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接入鴻蒙,其實只是智能家居業務,黃章現在也蹭華為熱度?
這幾年,能讓魅族再重回大眾視野的只有數不盡的“蹭熱點”事件了。
日前,魅族憑借一張簡約而神秘的“你好,鴻蒙”海報刷了一次屏。這正中了市場當下關于“鴻蒙會最先接入哪家手機廠商”的強烈好奇,一時間,社交媒體上圍繞著魅族的討論度直線飆升。
而實際上,魅族此次官宣的所謂“牽手鴻蒙”,僅指公司旗下智能家居板塊業務接入鴻蒙系統,并不涉及其手機業務。且在歷時約一個小時零四分鐘的發布會上,魅族科技營銷負責人萬志強關于智能家居板塊的介紹不超過5分鐘,提及“接入華為生態”僅兩次,剩余的全部時間皆用在了講解魅族新發布的智能穿戴產品上。內容與海報宣傳,并不匹配。
“說好的鴻蒙呢?”“所以牽手鴻蒙,是牽了個寂寞?”在發布會的直播彈幕上,屢屢可見焦急等待的消費者與魅族粉絲們不斷地質問。
但魅族這種“明目張膽蹭熱點”的行為,對熟悉它的人來說早已司空見慣。今年4月,魅族在微博宣布,要在魅族商城開售“和魅族18系列一樣安全”的iPhone,可謂開了安卓手機廠商賣iPhone的先河。在今年清明節期間,魅族官微發布一條消息,表示由于魅族18系列為“安全純凈旗艦”,因此要祭奠被干掉的廣告,也引發了巨大爭議,被網友指責利用清明節營銷,用詞不當。
“魅族自推出18系列手機后,‘碰瓷’營銷是越來越厲害了,再也不是我們心目中原來的‘小而美’形象,倒像是‘萬磁王’了。”一位魅族的粉絲感嘆說,“但又有什么辦法呢?現階段魅族只能‘傍大船’,畢竟能活下去就已經很好了。”
新戰略“一體兩翼”行不通
曾經也感受過外界眾星捧月感受的魅族,顯然并不只甘心處于“活下去”的狀態。2020年底,魅族提出全新的開年戰略:一體兩翼,即“以旗艦手機為核心,智能家居與智能穿戴業務并行,共同組成企業未來發展新動力”的戰略。
但市場對此反應甚為冷淡。截至目前,魅族Lipro系列家居主力產品磁吸燈條上線五個月,在天貓旗艦店僅月售100+,在京東平臺只有34條客戶評價。而6月1日10點京東平臺開售的魅族智能手表,上線就秒空,收獲了網友紛紛其吐槽“吃相難看”:“天青色的沒有,黑色的產品一點進去就沒貨,這是只備貨了100個嗎?”
魅族只能用接入鴻蒙系統來“蹭”華為鴻蒙的熱度。但是,它用來“蹭熱度”的智能家居產品,卻又乏善可陳。
“Lipro,是魅族衰敗前最后的絕唱。”一位“魅友”如此形容魅族的智能家居業務。
2020年底,魅族總部大樓掛出了“Lipro歡迎光臨”的巨型海報,寓意公司將要進軍智能家居領域。該業務首選了照明系列產品做切入。當時市場有分析認為,其原因首先可能是因為魅族所在的珠海緊鄰著全國著名“燈都”中山市;其次,燈具行業門檻不算高,且供應鏈成熟,能讓魅族快速實現“有想法就能做”。
魅族之所以采取這個戰略,“也許是羨慕小米和華為在智能家居市場的成功,所以魅族也想要在中間分一杯羹。”一位業內人士向AI財經社表示,“小米和華為兩者在這個行業都已深耕多年,魅族當然可以采取接入鴻蒙系統、米家等方式切入。但智能家居目前并非消費者的剛需,大多以年輕人嘗鮮為主,在國內市場目前沒有強品牌力驅動的情況下,智能家居拼的就是性價比,這也是小米能迅速鋪開市場的原因。”
而反觀魅族的Lipro系列,從預熱宣傳期開始,從“博物館級別健康光源”到“高度還原物品的原本的顏色”等廣告詞一直宣傳家居、健康元素,也無不意味著它要主打的是“高端”。
一只魅族的6W Lipro LED智能燈泡,在天貓平臺售價最低為59元,而米家一只LED 5W智能燈泡售價僅29.9元;一只適用于10-15㎡的魅族Lipro智能吸頂調光燈,在天貓平臺售價799元,而米家同款僅售350元。“畢竟是黃章制造,當初一條皮帶都能賣到999元,如今的定價也就不稀奇了,只是不知道還有多少魅友愿意用愛發電。”有魅友在知乎上吐槽。
魅族新發布的智能手表,本來就已經一再延期,但在最終發布時,卻仍舊缺乏亮點,“完全沒有差異化,跟OPPO Watch完全是差不多的,但現在OPPO Watch都已經開始5折促銷了,魅族的智能手表又憑什么撐起現在的1499元定價呢?”前述業內人士向AI財經社表示。
在他看來,現在市面上的智能手表,除蘋果外,要數華為的產品,“既有自己的芯片又有自己的系統,光續航2周這點就很能打”。而小米、OPPO等品牌切入智能手表領域,是對其生態鏈的補充,“可以依附于手機的銷量跑量。但是,魅族有什么呢?”
自大的黃章
魅族的戰略里,所謂“一體兩翼”,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體”。“主業手機業務如果做不好,那么幾個‘翼’都沒用。”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但如今,國內手機市場已不再有魅族的一席之地。實際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形成明顯的馬太效應,根據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國內市場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3.26億臺,其中華為、vivo、OPPO、小米、iPhone名列前五,占據整體市場96.5%的份額;至于魅族,其市場份額早已被第三方統計數據直接歸入了“其他”之列。
遙想當年輝煌時,魅族也曾雄踞全國手機銷量前五,年銷量超過兩千萬臺,黃章更是在羅永浩之前最早一批收獲大批粉絲擁躉與優異口碑的“手機匠人”。從“呼吸式小圓點單HOME鍵”、“mBack交互體驗”到“國內首個按壓式指紋解鎖”等,黃章是彼時業內頂尖的產品經理,而魅族也正是憑借著在產品設計方面的獨特見解與堅持,迅速躋身行業主流品牌。
然而輝煌稍縱即逝。不過短短兩三年,魅族便迅速開啟下坡路。關于魅族衰落的原因,市場已經討論過很多,業內有的意見認為這是要歸因于魅族獲得阿里投資之后推出一系列“機海戰術”、重量不重質,也有聲音認為這是源于魅族pro7系列的失敗,以及不該選擇聯發科的芯片等。
但無論如何,最終要為魅族的衰落負責的,必定會是黃章這個創始人。
2019年7月,前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李楠宣布離開魅族。至此,“魅族三劍客”白永祥、楊顏、李楠都已卸任。李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關于黃章個人的問題都一再回避,但對于公司的失敗,最后還是評論了一句:“(源于)整個公司文化自上而下的自大。”
李楠曾深度參與魅藍系列的推出。2017年黃章回歸魅族后,進行了一番調整,將魅藍重新歸入魅族事業部。而李楠的離開,也被外界猜測與此不無關聯。
即便到現在,魅族在外界看來,整個公司也依然維持著“自大高傲”的本性。從黃章回歸后毅然砍掉魅藍,魅族的銷量進一步下降;到如今魅族在頹勢盡顯之時,家居產品依然死磕高端,粉絲們有多懷念當初魅族一次又一次帶來的“小而美”驚喜,就有多惋惜如今的魅族。
魅族只能靠著營銷重回大眾視野。但外界討論的對象也不再是魅族的手機。機圈已經不再關注魅族,因為它“設計大眾化、操作方式大眾化,唯有價格一點兒也不大眾化。”一位魅族的用戶吐槽說。
“如果當年魅族pro7上市時,就能以后來清倉價的水平來做定價,魅族也不至于敗得這么慘。包括魅藍,黃章看不上這個品牌的,但恰恰現在外界對魅族產品呼聲最高的就是魅藍。黃章當然可以有他的堅持,但其實一個手機品牌有多個價格段位的產品也并不妨礙什么。說到底,還是黃章自己的格局問題。”前述業內人士感慨說。
從“珠海小廠”到主流手機品牌,魅族花了十年。而如今,18歲的魅族,已退出了主流隊伍。失去了粉絲和核心技術團隊,甚至于失去了上下游供應鏈議價能力的魅族,未來還要靠什么支撐下去?
猜你喜歡
從智能家居業務布局,看施耐德電氣的堅守與創新
施耐德電氣智能家居業務在中國的布局與行動,是優秀企業踐行“堅守與創新”平衡之道的一個縮影。魅族也要造車?吉利高級副總裁否認:系誤讀,只為車企提供服務
10月26日消息,針對“魅族要造車”的猜測,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社交媒體回應稱,“這是誤讀,魅族不造車,只為車企提供服務。”鴻蒙3.0發布在即,這只概念股“20CM”漲停
華為概念股潤和軟件封板漲停。截至發稿,報21.12元/股,漲幅為20%,總市值16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