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做電子煙?這家給華為小米手機代工的企業要靠什么都做生存
比亞迪電子股價在昨日沖高后恢復平靜。截至5月27日收盤,比亞迪電子下跌1.4%,報收49.3港元。受“比亞迪電子即將量產電子煙”消息的利好影響,比亞迪電子昨日股價盤中一度大漲超22%,收漲近12%。
網絡上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將“比亞迪電子生產電子煙”誤解成是“比亞迪生產電子煙”,批評比亞迪“不好好做汽車,跑去做電子煙”是不務正業。事實上,比亞迪是一家業務繁復龐大的巨頭,早在2007年就進行了業務分拆。汽車業務歸屬于上市公司比亞迪股份,而比亞迪起家的電子產品代工業務歸屬獨立上市的比亞迪電子。
而為了生存,做代工的比亞迪電子幾乎是什么產品熱就蹭什么。比亞迪方面回應稱電子煙業務僅以品牌代工為主,“沒有獨立上市計劃”。畢竟,電子煙業務是它諸多成長賽道的其中一條。
比亞迪電子為何選中電子煙
根據公開信息,目前比亞迪電子的電子煙業務已經進入試產階段,預計6月可能進入大規模量產。外界測算其滿產產值或將接近百億水平。
近些年,汽車相關業務成為比亞迪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從利潤增長角度來看,比亞迪主要的利潤增長依舊來自手機產品代工,也就是來自其控股的比亞迪電子,這些業務包括手機零部件制造、手機設計和組裝。汽車業務營收規模雖然逐年擴大,但由于研發投入巨大以及市場價格因素,處于虧損狀態。換句話說,維持比亞迪利潤增長的還是比亞迪電子。理清了這背后的關系,再看比亞迪電子開展電子煙代工業務,可以說是順理成章了。
比亞迪電子具備很強的研發實力。結合機構的調研數據,比亞迪電子工程師隊伍有12000人。且其在2018年就開始對電子煙所需的電子霧化進行了布局,在2020年第四季度實現了陶瓷霧化技術的突破。另有數據顯示,比亞迪電子在電子煙行業擁有近萬項專利。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電子煙行業發展一波三折。由于對青少年潛在的危害性,2019年時電子煙被禁止網絡銷售,對整個行業是一次嚴重的打擊。但相比于監管成熟的傳統煙草業,電子煙就像是野草,“燒不盡吹又生”。
今年3月22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中提到,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意味著電子煙有可能將劃入煙草范圍。長久以來,電子煙最大的爭議在于,是應被視為一般電子消費品還是應該被當作“煙草”,接入與煙草同等的稅收和監管。
一紙報告也間接打斷了比亞迪電子股價的繼續拉升。5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明確指出電子煙加熱產生的有害物質,明確了電子煙的健康危害性。受該報告的影響,有電子煙“富士康”之稱的思摩爾國際股價跳水,大跌超15%。比亞迪電子借助電子煙業務消息股價爬升的勢頭也瞬間停息。
而對于電子產品代工聞名的比亞迪電子,一位電子行業人士告訴我們,代工業的行業屬性要求這些代工企業必須是“滾滾向前”的,把握任何可能的市場機遇是發展所需。
市場數據顯示,電子煙市場空間巨大。2020年電子煙市場規模達到了424億美元,且同比增速達到15.6%。即便到達了數百億美元的量級,但業內預計中國電子霧化滲透率仍不足1%。意味著,這里面存在極大的賺錢機會。
代工廠的生存藝術是“什么都做”
“什么都做”某種程度上說是代工廠的生存藝術。
一位出身代工廠的資深管理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無論是比亞迪還是富士康,都有比較多元、齊全的產業鏈條。“就像考試一樣,都在提升各個科目綜合的答題能力。”
在該人士看來,代工企業一定要多元化,“本業比如說手機組裝會有起伏,旺季的時候拼命招工,到了淡季,訂單下滑的速度很可能會超過人員流失的速度,而這么多工人不能閑著,最好還是想辦法找一些其他訂單來做。”有些事情聽上去好像是跨界了,但實際上代工歸到底,都是差不多的東西。
基于此,該人士過去所在工廠就存在一個理念,比喻成“錯峰用電”,持續保持工廠運轉、工人有事做,“有些可能不為了賺錢,而只是為了養人”。
對于一個代工廠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固定的訂單對應固定的人員,永遠有事做、有錢賺。但現實中這種狀態很難實現,往往需要按照客戶的需求去配置人力和資源,而客戶訂單實際上通常處于不可控的狀態。
比亞迪電子的發展路徑,也反映出了它的行為模式。該公司最早是手機電池起家,然后反向整合,去做手機組裝和其他電子產品代工。比亞迪在電子業務上,在每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都把握住了歷史機遇。
做電池的同時,在2002年,比亞迪就開始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并集中在手機領域做研發,這也助它后來踩中手機的風口。從電池轉型涉足功能機,再到后來的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一步步比亞迪電子已經擴展到現在三大業務板塊,以智能手機為根基,開拓新型智能產品和汽車智能系統市場。
2008年,在經濟危機中,比亞迪也曾斥巨資約2億元人民幣收購當時處于破產邊緣的寧波中緯半導體,強化半導體布局。這也為后來其進軍各類電子供應鏈打下基礎。
業內判斷未來三年比亞迪電子來自新型智能產品的收入有望突破150億元。而也有分析認為,比亞迪電子未來在汽車電子領域具備比較好的成長性。
很大程度上,比亞迪這樣的行為模式也構成了它極強的生存適應性和市場應變能力。2020年,比亞迪電子在疫情下快速增加口罩生產線,3天出設備圖紙,7天完成口罩機的研發制造,迅速發動了10萬員工,建成2000條口罩生產線。口罩業務在過去一段時間為比亞迪電子提供了增長動力,彰顯了“比亞迪速度”。
據AI財經社了解,富士康也會在手機產品的反季節,接一些像電飯煲、電餅鐺這樣的“填充性”產品訂單。
而對于比亞迪電子來說,電子煙業務也不過是它諸多成長賽道的其中一條。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