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免疫療法到基因療法“華控基金”醫療投資版圖曝光
華控基金在醫療投資堅持秉承清華校風“行勝于言”的指引,多年來潛心修煉內功,先后完成了60余個行業研究報告、200余個細分行業研究、2000余個儲備項目、多個領域專家資源積累。厚積薄發,近年來投資業績喜人。基金先后布局了腫瘤免疫療法龍頭企業君實生物、人工骨水泥企業奧精醫藥、晶型CRO龍頭企業晶云藥物、腦機接口龍頭企業博睿康、RNA干擾藥物頭部企業蘇州圣諾、高端復雜制劑領先企業浙江圣兆、國內產品數量和牌照最多的預防性疫苗龍頭企業艾美疫苗等數十個優秀項目。
從本導基因案例可以看出,華控基金醫療投資不斷布局各細分領域頭部項目。近日,基因治療創新藥物開發企業本導基因宣布完成A輪6000萬元融資,本次融資由華控基金獨家領投,多家機構跟投,企業本輪融資將用于多個產品臨床前與臨床開發、實驗室與團隊建設等諸多方面。
據資料顯示,本導基因成立于2018年,由基因治療領域專家聯合藥物毒理學專家和工業界專家發起創立,是一家基因治療創新藥物開發的企業,擁有mRNA遞送與基因編輯平臺、第四代慢病毒載體平臺、溶瘤病毒平臺,主要用于治療糖尿病黃斑變性、濕性老年黃斑變性(wAMD)、造血系統遺傳疾病等疾病。
本導基因自主研發的這類病毒 mRNA遞送平臺,被稱為打通了基因治療的最后一公里。區別于傳統的 LNP、AAV等遞送工具,本導基因所研發的類病毒mRNA遞送技術,既可以利用病毒自身高效穿透細胞的能力來提高遞送效率,又可以利用 mRNA 或蛋白質的瞬時性保證治療安全性,可以說類病毒mRNA遞送技術是一個用來遞送基因編輯工具的“完美” 載體。
不過,因為研發難度大,業內很多人認為這類病毒mRNA遞送技術僅僅是一種構想,并不能實現。而如今,本導基因創始人蔡宇伽博士通過10余年潛心研究,目前基于上述技術的產品臨床前動物數據已發表在全球頂級期刊Nature子刊,同時已完成部分人體臨床實驗,治療效果顯著。
伴隨本導基因從默默無聞到成為投資機構競相追逐的明星項目,其背后的投資機構華控基金浮出水面。借此項目,華控基金在醫療領域的投資版圖逐漸清晰。
基因治療“二次革命”、華控發掘未來“物種”
遞送技術的誕生是基因編輯領域的“二次革命”,一次革命是基因編輯工具的發明,但僅有這個工具的發明是完全不夠的,想要將其用于體內治療,必須克服“遞送” 這一難題才能確保其發揮作用。本導基因創始人蔡宇伽博士曾直言:“誰能解決遞送問題,誰就掌握了將基因編輯工具用于臨床的主動權。”
雖然擁有革命性的技術,但本導基因在創始之初并未獲得資本的關注和支持。主要原因是,其提出的 VLP 雖然是一個“完美” 載體,但研發難度極大。
投資機構追求確定性,對于這類超前的技術性難題,投資時也會再三考量。華控之所以能看到、找到、投到本導基因,是基于深度的行業研究進行的判斷。
投資未來,總是會看到那些獨特的、處于成長早期的物種。而想要把握住明天,今天的行駛中,就不能從后視鏡看未來。一家投資機構想要獨占鰲頭,就要在別人沒有看懂時,提早半步下注,并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更多的研究就是為了減少"感性的決策",更深的研究亦是為了更準確的"理性決策”。
只有在不受到認知誤差所蒙蔽時進行的投資,才能提高投資的準確性。
通過行業研究華控基金很早關注細胞與基因治療行業的投資機會。“基因治療行業具有市場空間巨大、技術門檻極高等特點,過去基因編輯技術實現了突破,但遞送技術依然是最大瓶頸,”華控基金董事長張揚先生表示:“本導基因創始人蔡宇佳博士及團隊在基因編輯遞送技術上成功實現了‘從0到1’的創新突破。”
2020年3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首次進行人體臨床試驗、2020年10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等重大里程碑式事件,使得基因治療行業技術日趨成熟、受到資本追捧。
“華控在去年重點掃描該行業國內優秀企業,成功尋找到開發出全球第四個經過人體臨床驗證的遞送系統并完成世界第二例人體CRISPR-Cas9基因編輯非注冊臨床研究的本導基因項目,并順利完成項目獨家領投。”
截至目前,本導基因先后成功開發出CRISPR-Cas9 mRNA類病毒遞送基因編輯技術、下一代慢病毒遞送技術等多個原創性遞送技術平臺。公司原創性的病毒性角膜炎治療產品,臨床前動物實驗數據極其完美,目前在國內頂級眼科醫院正在進行非注冊人體臨床實驗。企業同時布局了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性或傳染性疾病、轉基因技術治療血液病、mRNA疫苗等多個產品管線。
未來,基因治療技術將應用于現在無藥可治的重大疾病,通過本導基因的投資,華控對醫療項目的投資底層邏輯也逐漸清晰,即通過研究實現價值投資,投資那些擁有創新技術和能力的企業。
關注行業生態模型,遵循商業本質
華控對醫療領域的布局始于2015年,在此之前,中國藥品以仿制為主,傳統企業注重銷售、輕視創新產品開發,國家監管松懈、審批效率低下等問題導致醫療行業投資機會較少。2015年中國醫療政策改革后,鼓勵產品創新、加快審評審批等利好政策之下,大量海歸回國創業,使得中國醫療行業真正進入創新價值投資階段。
借由中國醫療政策改革拉開序幕,華控開始加速布局在醫療行業的投資。截至目前,華控基金布局醫療行業5年有余,在整體基金組合中,醫療方向投資比例逐年升高,占比達30%。華控基金已經投資數十家優秀的細分行業龍頭企業,投資的項目中多個項目已經成功IPO或者處于申報境內外上市階段。
重視質量而非數量,讓華控基金在甄選行業時就十分謹慎。醫療領域的萬億藍海,其中涉及細分領域眾多,華控基金在甄選行業時,會全方位觀察行業的生態模型,關注商業模式和生意的本質,而并非是風口的方向。
2020年年初,疫情席卷全球,在多數行業受到疫情沖擊時,因具有抗周期屬性,醫療健康行業被視為最佳避險賽道。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共有485家醫療健康企業公布融資事件,已公布融資額超過2000億元,可謂是“吸金”洼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互聯網醫療賽道,在線問診成為疫情中最熱門的領域,受到了資本的追捧。
雖然行業火熱,但華控基金并未跟風。“在線問診行業受益于疫情影響,導致很多患者需求極其強烈,出現了代表性產品訂單暴增的情況。但我們分析判斷后認為,該行業門檻相對較低、競爭格局呈現地域性、未來對醫院/患者的議價能力較差、商業模式還不夠清晰,因此暫緩對該領域進行布局。”華控醫療團隊負責人表示。
遵循行業生態研究的原則,是華控基金布局醫療領域以來一直堅守的底線。從2016年開始,基因測序、AI醫療、細胞與基因治療、疫苗、基因治療、高值耗材、體外診斷等多個行業出現投資熱潮期,華控基金始終堅持行業研究,果斷地放棄了一些領域,如仿制藥、生物類似藥、低值耗材、特醫食品、家用設備、第三方診斷、醫療信息化系統等門檻相對較低、競爭激烈的行業。
取舍之間,華控基金選擇了對具有市場空間大、行業門檻高等特點的新型抗體藥物、細胞與基因治療、醫藥外包服務、體外診斷、高值耗材等行業進行重點投資和布局。
沿著這些細分行業,華控以研究驅動進行投資,這正是華控的強項。
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將醫療行業整體布局構架搭建清晰,得益于華控的研究基因。從2007年成立至今,通過在高端制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向上,華控建立了TOP—DOWN式的行業研究方法論。通過這種先深度行研、再精準掃描的方式,華控能將復雜的商業世界簡化,通過自有的邏輯公式,發現那些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行業和項目。
如法炮制,華控再將這種方法復制到醫療領域。事實上,對行業研究的核心能力,就是對商業本質的洞察。華控內部有一個獨特的晉升體系,每一位入職的員工都要先從研究員做起,先掌握行業研究方法論,然后才能加入投資團隊。
目前,華控已經完成60余個行業研究報告、掃描200余個細分行業、儲備2000多個項目和積累200多個專家資源。“華控每年都會梳理醫療行業圖譜,根據行業研究整理出未來1-3年重點投資細分行業,然后進行細分行業掃描尋找頭部企業進行投資,另外我們會定期總結分析行業政策變化和重大里程碑事件,尋找新的投資機遇,有了成功的經驗在前,之后就是循途守轍,加速前行。
投資顛覆性技術、選擇高成長性龍頭企業
價值投資,依靠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基礎,與此同時,還要控制體系不被外界情緒所侵蝕。華控醫療投資的基礎,就是堅持投資有機會成為偉大企業的項目。這一目標實現的前提是,投資有顛覆性技術/產品的項目。
截至目前,華控在醫療領域的投資已經初具規模,過去幾年,投資的蘇州圣諾開發了獨特的RNAi遞送系統、產品已進展到臨床II期、未來將造福廣大患者;奧精醫藥開發出全球領先的人工骨水泥、推動了全球人工骨行業快速發展;本導基因開發出全球第四個經過人體臨床驗證的基因編輯遞送技術、使得中國原創性技術站在世界前列。
2021年伊始,華控基金迎來了本年度第一個IPO——被投企業奧精醫療成功過會,標志著華控基金在醫療領域的長遠布局逐步得到市場驗證。
華控對奧精醫療的投資可追溯到2017年。當時,正值奧精醫療發展的關鍵階段、企業財務階段較為早期,華控基金以領投身份投資金額超過億元人民幣,到2021年,企業成功上市,僅用了3年半時間就完成了對被投企業的投資到上市。
醫療器械領域,細分市場多、單一產品規模小、多學科融合等,華控基金的選擇標準是,始終選擇具有高成長性細分行業的頭部企業。
“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機會主要是國產替代進口、技術升級換代等,主要投資風險在于國家政策變化,如集中采購、帶量采購等對行業競爭格局、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未來醫療器械行業存在大量投資機會,有待我們繼續深入研究和尋找優秀標的。”華控醫療領域負責人指出。
2015年,華控就圍繞國產替代進口和技術升級換代的機會,對醫療器械行業進行了深入的掃描。在行業深度挖掘過程中,華控發現人工骨行業處于國產替代窗口期,國內龍頭企業奧精醫藥產品經過嚴格臨床實驗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能發現該項目與華控的清華基因相關。華控基金起源于清華大學,大部分投資組成員均來自清華大學,具有豐富的清華資源。此外,奧精醫藥創始人崔教授在清華大學任教,可謂師出同門。
在接觸到奧精醫療時,華控醫療團隊從行業和企業兩個維度判斷,該項目具有極高投資價值:行業層面,人工骨行業正處于國產替代進口窗口期、市場規模未來長期高速增長;企業層面,創始人成功開發出行業領先的人工骨水泥產品、并且已經經過大量人體臨床驗證、取得頂級醫生認可、未來將進入快速放量銷售階段。
“在立項、預審、投決等環節,大家主要關心未來行業政策變化、競爭格局變化、企業未來持續創新能力等情況,項目組經過詳盡的盡調和外部專家訪談、充分論證并回答了投委會的問題。”華控醫療團隊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從接觸到完成投資僅3個月時間。
華控投資后3年時間里,公司凈利潤增長超過4倍,驗證了華控對這一項目判斷的正確性。
投資不僅是投未來,更是投夢想
成立于2007年的華控,至今已經走過14年投資生涯,經歷了市場的起伏變化,華控總結了一套成體系的投資方法論。如果用一句話歸納其投資風格,那就是自始至終堅持價值投資、自上而下從行業入手篩選優質項目。而醫療領域的投資亦傳承了華控一貫的價值投資、研究先行等理念,堅持行勝于言、低調務實、穩健大膽的投資風格。“判斷標準始終一致,選擇具有高成長性細分行業中頭部企業進行投資。”
投資并不僅僅是識別生意而已,更是把資本配置給最有能力的企業,從而幫助社會創造長期價值。這是價值投資的真諦,也是華控對醫療行業投資的理解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