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柔宇科技IPO,巨虧32億何時破局?
帶著清華學霸的標簽,劉自鴻繼續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在2006年順利進入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在斯坦福求學時,劉自鴻常常躺在校園的草地上天馬行空地思考,他決定以“柔性顯示”作為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從此開啟對新技術的探索之路。
2012年,從IBM辭職的劉自鴻,以海歸身份回國創業,還拉來了余曉軍和魏鵬兩位校友,柔宇科技由此誕生。2019年,劉自鴻以17億美元的身家,入選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從科研領域跨界成為商業精英。
如今,這位創業新貴,能否如愿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12月31日,柔宇科技(全稱: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遞交招股書,計劃赴科創板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柔性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當下,各大主流手機廠商相繼推出折疊屏手機,背后的柔性科技產業逐漸受到關注。而這家成立8年的科技獨角獸,儼然成為了一家明星企業。
天眼查顯示,自2012年成立以來,柔宇科技完成12輪融資,投資者包括深創投、IDG資本、基石資本、Alpha Wealth、中信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在完成最新的3億美元F輪融資后,柔宇科技的估值達6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88億元)。
招股書顯示,IPO前,作為實控人的劉自鴻直接持有38.61%的股份,中信資本和魏鵬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大股東,分別持股6.05%和4.97%。
目前柔性屏仍為新興市場,闖入這一領域的柔宇科技一直以來更是備受爭議。尤其是公司處于連年虧損狀態,似乎在考驗投資者們的耐心。柔宇科技的上市之路,能否一帆風順?
柔性屏起家,撐起2億元營收
在柔性屏這一新興市場,作為“后浪”的柔宇科技意氣風發闖入,并成功引起市場的關注。
柔宇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柔性集成電路技術,提供以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等柔性電子為核心的一整套柔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全柔性顯示屏、全柔性傳感器、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智能手寫本RoWrite柔記等。
憑借自主研發的產品,柔宇科技的營收在近三年持續走高。2017年,公司營收為6472.67萬元,2018年增長至1.09億元,2019年營收達到2.27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為87.26%。
(圖片來源:招股書)
柔宇科技一直采用B2B和B2C模式,分別為企業解決方案和消費者產品兩大板塊。過去B2B業務始終為第一大收入來源,不過比重呈下滑趨勢。2017年,B2B產品貢獻營收5275.8萬元,占比高達82.04%。2018年和2019年分別營收為6018.75萬元和1.31億元,比重明顯下滑,分別為55.30%和57.99%。
與此同時,柔宇科技加快了B2C產品的應用和落地,使得比重不斷提升。2017年,消費者產品的營收僅為1155.15萬元,占比17.96%。到2018年這部分收入上升到4865.61萬元,占比為44.70%。2019年進一步增至9475.12萬元,此時已接近億元規模,占比為42.01%。
(圖片來源:招股書)
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營收為1.16億元。其中消費者產品營收為8768.69萬元,占比攀升至77.98%。相比之下,企業解決方案的比重大大削減,僅帶來營收2475.94萬元,占比為22.02%。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柔宇科技的產能利用率較低,實際產量和銷量差距懸殊。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全柔性顯示屏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約為15.1%、31.2%和5.3%。
(圖片來源:招股書)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屏具有輕薄、透明、可折疊等特點,未來市場空間巨大,三星、京東方等都是OLED產業的領跑者。在智能手機的應用方面,可折疊柔性屏的發展前景可觀。
對于產能短板,梁振鵬表示:“一方面,產能有一定的爬坡期,而柔性顯示屏本身屬于高科技,生產技術難度非常大。另一方面,目前采用柔性可折疊屏幕的手機產品非常少,產品本身還不成熟,性能不夠穩定,且價格較高。總體而言,折疊屏手機市場還處于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大批量供應。”
對公司業務發展和估值等問題,記者聯系柔宇科技,截止發稿,未收到回復。
三年半虧損近32億元,何時能夠盈利
從踏入行業以來,柔宇科技就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然而在營收持續增長的背后,難掩公司持續虧損的現狀。
2017年,柔宇科技的凈利潤虧損達3.59億元。2018年虧損擴大至8.02億元。2019年,這一數字增長至10.73億元。2020年上半年,僅半年時間,柔宇科技虧掉9.61億元。
短短三年半時間,柔宇科技累計虧損近32億元,可見燒錢速度之快。
對于公司連遭虧損,柔宇科技在招股書稱,由于公司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銷售規模較小,且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在提示風險因素時,柔宇科技還表示,公司無法保證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上市后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
而從研發投入來看,柔宇科技可以說是毫不吝嗇。2017年至2019年,柔宇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60億元、4.88億元和5.86億元,規模持續擴大,分別占營收比重的247.87%、447.88%和258.25%。
(圖片來源:招股書)
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漲至5.83億元,占營收比重高達502.01%。這一數值遠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包括龍騰光電、和輝光電、視源股份等幾家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不超過10%。
柔宇科技選擇押注這條賽道,自然是看中柔性電子行業的發展前景。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目前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交通等領域對柔性電子技術的需求迅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球柔性電子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49億美元。
柔宇科技也較早做出了嘗試。2014年,柔宇科技開發出厚度僅有0.01mm、最小卷曲半徑僅有1mm的彩色全柔性、可反復折疊的顯示屏,并在2018年投產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此外,柔宇科技在2018年10月發布全球首款消費級量產柔性屏折疊手機FlexPai柔派,并在2019年第一季度出貨。
遺憾的是,早早推出折疊屏手機的柔宇科技,并未在當時掀起太大水花。此外,在巨頭云集的柔性電子產業,柔宇科技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在少數,包括面板制造廠商京東方A(000725.SZ)、深天馬A(000050.SZ)、維信諾(002387.SZ),全球手機廠商三星、華為和蘋果等。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目前國內生產OLED的企業較多,而柔宇科技入局相對較晚,正處在投入階段,且面臨虧損。對于柔宇科技來說,未來何時能夠實現盈利,縮小跟同行之間的差距,還是一個未知數。”
將大筆資金投入研發,柔宇科技付出了非比尋常的代價。從賬面上看,公司現金流也開始緊張。
從2017年至今,柔宇科技的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2017年,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3.58億元、2018年為-6.12億元、2019年擴大至-8.11億元。期間,柔宇科技主要通過股權和債權等融資渠道補充營運資金。
此次IPO,柔宇科技更是打算從144.34億元的募集資金,拿出半數為其“輸血”,即7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這筆巨額融資,是目前已上市的科創板個股中,僅次于中芯國際的募資額。
可見,對急需大量資金的柔宇科技而言,此番沖刺科創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嗷嗷待哺的公司,劉自鴻能否順利征服資本市場,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