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家私募“人去樓空”,一代券業大佬“失聯”的那些年
截至2020年底,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高達15.97萬億元。近年來,私募發展速度和龐大的市場吸引了不少券業和公募大佬“奔私”。
前“公募一哥”王亞偉,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一位。2012年5月,他出人意料的從華夏基金離職,并于同年9月,成立了千合資本,不過相比此前的“高光時刻”,轉投私募后黯然失色;
還有被券業冠以“并購女皇”稱號、華泰聯合前掌舵人劉曉丹,2019年從“一手帶大”的華泰聯合離職后成立了一家私募基金;
原國信證券投行部總裁、逾20年券業從業經驗的胡華勇于2019年加盟一家私募,擔任總經理……
這些“奔私”的業內大佬中,有人在新的領域依然風生水起,但有些卻成了行業負面典型。
近日,中國證監會深圳證監局發布一批私募“黑名單”。一家名叫“深圳金涌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涌泉投資”)的私募引起注意,該機構正是闊別資本市場許久的券業大佬胡關金旗下私募,曾投資過不少知名項目。
從券業大佬,到涉債市反腐案被刑拘,再到如今旗下私募被協會“拉黑”強制注銷,胡關金的風雨數十載走錯了哪一步?
1
叱咤券商江湖
胡關金,浙江人,1955年12月出生,1989年放棄杭州大學金融學副教授的安穩工作,選擇南下深圳。
1996年~2010年,胡關金先后在三家券商——國信證券(002736.SZ)、華西證券(002926.SZ)、銀河證券(751373.SH),擔任總裁。
其中,在國信證券任職時間最長。胡關金任職期間(1996年~2004年),本就屬于頭部券商的國信證券得到不錯的發展,投行業務尤甚。
《經濟觀察報》早年一篇文章中提到,因為國信證券的性質及一些原因,胡關金的權利后期受到約束。2004年前后,胡關金萌生退意,剛好又遇到了彼時的西南首富、“朝華系”實控人張良賓。而張良賓當時通過旗下公司控制華西證券近50%股權,成為實控人。
2004年5月,胡關金揮別國信證券,率領一些老部下(“債市女王”孫明霞為其中之一)前往華西證券,出任總裁,試圖再次大展拳腳。還立下目標,預計用3-5年時間將其塑造為頭部券商,重點打造投行業務,力爭做成金融控股公司,早日上市。
在其帶領下,華西證券投行業務短短一年時間得到快速發展。但胡和華西證券的磨合并不順利,新老領導班子之間的管理思路也不太統一。再加之張良賓后來出事,華西證券也受到牽連,承銷保薦業務、自營業務等被監管叫停,這無論對華西證券還是胡關金打擊頗大。
當年跟隨胡關金加入華西證券的老部下也陸續離職,胡關金也最終于2008年告別華西證券。
2009年9月,胡關金被聘為銀河證券總裁。2010年初,在對老牌券商銀河證券推行改革不足百日后,胡關金便請辭總裁,從上任到辭職,不過4個月而已。
有關胡關金請辭銀河證券的消息,當年在業界引起不小的轟動。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一位從銀河證券投行部離職的員工表示,當初覺得胡關金到銀河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該人士說,銀河內部比機關還要機關,內部派系林立,利益層面相當多,關系復雜。如沒有股東的強力支持,很難做成事情,可胡關金偏偏是一個想做事的人,碰壁自然是早晚的事情。
辭去銀河證券總裁后,據當年多家媒體的說法,胡關金有大半年時間賦閑在家,期間曾有券商向他拋去橄欖枝,但他都婉拒,最終選擇離開已沉浮10余年的券商行業。
短暫的休整后,胡關金再次重出江湖,投身PE浪潮。
2
昔日券業大佬的資本印記
2010年年中,胡關金“下海”進軍私募。
金涌泉投資成立于2010年05月13日,注冊資本為500萬元人民幣。胡關金認繳金額300萬元,胡竹苑認繳200萬元。
據天眼查信息,胡關金任職企業共26家,擔任法人的企業共有11家,除了金涌泉投資外,還有深圳金百會投資有限公司、深圳金百會投資企業(有限合伙)等。
通過這些公司,胡關金參與了大批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和定向增發等融資。
天眼查顯示,金涌泉投資曾于2010年參與眾泰汽車的定增,參與森禾集團的戰略融資;2011年參與中搜網絡Pre-B輪融資;2012年參與金石資源的5000萬C輪融資,金石資源于2017年登陸A股;2016年參與國軒高科融資;2018年參與凱宇信息的股權融資。
從所屬行業來看,胡關金的投資興趣廣泛。
2014年9月10日,停牌多日的東源電器復牌,并宣布重大資產重組計劃——新能源汽車電池產銷商國軒高科(002074.sz)預借殼東源電器上市。
國軒高科的股東中藏龍臥虎,其中,金涌泉投資持有8.23%股權,為國軒高科第四大股東,胡關金還作為金涌泉投資的代表派駐至國軒高科。自從離開券業后,這是胡關金首次公開走向臺前。
據《每日經濟新聞》估算,胡關金掌舵的金涌泉投資,在國軒高科股權的投資上,4年時間凈賺已超過2倍。
然而剛在資本市場浮出水面,胡關金又陷入反腐案。
2014年11月1日,胡關金因牽涉債市反腐窩案,被相關方面實施刑事拘留,強制接受調查。
2013年,債市掀起一波核查風暴,期間多家券商和從業者被卷入,比如宏源、國信、海通等,胡關金一手栽培的“債市一姐”孫明霞也是其中之一,且比胡出事更早。
胡關金在2015年底取保候審,從此越發低調,近年來已經基本從資本市場銷聲匿跡。
直到一則上市公司的減持公告,胡關金又悄然現身。
金石資源(603505.sh)2018年6月12日發布《關于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至5%以下的提示性公告》,金涌泉投資擬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24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來源:巨潮資訊
金石資源是專業從事螢石礦投資開發以及螢石產品生產銷售的實業集團,集團總部位于杭州。
按照公告信息,此次減持,金涌泉投資共計套現3982萬元。減持后持股1199萬股,持股比例4.99%。
此后,有關胡關金,公開消息便鮮有其音訊,直至此次上榜私募黑名單。
3
1271家私募“消失”
深圳證監局最新發布的通報中,共公布包括金涌泉投資在內的75家問題私募。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協會”)公開消息,截至2020 年12 月末,共有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6萬家,存續私募基金9.69萬只,存續基金規模15.97萬億元。
來源: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
近年來,私募基金逐步走進大眾視野,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亂象,包括公開或變相公開募集資金、資金池運作、利益輸送等,甚至出現侵占、挪用基金財產、非法集資等嚴重侵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在資本市場,“失聯”二字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很多失聯的私募機構中,產品兌付危機、涉嫌非法集資、老板“跑路”等現象不時出現,導致大量投資者財產受損。
2015年9月,協會建立“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出現以下情形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將被認定為“失聯(異常)”私募機構:通過在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預留的電話無法取得聯系,同時協會以電子郵件、短信形式通知機構在限定時間內未獲回復。
自建立失聯名單制度以來,協會共公布38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截至2020年12月,共有1271家疑似失聯私募機構。
針對大量私募機構失聯的情況,一位資深券商人士表示:“這種情況也屬于正常,去年倒下的非銀金融太多了,投資者要注意幾個問題:看機構管理產品的市值是不是嚴重縮水;主要持倉品種是否有違法交易;資金鏈是否出現因杠桿等問題斷裂;還有是否有經營不善、管理資金過小、資不抵債等問題。”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一位刑事訴訟律師表示:“首先,投資人要注意投前盡調。比如私募基金管理人本身是否完成登記,產品是否備案。對管理人的股權結構做一定的穿透和梳理,股東本身是否存在涉訴情況,如果股東有央企國企背景的企業,要注意核實真偽。其次,衡量收益和自身抗風險的能力。投資周期如果較長,考慮自身的資金成本以及抗風險能力。”
該律師提醒,如果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管理過程中出現問題,可向證監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進行投訴,根據基金合同約定,向法院或仲裁機構提起訴訟或仲裁申請。如果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管理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可能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集資詐騙、合同詐騙的,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這位律師還介紹到,司法實踐中,公安機關對介入此類問題較為慎重,投資人取證非常難,訴訟途徑維權耗時較長,如無可執行的財產最終還是無法實現維權的目的。
猜你喜歡
比亞迪簽約亞洲鋰都,將建設電池生產、礦石開采項目,投資近300億!
據宜春發布消息,8月15日下午,宜春市政府、宜春經開區、宜豐縣政府、宜春市礦業公司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在南昌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因涉多項違規行為,安徽證監局約談國軒高科
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安徽證監局對國軒高科進行了專項檢查,發現其存在壞賬準備計提方面、關聯交易審批方面、政府補助披露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違規行為。國軒高科儲能產品獲新突破,中標國家電網項目,午盤漲停
5月20日消息,磷酸鐵鋰電池龍頭國軒高科在官方微信上發表了關于公司儲能系統產品中標國家電網移動儲能充電車工程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