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上注銷校園貸,實則誘導貸款,京東金融遭遇李鬼?
近日,多位人士透露,騙子團伙冒充網貸平臺工作人員撥打電話,以注銷校園貸款為由,誘騙用戶貸款、轉賬。據廣州天河警方統計,今年以來,“注銷校園貸”的詐騙警情已經發生200多起,被騙金額超過2000萬元。
“注銷校園貸”騙局
4月10日,大學畢業三年的小李接到了一個電話,號碼所屬地為黑龍江哈爾濱,對方自稱是京東校園貸的工作人員。他告訴小李,由于今年“3.15”期間校園貸被國家點名,現在平臺挨個為用戶注銷校園貸賬號。
該人向小李解釋稱,入學時學校收錄了她的身份證號和手機號,是學校幫助辦理的貸款。現在如果逾期不辦理注銷校園貸手續,將會產生高額的滯納金費用,對個人征信的影響概不負責。并且準確報出了小李的畢業院校和就讀專業。
對方還表示,需要下載騰訊會議APP,才能為她分配注銷專員,協助注銷學生貸,京東高層管理人員也會加入騰訊會議,以便對客服的服務態度、工作流程進行監督。當小李問及“注銷賬號為什么不能自己操作?為何一定要下載騰訊會議”時,對方卻答不上來。
心生疑竇的小李并未按照要求操作,她隨后聯系到京東金融。京東金融的客服人員詢問她是否已經報警,并要求她填寫了一張違規舉報表,并為她鎖定賬戶,暫時停止余額、禮品卡支付等功能。
但上述做法仍令小李感到不滿,“京東金融本應該第一時間進行自查,發布聲明告知社會大眾,提醒有人借用京東名義詐騙。但京東金融給我的感覺是,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了,但沒有重視問題本身。”
小李告訴AI財經社,自己的兩名大學同學同樣接到自稱“京東金融”的詐騙電話,多名網友也在社交平臺反映卷入“注銷校園貸”的騙局,有的受害人則沒有那么幸運,損失十分慘重。
一位微博網友講述稱,4月10日接到了一個河北秦皇島的來電,對方自稱是京東官方客服部門的工作人員。自己添加了騙子的QQ號后,被拉進一個叫做注銷組的群,看到群成員都是京東官方的頭像,她便打了8萬元款項過去。對方后又以“賬號注銷未成功”為理由,要求她下載多個貸款平臺,稱清空了這些平臺的貸款賬戶才能返還本金,待其將多個平臺的借款一一打進指定賬戶后,對方卻掛斷語音,徹底失聯。
案件高發
AI財經社注意到,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及投訴網站,有多名人士反映,自己收到了自稱“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中郵錢包”、“360網絡校園貸”、“小米金融”工作人員的電話,并被誘導辦理消費貸款。截至發稿時,“注銷校園貸”相關話題閱讀數量達到1.1億,其中京東金融成為投訴的重災區,“京東金融學生貸注銷”話題的閱讀量已經達到875萬。
目前已有網貸平臺發聲提醒消費者警惕電信詐騙。3月22日,支付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私下找你‘注銷校園貸款賬戶’、‘變更身份信息’、‘退款到備用金’的千萬別相信,尤其不要隨意向陌生人付費、轉賬。就詐騙人員是否冒充了京東金融、如何防范此類詐騙案件等疑問,AI財經社聯系了京東金融的工作人員,截至發稿時,未獲得對方回復。
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表示,近年來電信詐騙猖獗,一是存在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現象,一些機構數據管控不嚴或是存在非法信息的倒賣,致使不法分子實施精準詐騙;二是不法分子通過虛擬號段等通信方式廣撒網;三是犯罪團伙作案手段隱蔽,較難識別;四是部分市民缺乏警惕意識。
她提醒廣大學生群體和市民,大量網貸平臺缺乏正規運營牌照,消費者需要加以分辨,不輕信任何轉賬說明。大學生應當與正規機構打交道,明確對方的經營資質如官方電話、經營場所、營業執照等,如涉及金融業務,應當了解其是否為持牌金融機構,由何種上級金融部門進行監管,接到陌生電話時先不要驚慌,當騙子說出自己信息時也勿輕信,涉及到轉賬等敏感操作時更需“緩一緩”,找理由掛掉電話后與同學、老師交流或者通過網絡搜索來核驗信息的真實性,避免“忙中出亂”。
猜你喜歡
蘇州銀行:金融科技點亮新質生產力,創新引擎驅動服務升級
蘇州銀行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一體化經營戰略,致力于通過金融科技的力量,為客戶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