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賣腐爛果蔬、過期商品?興盛優選獨家回應:都怪供應商和操作員
躲過了上一輪集體處罰的興盛優選,卻沒有躲過315。
在剛剛過去的315,社區團購巨頭“興盛優選”上了江西廣播電視臺的315。該調查發現,興盛優選售賣發爛的蔬菜、梨和已經發黑的橘子。對于快要過期的商品,退回后被“改頭換面”,重新貼上標簽再次售賣。
我們查詢黑貓投訴平臺發現,用戶對興盛優選的投訴一直都有,消費者部分描述如下:“入駐商家拿普通食品宣傳保健品減肥功效,存在虛假宣傳”、“貨品不滿意,拒收之后,平臺拒絕退款”、“平臺售賣白酒,但是拒不發貨,也遲遲不退款,跟商家踢皮球”……問題多涉及虛假宣傳、產品以次充好、退款問題等。
作為最早的社區團購玩家,興盛優選用一己之力將“預售+自提”驗證成功,也為后來者鋪好了路。上了地方臺315的節點,也正是公司傳出要IPO之時,興盛優選的問題出在哪?能順利IPO嗎?
興盛優選回應問題
對于這次的問題曝光,興盛優選品牌總經理李浩告訴我們,主要是兩個環節出了問題。第一是供應商。“供應商在他們自己的退貨倉庫,對商品的標簽進行更換。這個環節的監管,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難點。另外,對于更換了標簽的商品,其最終流向,報道中未給予明確的說明?!?
第二是倉庫個別人員的操作問題。
李浩稱,平臺沒有銷售殘次商品的動機,而是為供應商提供一個可以銷售商品的渠道;其次,蔬菜、水果等生鮮商品,由倉庫人員自己打包,目的就是要調出有瑕疵的商品,這些損耗是由供應商來承擔。
綜上兩個維度,在李浩看來,興盛優選沒有意愿和動力去刻意把壞的商品打包。他也表示,關于倉庫人員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要加強培訓并嚴格落實分揀的作業標準;另外一方面,也是要加大對打包好的商品的抽檢力度。
供應商,不止是興盛優選一家的痛
同生鮮電商一樣,社區團購盈利靠供應鏈規模,但蔬菜作為非標品,供應鏈把控是難題。
艾瑞咨詢研究報告認為,農業作為供應鏈最源頭的供給端,提供了肉禽、蔬菜、水果、海鮮等生鮮產品。生鮮產品具有鮮活易腐、不耐貯運、生產季節性強、消費彈性系數小等特點。東北證券報告觀點也稱,國內生鮮零售的供應鏈環節多、鏈條長且損耗較大。
2012年開始,巨頭相繼入局生鮮電商,2016年第一波倒閉潮出現,美味七七倒閉、天天果園經營困難,2019年,呆蘿卜曝出資金鏈斷裂,隨后易果生鮮破產重組,一時輿論嘩然。
2020年,受疫情影響,社區團購重新火起來,由平臺統一供貨,無倉儲、配送方式靈活,和生鮮電商融合到一起。同時它采用輕量化運營,容易在低線城市滲透,性價比高,是下沉市場的滲透利器。
但需要看到的是,社區團購對供應鏈的要求是一樣的,面對的困難也并未消除。就像李浩所講,供應商監管對整個行業來說也都是一個難點。
一分錢4個雞蛋、一分錢一斤紅富士蘋果,一分錢一包抽紙……社區團購剛出來時,這樣的羊毛薅得不要太爽。但好景不長,華海順達、衛龍等多家供應商去年年底發布通知,禁止給“嚴重低價”的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原因是互聯網巨頭是通過無限制的燒錢補貼去占領市場,把成本拉得很低,打亂了市場原本的供應體系。
價格無法統一管理,退貨成本也全由供應商來承擔,這導致有些供應商做了幾個月社區團購,卻虧了數萬元。
有供應商表示,“不論是什么平臺,大規模補貼都是對價格體系的破壞,影響其他供應商的利益,最終導致商品陷入惡性競爭?!?
去年12月22日,國家有關部門的新規“九不得”出臺,其中明確要求互聯網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如不得低價傾銷、濫用自主定價權等,社區團購的低價競爭熱潮才有所退潮。
今年“315”之前,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對5家社區團購平臺的處罰通知,這些平臺涉及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新品上市卻以劃線價誤導消費等情況。這5家企業也被頂格罰款,罰款金額合計達650萬元。
巨頭圍剿,興盛優選能率先完成上市夢嗎?
對于前不久剛剛傳出的上市消息,李浩回應我們稱,公司暫無明確的上市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興盛優選創立于2014年,公司起源為湖南芙蓉興盛社區實體便利店。2013年,興盛優選董事長、芙蓉興盛創始人岳立華開始著手孵化電商平臺“興盛優選”,2016年8月開始通過“預售+自提”的模式為用戶提供服務,目前已輻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四川、重慶、陜西、河北、山東等多地的百余個地(縣)級市。
在其它社區團購出來之前,興盛優選的日子過得還算好。“預售+自提”被驗證成功,到了2017年6月被復制推行到62家門店,訂單從每天2000單攀升至20000單。2018年,社區團購行業大爆發,公司拿到今日資本領投的A輪融資。
2019年,交易額即突破100億元,登上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2020年,興盛優選年交易額較2019年翻了4倍,漲至400億元,日均單數超1000萬。
高光之下,先后獲得騰訊和京東的戰略投資,騰訊還將其納入“雙百計劃(3年內投入價值100億資源,扶持100家市值過億的公司)”。
資料顯示,2021年2月19日,興盛優選完成由紅杉、騰訊領投的30億美元D輪融資,融資完成后估值達80億美元。
但其實,2020年社區團購大熱之時,各競爭者的出現已經為其帶來生存壓力。當年5月,滴滴成立橙心優選;8月底,拼多多做了多多買菜。不僅如此,幾家平臺還先后攻入興盛優選大本營——長沙。
興盛優選明顯受到影響。據興盛優選官方介紹,其2019年度GMV高達100億元,全年同比增長1250%。2020年,平臺GMV預計將達400億,增速降至300%。
同時在市場拓展上,2018年興盛優選門店為2萬家,2019年加盟門店達到了20萬家,而2020年加盟門店增長至50萬家,增速由1000%降至250%。
社區團購競爭至今,一方面資本密集注入該賽道,各傳統參與者擴張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各大互聯網巨頭加速搶占該賽道。京東方面,有消息稱劉強東親自帶隊社區團購,拼多多、滴滴、餓了么紛紛下場,多家巨頭將社區團購業務提升至戰略高度。
天風證券分析稱,興盛優選的劣勢在于其較弱的融資能力和運營能力。短期社區團購的推廣在于對于團長的爭奪和城市的布局,在該方面運營能力、資金補貼力度上公司暫時還不能與巨頭相抗衡,未來公司或可以通過SKU的提升以及區域布局的深耕來充分利用供應鏈優勢,抵御巨頭下場帶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