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壽舉牌浙商銀行:險資入市兇猛,“野蠻人”卷土重來?
時隔多年,又一起保險公司舉牌商業銀行的消息吸引了證券市場的高度關注。
2020年12月30日,百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年人壽”)通過滬港通從港股市場買入浙商銀行H股股份,增持后持股變為22865.1萬股,持股比例從4.12%上升至5.02%。
作為東北地區首家中資壽險法人機構,百年人壽今年以來在證券市場頻頻出手。其在二級市場的舉牌動向、經營狀況廣受各方關注的同時,也令業界疑惑:為何舉牌方是百年人壽?又為何會選中浙商銀行?險資入市熱潮是否已經卷土重來?
舉牌浙商銀行H股
據官網介紹,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18日,總部設在浙江杭州,是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而百年人壽于2009年6月3日正式開業,總部在大連,是東北地區首家中資壽險法人機構。據公司官網介紹,公司注冊資本77.948億元,開業十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超過1400億元,總資產突破千億元。
百年人壽在證券市場多次出手,為何這次偏偏選中浙商銀行?浙商銀行的一位負責人解釋稱,“浙商銀行屬于12家股份行中的新兵,但是增勢強勁,股權結構比較分散,估值偏低,此次舉牌或表明百年人壽對我行股票持看好態度。”
在某上市券商的一位分析人士王平(化名)看來,近來,監管加大對螞蟻集團等互聯網公司的金融監管力度,則利好銀行股。
“當前銀行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攻守兼備,預計2021年整個銀行板塊整體資產質量平穩,流動性和信用環境將好于預期,由此帶來的相關投資機會值得關注。”該上市券商內部人士說。
一位保險資深行業人士也表示,監管部門對險企入市的管控尺度逐步放松,也是險資頻頻舉牌的原因之一。他表示,2020年以來,證監會開始鼓勵保險公司入股股權結構較好的上市公司,以進一步支扶實體經濟,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良性的資金。
5年后再度密集舉牌
這并不是百年人壽第一次因舉牌受到關注。
進入2020年以來,百年人壽在二級市場的投資力度不斷增加,科技、消費、醫藥等熱門板塊均有所涉足。
2020年一季度,百年人壽增持了恒為科技150萬股,占流通股比例1.37%;普利制藥234.62萬股,占流通股比例1.17%;劍橋科技130萬股,占流通股比例1.16%;恒順醋業500.35萬股,占總股本0.64%。
8月20日,百年人壽通過二級市場增持美凱龍股份,持有美凱龍3921.81萬股,合計持股比例超過總股本的1%。
此外,百年人壽還曾通過協議轉讓等方式獲取上市公司股權。2020年6月,顧家家居股東TB Home Limited將所持有的公司股份3616萬股(占總股本的6%)協議轉讓給百年人壽,轉讓價40.52元/股,總價款14.65億元。
王平認為,“百年人壽出手投資的企業,上半年大多經營表現不錯。該公司在二級市場頻繁進出,投資風格較為激進,建倉的時機稍有偏差就很容易套牢。”
險資曾于2015年前后掀起一場舉牌熱潮。彼時,以恒大、前海人壽等為代表的中小險企耗費巨資舉牌上市公司,謀求控股權,一度引發輿論熱議。在此期間,百年人壽就展現出其兇猛的投資風格。2015年5月,百年人壽買入勝利精密6912.5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5.93%,同年8月,百年人壽又陸續買入萬豐奧威4291.0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從三季度財報數據來看,隨著股票等投資規模的增加,百年人壽的投資收益顯著上升,進而拉動了營業收入的增長。截至2020年9月末,百年人壽的投資收益同比增長38.99%至68.94億元,同期該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535.71億元,同比增幅為6.17%。
不過,在投資收益回升的同時,百年人壽仍面臨償付能力較弱、股權穩定性差等諸多問題。2020年7月,評級機構聯合資信將百年人壽的主體評級由“AA”調整為“AA-”,“19百年人壽“債項評級由“AA-”調整為“A+”。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百年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6.39%,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2.25%,而三季度我國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2.5%,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0.5%。且2020年1季度、2季度,百年人壽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級。與此同時,該公司最新一次股東增資還停留在2015年9月,進一步對該公司的償付能力造成壓力。
此外,百年人壽逾六成股權已被質押,股權潛在波動性較大。截至2020年6月末,百年人壽共計53.7億股被質押,占全部股權的68.89%,包括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大連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在內的主要股東已將全部股權進行質押。
“2019年以來,百年人壽面臨多次股權變更但均未實現,未來股權變更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需關注對百年人壽治理架構、戰略規劃、團隊穩定性等方面可能造成不利影響。”聯合資信在對該公司的一份評級報告中評論稱。
險企舉牌熱潮又來了?
事實上,活躍于二級市場的百年人壽并非個例,2019年下半年開始,險資舉牌的步伐逐步加快,到了2020年,險資布局權益市場的積極性到達了一個高峰。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險資舉牌次數已達20余次,達到2017年來的最高值。
多位行業人士認為,此次舉牌熱潮,體現出如下特征:舉牌標的由A股瞄向H股,青睞于高投資回報率的大盤藍籌;舉牌方由中小險資向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等大型險資轉變,舉牌目的以長期資產配置、財務投資為主,更加注重長效性和穩定性。
“H股相較于A股股價更低,股息更高,當前正值分紅季,險資加大舉牌力度,可以享受到更高額的股息。”王平表示,“在利率下行,債券和類債等非標資產收益率下降,信用風險持續增長的背景下,險資增配權益性資產的需求增強,預計未來會有大量的險資低價買入,配置優質上市公司股權。”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險資舉牌熱潮,更多是在港股市場上的持股比例超過5%,而非總股本的5%。
“浙商銀行在港股的流通股票共計45.54億股,百年人壽所持有的5.02%股股份,建立在港股基礎上的,而非總股份數,因此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舉牌行為。”上述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便表示。
AI財經社注意到,此次險資舉牌熱潮卷土重來,系政策暖風重現、行業準則調整、權益市場回暖等因素共同推動。
2020年以來,銀保監會已出臺多項政策,頻繁釋放險資入市的信號。7月17日,監管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放開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其中最高可達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45%。11月13日,監管下發《關于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取消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建立“負面清單+正面引導”機制。同年10月,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袁序成稱,鼓勵保險資金加大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支持保險資金通過新股配售、戰略增發、場內交易、資管產品等方式投資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根據監管要求,2021年保險公司要開始實施會計新準則。業內人士分析,由于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在確保一定收益率的前提下,險企增加長期股權配置有助于穩定投資收益,平滑利潤表波動。
受到2020年新股發行數量顯著增多影響,權益市場呈回暖趨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10日,險資參與新股首發網下配售動用資金規模達5.09萬億元。中信證券認為,權益市場黃金十年已經開啟,“未來在資管新規約束下,理財等類固收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不斷下行;‘房住不炒’政策定調下,房地產的投資屬性顯著下降,權益資產的相對吸引力將顯著增強。國內居民部門的資產配置中,權益資產的占比將趨勢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