值也不可避免地持續高企。
在胡旭波看來,中國的醫療市場需要投資推動發展,但投資的作用是要支持企業家做更好的產品及服務,而非追逐短期熱潮。
不過,受藥品集采及價格調整等的影響,胡旭波感受到,2021年,醫療賽道的市場熱度相對冷靜了一些。
“以前大家覺得只要有產品研發,后面肯定一路光明,順風順水。如今集采改革后,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始人,突然發現藥品研發沒那么容易,即使產品出來也不一定賣得出去。”胡旭波進一步表示,投資人的心態要沉穩一點,不要太過浮躁,也不能把短期利益看得太重。
“一直以來,啟明創投的投資偏好都是聚焦重大創新,并且產品最好有全球競爭力。在團隊的判斷上,啟明創投會重點選擇那些有誠信、做事有激情的企業家。”胡旭波強調。
具體到醫療細分領域,疫情以后,科技在醫療場景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包括器械、創新藥、醫療服務等各個賽道,數字化越來越成為顛覆性創新的基石。胡旭波直言,在人類面臨很大挑戰時,最終會發現能幫忙解決問題的工具是新技術。因此,市場對新技術會給予更高的期待。
猜你喜歡
中國植入式腦機接口領域創新先鋒階梯醫療完成3.5億元B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啟明創投、奧博資本和禮來亞洲基金和知名產業投資機構共同領投,天使輪投資機構源來資本持續跟投。“易胖體質”真的存在,但注重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關鍵
“易胖體質”部分由基因導致,肥胖可增多種疾病風險。全球超10億人肥胖,成健康危機。我國美麗經濟企業超830萬家,近五年增長,廣東、山東、浙江居前三,約0.81%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