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網聯技術速度放緩,到2025年L2L3級新車達50%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發布,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布局時間表也延伸到2035年。不過,對2025年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抱有執念的粉絲可能要失望了。
11月11日的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正式發布。據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介紹,該報告由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牽頭組織,超過20家整車企業、20家高校及科研單位以及包括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共計百余家參與者。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將智能網聯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發展期2020-2025年、推廣期2026-2030年、成熟期2031-203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L2級和L3級新車將達到50%,到2030年超過70%。
同時,到2025年我國PA級、CA級(交通擁堵、高速公路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銷量超過50%,C-V2X終端的新車裝配率將達到50%,2030年左右HA級自動駕駛(高速公路高度自動駕駛)實現規模化應用,2035年以后FA級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乘用車開始應用。
無論發展階段頂層設計,還是商業化落地時間,都釋放出自動駕駛技術更加務實的信號。2016年的1.0版本曾認為,當時已經是輔助駕駛推廣期,到2025年實現高度或完全自動駕駛。
對此李克強表示,正是注意到智能網聯汽車的現存技術短板,新報告在2016年發布的《智能網汽車技術路線圖 1.0》基礎上,參照歐美等國智能網聯產業最近進展與趨勢,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實現程度和實施效果進行了新的評估。
這也與中國下一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高度契合。1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提出,要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其中智能網聯的目標是:到2025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到2035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文 |AI財經社 宋家婷 編 | 張碩)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