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上市的穩健醫療:2次進化,3大品牌,成就755億市值棉花王國
新冠疫情暴發,讓很多人“發現”了穩健醫療,其董事長兼總裁李建全也成功“出圈”。
最開始,人們感受到的是電視機鏡頭下醫護人員口罩上頻頻出現的“winner”商標;
接著是李建全在2020年1月27日發出的那份廣為流傳的微博公開信:《這些天,穩健醫療做了什么》;
到了9月17日,穩健醫療登陸創業板后,其市值一路高歌猛進,靚麗的財報業績吸引了無數投資人艷羨的目光。
乃至到2020年年底,各種獎項襲來,李建全卻出乎意料地選擇了低調。對于過去的這一年,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他只說了一句:“能平安渡過2020年的企業,都是很幸運的。”
有人說李建全“大器晚成”。現年67歲的他,在近30年創業的創業生涯里,一直慎始而敬終,將“穩健”二字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直到2020年才“出圈”。
但李建全認為自己是革新者,他說,“不要去紅海里拼命廝殺,要靠技術和模式,不斷創造更多的藍海。”
從1991年成立穩健醫療;到2009年推出新品牌全棉時代;再到2019年,李建全又亮出了第三個新品牌——“津梁生活”。盡管十年磨一劍,但每一次轉身李建全都踩準了時代的節拍。
在一些投資人眼中,常年堅持跑步,吃飯只吃7分飽的李建全,是一個自制力很強的人。而在穩健醫療的很多同事看來,整天吃公司食堂、穿公司制服、背著雙肩包自己開車上班的李建全,樸素得簡直不像一個上市公司的大老板。有員工吐槽他,“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工作,他唯一的休閑就是跑步。”
在接受這次采訪之前,李建全的行程安排非常滿,會議與采訪的時間精確到分鐘,李建全也對《中國企業家》說,“假設我哪一天休息,我也要讓自己趕快找點事做。萬一找不到什么事做,面試一個人也可以啊!”
每年李建全都會帶領員工去深圳周邊進行十公里翻山跑。對于穩健醫療的高管來說,他們的壓力在于,面對一個年齡比自己大許多的老板,如果每天上班的精力比不上,那跑步總不能也跑不贏吧。
十年磨一劍
攝影:米娜
從深圳北站出發,往東北方向驅車20分鐘左右,就能到達位于龍華區的穩健工業園,李建全創辦的穩健醫療總部就在這里。龍華區地處大灣區腹地、深圳中軸,是有名的制造業中心,富士康、利亞德、長安汽車都在這里投建了工廠。
從外觀來看,穩健工業園與上述其他制造業工業園并無二致:每棟樓的樓層不高,四周環繞著南方特有的高大棕櫚樹。全棉時代和穩健醫療的辦公樓位于同一棟,樓的左右兩邊分別展示著這兩個品牌的標志。在2020年雙11電商購物節中,全棉時代線上線下全渠道成交額突破6.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60%。
創立于1991年的醫用敷料品牌穩健醫療,和創立于2009年的日用消費品牌全棉時代,都是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即“穩健醫療”公司”)旗下品牌。不同的誕生年代和品牌定位,造成了兩個兄弟品牌的強烈反差。
2019年7月,穩健醫療還推出旗下第三個品牌——“津梁生活”,意在打造覆蓋美妝、個護、運動等的健康美麗生活需求的一站式零售平臺。
成立近30年,穩健醫療發生了上述兩次重要的進化:從2B到2C、從自營到平臺。2020年9月,這家公司在創業板實現上市。截至12月23日,穩健醫療的股價達到176.96元。按此股價算,穩健醫療的市值超過755億元。
穩健醫療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的發展路徑與強生和云南白藥頗有相似之處,強生起步于外科手術耗材,憑借嬰兒爽身粉切入到消費品領域。云南白藥憑借傷科中藥的品牌優勢,通過與止血愈傷定位相契合的牙膏切入日化領域。
云南白藥的市值約為穩健的2倍,強生的市值則已高達近4000億美元。穩健醫療是在對標云南白藥和強生嗎?
當把這個問題拋給李建全時,他給了否定的答案,“我們不對標。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哪家企業跟我們的商業模式一模一樣。我們就是要做成不一樣的企業,不去紅海里拼命廝殺,而是靠技術和模式,不斷創造更多的藍海”。
兩次進化
穩健醫療以醫用敷料業務起家。醫用敷料作為傷口處的覆蓋物,在傷口愈合過程中,可替代受損的皮膚起到暫時性屏障作用。該領域的產品包括傷口護理產品(如紗布、繃帶)、感染防護產品(如口罩、防護服)及消毒清潔產品(如棉簽、棉片)等。
在此次上市之前,穩健醫療的醫用敷料同行——振德醫療和奧美醫療,已分別于2018年在上交所、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在盈利能力上,穩健醫療遠超后二者。以2019年為例,穩健醫療、振德醫療、奧美醫療的營收分別約為45.7億元、18.6億元和23.5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5.5億元、1.6億元和3.3億元。
這背后最關鍵的原因在于,與振德醫療和奧美醫療不同,穩健醫療早已不再是一家單一的醫用敷料企業。在招股書中,穩健醫療對自己的定義是,以棉為核心原材料,主要從事棉類制品的研發、生產、銷售,覆蓋醫療衛生、家庭護理、家紡服飾等多領域的大健康領軍企業。
除了醫用敷料,穩健醫療近年來還有兩大收入來源——健康生活消費品和全棉水刺無紡布。前者包括棉柔巾、服飾等紡織類消費品;后者則作為工業中間品向家庭護理、醫療器械、工業擦拭等領域的下游生產商進行銷售——這正是全棉時代品牌旗下的產品。
李建全將全棉時代視為他的第二次創業,創業契機是他在創立穩健醫療后遇到的痛點。
彼時,紗布一直是醫用敷料中最頭疼的產品。因為紗布是由經緯線編織而成,在裁剪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紗頭和絨毛,即便是一根小小的紗布線頭掉進患者的器官內也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甚至感染。
“醫療產品出現問題都是不應該的。對公司來說,產品出問題的概率可能只是萬分之一,但對受害者來說,卻是百分之百”,李建全說。
2003年,穩健醫療啟動相關技術研究項目。研發團隊走訪了法國、意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發現一種化纖水刺布技術能夠做到不產生絨毛,把該原理運用在醫用產品上,完成了中西結合的技術和設備研發,開發了“全棉水刺無紡布”的專利技術。后來,該技術在全球30余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專利授權。
然而,“全棉水刺無紡布”在推向醫療市場時,遇到了醫療法規難題:醫療產品在所有國家都要有明確的藥典標準和相關法律規定。比如醫用紗布藥典規定了經緯密度和紗支,而全棉水刺無紡布是一次成型,根本不用紡紗和織布環節,因此在沒有修改標準前根本就不可以對醫用銷售。
在國內做技術推廣的過程中,李建全發現,衛生用品、家庭護理用品同這項技術和產品結合的可能性很大,這類產品對污染菌的控制、產品柔軟度有一定的要求。而穩健醫療的全棉水刺無紡布每一個生產過程都在醫用生產車間完成,確保沒有雜質,初始污染菌量也控制在低水平。
彼時市場的情況是,衛生巾、嬰兒尿褲、濕紙巾等產品都打出“棉柔”的標簽,但多數用的是化纖無紡布做材料,高品質的全棉用品領域存在市場空白。
李建全決定將“全棉水刺無紡布”這一專業醫療領域技術,用于民用消費領域。2009年,全棉時代誕生,成為國內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擁有醫療背景的全棉生活用品公司。
攝影:曾靖
招股書顯示,全棉時代已完成主要包括天貓、京東在內的第三方電商平臺布局,并重點打造了全棉時代官網、APP和小程序等自營線上渠道。同時,截至2019年末,全棉時代已在全國50余個重點城市的中高端購物中心開設247家線下門店,棉柔巾等核心產品已進駐華潤萬家、永輝超市、沃爾瑪等主流線下渠道的約5000個網點。
在完成2B到2C的業務拓展后,穩健醫療在2019年再次迎來重大進化——創辦津梁生活,從自營模式延伸到平臺模式。“我們希望從全球甄選一些天然和舒適的產品,為消費者實現健康和美麗的有機統一”。李建全稱。
目前,津梁生活已經在4個城市布局了6家線下門店,涵蓋美妝、洗護、香氛、運動、家居、食品、保健、茶飲八大產品專區和4000多個品類。同時,這些產品也在線上官網渠道進行銷售。不過,津梁生活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營收沒有計算在2019年的財報中。
保守和克制
2019年底暴發的新冠疫情,讓所有人始料未及。加上相關工廠因春節放假而停產,一度產生巨大的抗疫物資缺口。
在此情況下,各大企業紛紛增產或轉產防疫物資。如比亞迪、廣汽集團等生產口罩,美聯新材、安諾其生產消毒液等。其中,比亞迪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就建成了130多條口罩生產線,口罩日產量達到500萬只,成為全球最大量產口罩工廠。
這多少讓人意外。與比亞迪相比,人們對全球最大量產口罩工廠的期待,顯然更容易出現在穩健醫療上——它才是在口罩領域深耕了數十年的行業龍頭。
李建全坦陳,從疫情暴發至今,穩健醫療在產能擴充上比較保守,產能僅擴大了10倍。在他看來,這種保守是出于“真正的責任和擔當”。
“如果我們不把質量控制得那么嚴格,產能肯定可以擴更大。但我們畢竟是‘穩健’醫療,‘穩健’醫療一定是確保能救死扶傷的。一旦質量出了問題,我們的品牌也完了。”他說。
這種出于質量考慮的保守和克制,始終貫穿于穩健醫療的發展。
李建全回憶,2009年全棉時代創立后,先在深圳開了3家線下門店,但生意都不太好,主要原因是產品價格太高,消費者難以接受。
2009年~2010年,正值中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一段時期,線下品牌建設電商渠道正在成為趨勢。李建全也看到了這個趨勢,并在全棉時代品牌建立伊始,就定下了要做電商的想法。但具體怎么做才是正確之道,和大多數在電商領域剛起步的傳統品牌一樣,李建全也不知道。
為此,李建全曾聘請了一位電商專家給自己上課。對方建議他,“你應該針對電商專門設計差異化的產品,包裝、數量、甚至質量,都可以和線下門店不一樣,這樣成本不會太高,方便打折。”
李建全聽后很吃驚:“如果消費者在線下看你的產品覺得好,去線上下單,結果你線上線下的產品質量不一樣,這不是欺騙消費者嗎?這是不負責任的!”
幾輪辯論下來,這位專家不僅沒能說服李建全,還被氣跑了。
在這個過程中,李建全也逐漸認識到,在電商這塊,平臺商和品牌商的不同之處:平臺商可以燒錢,而品牌商逐漸建立起自己在消費市場的信譽才是長久之路。于是,李建全為全棉時代定下了“堅持線上線下同款、同質、同價,并以線下店帶動線上流量”的發展策略。
虧損4年后,全棉時代終于在2014年首度實現盈利。同年年底,穩健醫療引入了紅杉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
“全棉時代經過前幾年的打磨,已經逐步成形,我們認為它會是一個可以引領消費升級的新品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劉星告訴《中國企業家》。對于李建全堅持的“質量優先于利潤、品牌優先于速度、社會價值優先于企業價值”的經營理念,劉星也表示高度認可。
曲折上市路
“把公司帶上市一直是我的愿望”,李建全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一家公司變成公眾公司后,員工就不會認為是在給老板打工,而是為社會打工。尤其是當員工持股后,他們也是在為自己打工。
當穩健醫療走過初創期進入第二個十年,李建全覺得,是時候實現上市愿望了。但彼時穩健醫療營收規模小、利潤也低,很難在中國境內上市。于是,李建全決定尋求國外上市路徑。
招股書顯示,2005年,穩健醫療通過與OTCBB(美國場外交易系統,由全美券商協會管理的一個交易中介系統)掛牌公司LVRC換股,得以在OTCBB掛牌。2009年和2010年,穩健醫療先后轉板至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是中國醫用敷料行業內首家獲得國際主流資本市場認可的企業。
“資質審查嚴格,對市場監管較為規范,在美上市讓我們學到了不少法人治理機制、國際化企業管理一類的知識。保持接觸國際先進管理理念以及資本運作方式,對于規范公司治理和公司的長遠戰略發展都有不少益處。”李建全稱。
從大環境來看,中概股在資本市場并非一帆風順。2010年6月開始,渾水、香櫞等做空機構頻繁發布對中概股的質疑報告并大舉做空。同時,財務造假丑聞引發美國證監會展開對上百家中概股的調查。
一系列事件的持續發酵使中概股遭遇近三年的信任危機。2010年~2012年,盡管有優酷、土豆、世紀佳緣、搜房等公司登陸美股,但主動私有化、被并購和被迫退市的中概股多達36家。
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資本市場相關政策日趨利好中小企業。2012年,李建全又做了一個重大決定:讓穩健醫療退回國內上市。“越早從國外退市,付出的代價越小。”
在納斯達克短暫上市2年后,穩健醫療于2012年底私有化退市。
2016年3月,穩健醫療向上交所遞交了招股書。2017年9月,證監會主板發行審核委員會(簡稱“發審委”)會議召開,宣布穩健醫療首發暫緩表決。一個月后,證監會再次宣布穩健醫療首發未獲通過。
這讓市場頗為震驚。此前,因2016年凈利潤達到4.1億元,穩健醫療一度被市場寄予較高期待。
證監會公告顯示,發審委較為關注該公司在美國終止上市及私有化交易中,實際控制人用于收購股權的資金來源是否合法合規,以及私有化回歸A股的具體原因及其商業合理性等問題。發審委還指出,穩健醫療在規范運作與內控方面存在問題,存在較多會計差錯,報告期內接連受到十六起行政處罰。
2017年10月31日下午,在證監會發布穩健醫療上市被否公告之前,李建全就得知了消息,心情沉重。“過去的三年,我們許多同事為上市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艱辛”,他稱。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和領航員,李建全很快調整了這種負面情緒。“企業的本質是能夠為股東、為社會創造價值,具有核心的競爭力、生命力、創新力。企業要永續經營,上市不是唯一途徑”,當天晚上,李建全在寫給全體同事的郵件中強調。
李建全這么說,或許是出于穩定軍心的需要,但他最初的上市愿望沒有動搖。
2019年12月,穩健醫療再度向證監會提交申請,擬在深交所創業板市場IPO。直至2020年7月,創業板上市委的審核結果顯示,穩健醫療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盡管李建全如愿再次實現上市愿望,創立的三個品牌也漸入佳境,但這位企業家仍有著強烈的危機感,生怕自己落后了。李建全說,無論公司發展到什么階段,自己的這種危機感始終都在。
猜你喜歡
名創優品遭做空后,又被棉制品獨角獸告了
近日,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新增開庭公告,被告為名創優選科技(廣州)有限責任公司、安慶市嘉欣醫療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濟南高新開發區瑞七文百貨商店等。曲折上市的穩健醫療:2次進化,3大品牌,成就755億市值棉花王國
從1991年成立穩健醫療,到2009年推出新品牌全棉時代,再到2019年亮出第三個品牌——“津梁生活”,穩健醫療十年磨一劍,每一次轉身李建全都踩準了時代的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