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大王術后腦死亡:昏迷前曾大呼被騙,醫院地處“醫療特區”
今年8月,《南方周末》以《“賭一把”,去博鰲看病》為題,介紹地處國內“醫療特區”、聲名漸起的博鰲超級醫院。數月后,這家醫院卻因一名傳奇企業家的腦死亡,站上風口浪尖。
據報道,該企業家名叫李大紅,是湖北知名企業家、金龍泉啤酒創始人,人稱“啤酒大王”。今年9月,李大紅因聽力下降,赴海南省博鰲超級醫院,做“右耳聽神經瘤切除+耳蝸植入”手術。
在其家人看來,該手術難度不大,風險不高,但在手術后不久,11月10日,李大紅被宣布腦死亡。令家屬感到驚訝的是,病例上李大紅被寫為“患兒”“先天性耳聾”,病例上同一醫生的簽字筆跡明顯不同,且李大紅昏迷前,曾大呼“我上當受騙了”,之后昏迷至今。
據上游新聞報道,“患兒”等表述系書寫病例時犯低級錯誤所致,博鰲超級醫院愿意給予李大紅家屬補償,但截至目前,雙方尚未就補償數額達成一致。
國外新藥,這里先用?
有人疑惑,知名企業家為何遠赴海南,在一家成立不久的“雜牌”醫院手術?實際上,這家醫院成立時間不長,但來頭并不小,一度有“國內最牛醫院”之稱。
醫院的“超級之處”,在于先行區的特殊待遇。2013年,國務院批準設立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并授予先行區九條先行先試政策,被業界稱為“國九條”。
2018年,“國九條”政策落地,在博鰲鎮特定空間內,允許使用國際最前沿,但未在國內上市過的新藥品、新器械及新疫苗。得益于該政策,一些按正常流程,引進國內需要數年的藥品設備,最快兩個月,就能送達先行區。
在此背景下,2018年4月,博鰲超級醫院正式開業,吸引李蘭娟等頂級專家團隊入駐。5月,中國內地首針HPV九價疫苗在博鰲超級醫院接種,令之聲名大噪。
有業內人士稱,博鰲超級醫院瞄準的是具有出國看病需求的人群,通過中外藥品同步使用,將境外就醫的患者留在國內。
據《中國高凈值人群跨境醫療健康白皮書》,近年來,我國赴海外就醫人群日漸增多。2015年,中國跨境醫療的市場規模為89億元,預計2020年跨境醫療的市場規模會達到581億元,年預期增長率可達50%。日本、美國、德國等均為海外就醫重要市場。
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博鰲超級醫院投資建設方、海南第一投資集團董事長蔣會成態度頗為樂觀:“過去的初心是海南人民大病不出島,現在希望做到大病赴島,服務全國乃至東南亞。”
信任危機何解?
但在美好設想背后,博鰲的先進嘗試也不乏爭議。
其中最受質疑的,就是監管問題。有媒體援引藥品法規專家稱,強大的產業與強大的監管,缺一不可。2019年4月,海南博鰲一家醫院,被曝無資質接種不明來源的宮頸癌疫苗,這批HPV疫苗或為境外走私進入,或系“黑作坊”仿制,兩者都屬違法的“假藥”。
還有醫藥界人士表示,許多國外創新藥物未經中國藥監部門全面評審,也未在本土人群身上大規模使用,使用時存在一定風險,需要審慎對待。
此外,作為中國第一家社會辦醫的平臺型營利性醫院, 據天眼查App信息,博鰲超級醫院由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投資有限公司、海南成美國際養老康復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2018年8月,上市公司靈康藥業發布公告,以1億元現金,收購海南省腫瘤醫院有限公司持有的成美國際25%股權。交易完成后,靈康藥業間接控股成美國際下設的 “博鰲超級醫院”、海南成美國際養老康復中心有限公司。
社會資本參與,又被上市藥企攬入懷中,外界對超級醫院寄予厚望之余,不免感到擔憂。在今年7月的媒體報道中,疫情期間國際航班受阻,但博鰲超級醫院仍患者寥寥,并未出現海外就醫團轉投海南的現象。
據海南省政府新聞辦數據:2019年,先行區全年接待醫療旅游人數約7.5萬人次,同比增長134%,但就醫人數仍不及一家縣醫院。
還未贏得信任,便遭遇公開控訴的超級醫院,接下來或要在平息信任危機方面下大功夫。
猜你喜歡
“茅臺”建醫院投入19億、主任醫師年薪60萬,看病能平價購酒嗎?
繼茅臺學院、茅臺機場之后,茅臺又要跨界建醫院了。近日,貴州茅臺集團宣布,旗下茅臺醫院(遵義醫科大學茅臺醫院)將于2021年6月正式建成投用,總計投資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