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穩健醫療到全棉時代,李建全做對了什么?
1
自找和不得不承受的“苦”
1957年,李建全出生在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團陂鎮的一個小村莊,在填飽肚子都困難的年代,父母還是從牙縫中擠出錢送他去讀書。
他說父親是一個“斗笠”般的人,天塌下來也能樂呵呵地頂著,想辦法讓家人過得更好。雖然自己都吃不飽,但母親對借東西、乞討的人,卻從不吝嗇,她貧苦的生命閃耀著光輝。
因此,在學校只能吃白米飯充饑的李建全,也積極豁達。他說最喜歡在別人結婚時幫忙抬轎子,因為那樣可以吃到他最喜歡的魚丸。
1976年,很多農村小學辦起了中學班,但老師從哪里來?這些小學老師在教室里不敢出聲,沒讀過初中的李建全卻大膽舉起了手。
“沒有我吃不了的苦”,他借來教科書開始熬夜自學,一年之內,他高壓學完了3年的課程,且一個人身兼數理化三門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面對這次逆天改命的機會,李建全卻犯了難。
彼時他接手的這波孩子,還有一年就要中考了,對于窮人家的孩子,成績就是命。如果他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備戰高考,這些孩子的成績就沒有保證了。最終,他選擇了難度更小的中專。
白天講課,晚上熬夜備課、改作業,等備戰自己考試的時候往往都是深夜了。李建全感慨:“我這一輩子都是睡覺少,老得快,與那個時候是有關系的?!?
1978年,李建全考取了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今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他的31名28名考取高中,升學率排團陂片區第二名。在自我和他人之間,他總算是做到了兩全,跟兒時的“苦”終于可以揮手告別了。
3年畢業后,李建全被分配到了湖北省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端上了“鐵飯碗”。作為中國第一批從事外貿出口的人,跟外國人接觸才發現自己“根本聽不懂”。他只能讓對方“說慢點,我先記下來”。
但面對壓力,李建全卻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他每天早晨背60個單詞,每天讀英文原著,短時間就啃下兩本大學英語書。維生素、抗生素、黃連素等專業術語,阿姆斯特丹、漢堡等歐美主要港口,甚至每一類產品的到岸價格,李建全做到了爛熟于心。
他逼自己用英文打字機發函文,“錯一個字母就要重來”,不知道打錯了多少張紙的他,在無數個深夜慢慢走向了曙光。
他結婚用時半天,做手術也就請三天假,每天都是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的人,沒有休過一天年假……就這樣跟自己較勁,跟自己死磕的人,很難不成功。
廣交會上,別人還在拿著價格本翻找,他已跟外商侃侃而談,談判室外總有歐美客戶排隊等候。
作為談判能手,1982年,李建全進入新成立的醫療耗材科,擔任科長。能帶好畢業班的李建全,同樣用4年時間,把公司“最小科室”做成了“最大科室”。
然而,他等來的不是肯定和褒獎,而是排擠打壓,他甚至被調離了醫用敷料科。
如果回看生命,這個令人心寒的挫折,卻是李建全生命中“用心良苦”的禮物。
1989年,曾經把出口業務交給外貿公司的工廠開始自營出口,改革開放暗流涌動。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摔掉鐵飯碗絕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工作不順心、成長無門的李建全,卻被命運推了一把,他交上一紙辭呈,直奔廣東珠海。
2
下海“討苦吃”
從曾經的干部到跑斷腿找工作,他終于在廣州一家做國際貿易的私企安頓下來。李建全說這是他人生最壓抑的一段時期。工作近兩年,老板沒有跟他說過一句話。
1990年,老板終于說話了,卻是宣布公司要倒閉了,大家各奔前程吧。
34歲的李建全,在遍地年輕人的廣東就是個燙手山芋。除了自己當老板,他幾乎別無選擇。
曾經出國看到醫用敷料的廣闊前景,給了他信心。為了做出口貿易,他借用珠海一個國營紡織廠和香港朋友的名義,成立合資公司——珠海穩健公司,寓意“穩穩當當做事,健健康康做人”,從醫用敷料出口做起。

1991年,一臺打字機,一間辦公室,兩三個人,李建全開始為國際知名醫療器械廠商提供代加工服務。
最初,他只是從廠家進貨賣到國外。但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動不動就要被索賠,在客戶面前慚愧得抬不起頭的日子,李建全不想再過了。中國的醫用敷料被稱為“rubbish(垃圾)”,這樣的貶低讓李建全既憤怒又羞愧。
1992年,他建起了一個30多人的小廠。
甭管賺不賺錢,先要不打絲毫折扣地保證質量,這是他建廠的目的,也成了他獲得顧客信任的基石。1996年,他主動引進iso質量認證技術。2001年,穩健醫療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醫用敷料出口企業,為他2003年在非典中轉內銷和立功奠定了基礎。
因為出口貨物大都從深圳港走,2001年,李建全決定將企業遷到深圳。這次搬遷讓他靠近了華為、富士康,“見賢思齊”的李建全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認知變化:“看到89年成立的華為,我很慚愧”。
在巨大的創新氛圍之中,穩健醫療也開始謀變。
掌握著話語權的國外品牌,年年逼著他們降價,不降價就不買。李建全忍不住自問:為什么我們要跟他做OEM?

處在“微笑曲線”利潤最微薄的制造端,他忍不住向曲線的另兩端張望:研發和品牌。
李建全開始跟自己較勁。
3
跟自己較勁
李建全喜歡跑馬拉松,從幾公里到半馬,這是一個與自己較勁的游戲。
跑步時他不聽音樂,劃過耳際的風聲、堅實地踏出的腳步、一路變換的風景,還有對自我紀錄的刷新,讓他異常興奮,這是一個不斷提升信心和力量的過程,也是一個考驗戰略定力的過程。
人生的馬拉松,這一局他要挑戰的是微笑曲線的兩端。
2003年,非典的到來讓國內口罩和醫用敷料告急,穩健醫療借勢推出“Winner”自有品牌醫用敷料,投向國內市場,開始了品牌化運作。
挑戰微笑曲線另一端的機緣,來自一次手術。
他接受疝氣手術后,每逢陰雨天傷口就隱隱作痛。經了解,這跟醫用紗布掉紗頭或絨毛脫落引發的感染有關,發現了這個痛點的他決定“跑起來”。
2003年,他開始搞研發。
一個雙肩包、一雙腿,輕裝上陣、單槍匹馬的他走過法國、意大利、德國,尋找不落紗頭和絨毛紗布的技術解決方案。
兩天兩夜往返中國和這些國家,對他來說習以為常。在德國工廠他曾經待了18個小時,逼著他們做了21次試驗,最終找到了“全棉水刺無紡布”方案。他迅速在歐、美、日等幾十個國家完成了專利注冊。
接下來就是量產的問題。
2003年,李建全開始在歐洲尋找生產設備。恰巧一位意大利供應商也是馬拉松愛好者,跟李建全跑了兩次比賽,他決定180萬的設備108萬賣給李建全,他說:“跑馬拉松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我愿意與你合作?!?
就這樣,歷經3年,把中國的、國外的設備自己組裝起來,2156次實驗,消耗537噸棉花,2005年“全棉水刺無紡布”終于量產成功了,不但不脫毛,還能將紡紗織布的時間從最初1-2個月縮短至2-3天。
本以為前方就是一馬平川,誰料前方的路卻幾乎被堵死。
無紡布不是紗布,它不符合紗布的醫療標準,所以沒辦法賣!數億元研發資金已經投入,湖北黃岡的“全棉水刺無紡布”馬上下線,怎么辦?
這場馬拉松要“撞墻”了?
要跑完全程,就要在“心理撞墻”時安撫好自己,保持平常心,努力了就好。他開始不停地為自家全棉無紡布找出路,一次飛機上過敏性鼻炎的他用自己家的產品擦鼻涕,輕柔綿軟的膚感讓他突然有了新靈感。
先求完成,再求完美。既然醫療敷料比較難,為什么不先走更簡單的大眾消費市場?無論哪條路,跑通才是第一要務。
就這樣全棉時代誕生了,醫用耗材和C端消費業務之間的窗戶紙被捅破了。在遭遇不連續性的關鍵關口,它用自我破壞的方式尋找新生。
4
不連續性的自我破壞:全棉時代
這時,李建全已經52歲了,他依然堅持跑步,堅持每天100個引體向上、100個俯臥撐。相比之下,更難的是他要“跑”的新業務。
雖然之前有穩健品牌,但全棉時代卻是一個不連續的、自我破壞式的“重新歸零”。穩健有成熟的市場、成熟的產品、成熟的渠道,全棉時代卻是一片荒地。
首先,要找到PMF(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他們決定從母嬰市場入手,從棉柔巾做起,最大化積蓄品牌勢能,然后慢慢到紗布的毛巾、浴巾、嬰兒被。與人類共處了7000年的棉花,想要贏得用戶的心并不難。
但在一片沒有路的荊棘之地奔跑,必須有穿越“欺騙性失望區”的耐心和勇氣。
其次,全面建立To C的組織和能力,包括渠道、銷售團隊、庫存管理等等。
想要跑贏比賽,最佳的速度既不是快也不是慢,但最佳速度到底是什么?
2009年,全棉時代一口氣開23家,第二年一口氣關了8家,虧了3000多萬。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4年共開了90多家店,關了20多家,虧損了2個多億。
2012年,全棉時代搭建了自營B2C網站,試水電商,結果慘不忍睹,一年才賣970萬元,虧損2300萬元。
幸運的是,全棉時代終于試出了最佳速度。
2013年起,全棉時代5年蟬聯天貓雙十一母嬰用品行業第一,線上銷售走通了。通過對店鋪進行本地化管理,對中頻、高頻、低頻消費進行不同促銷,推動門店坪效最大化。門店評審、供應配送規律總結,一系列的試錯調整之后,全棉時代在第5年——2014年8月開始盈利。
這幾年是穩健非常難熬的日子。
2010年,穩健醫療曾在納斯達克上市,表現很一般,2012年退市了。全棉時代的苦熬,團隊的分歧不少,但李建全知道要跑就必須戰略堅定、力排眾議,“不求一時之快,重在堅持、看準目標,堅持到底”。
2011年,穩健公司起草的“全棉水刺無紡布”國家標準終于發布,醫用敷料的這條路算走通了。
10余年摸爬滾打,全棉時代最終突破轉型困境,在全國擁有200多家門店,年營收達30億。習慣了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跑,李建全一直堅持“營銷不能太多,會失去科技創新的動力”,想要跑得遠自身實力才是王道。
正因如此,直到今天李建全的工作應酬幾乎是零,“吃飯就是食堂的工作餐”,還是死磕自己更讓他覺得踏實。
5
升華
到此為止,穩健醫療和全棉時代都不過是商業社會的驚濤駭浪中,一個略有知名度的小故事。但2019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穩健開始變得與眾不同。
“做了30年口罩,我從沒想到口罩的市場會這么大!”這是李建全的感慨。
不知為何,口罩的需求如洪水般撲來,原料的價格也一路飛升。2020年1月20日,本來等著生產完新年備用物資就放假的員工們,卻突然從工廠的廣播里聽到了李建全幾乎哽咽,卻鏗鏘有力的聲音。

“不要放假!”“我們不帶頭,還有誰去做這個貢獻?”……湖北省是穩健醫療的主要生產基地,那些拿命在前線救死扶傷的醫生,正在等他們的防護設備。
吃完年夜飯,揮淚告別家人,公共交通已經停止的武漢,穩健的員工跨越大橋,徒步5小時回歸“戰場”,從這里走出了武漢最緊要關頭70%的口罩和70%的防護服。
“21號原料價格已經炒得很高了”,李建全作為行業會長做了一個決定:“穩健產品不漲價!”要把聲音喊出去,要給同行帶好頭。
醫療物資的緊缺和原材料的價格漲了幾十倍,但穩健的終端價格一直沒有漲價?!叭瞬回撉嗌?,青山定不負我”,穩健的爆紅讓李建全的財富在1年里增長了10倍。
2022年上半年末,“winner穩健醫療”醫用敷料已銷售至全球110余個國家,進入國內4000多家醫院和近14萬家藥店。穩健醫療收入從2013年的12.72億元(其中全棉時代1.4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13.51億元(全棉時代40.55億元)。
雖然如今,疫情過去,穩健的業績有所回落,但它的品牌被更多人熟知也是個不爭的事實??恐罱ㄈ捻g勁,一路奔跑的穩健,雖然也走過彎路,但心里裝著別人,能踏踏實實戰勝自己的企業,不一定跑得快,一定能跑得遠。
穩健的身上帶著濃烈的李建全的個人印記,從一個醫用敷料業行業龍頭到未來世界領域中的佼佼,李建全要教會穩健跑馬拉松,更要學會放手讓穩健超越李建全。
猜你喜歡
名創優品遭做空后,又被棉制品獨角獸告了
近日,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新增開庭公告,被告為名創優選科技(廣州)有限責任公司、安慶市嘉欣醫療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濟南高新開發區瑞七文百貨商店等。曲折上市的穩健醫療:2次進化,3大品牌,成就755億市值棉花王國
從1991年成立穩健醫療,到2009年推出新品牌全棉時代,再到2019年亮出第三個品牌——“津梁生活”,穩健醫療十年磨一劍,每一次轉身李建全都踩準了時代的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