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花式“排兵布陣”,電商混戰加長版“雙11”
“原本是發一次貨,現在發兩次貨了,對于倉庫、物流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需要去提前規劃好場地等。”林清軒互聯網營銷負責人周磊告訴獵云網,政策改變之后,就是看商家誰的動作更快,比拼的是速度。
隨著雙11變成“雙節棍”,面對后疫情時代的消費需求變化、更多的電商平臺及更加豐富的營銷玩兒法,也考驗著商家,他們需要去進行更加縝密的“排兵布陣”。
過往雙11,商家都是從10月20日開始做預售,雙11當天交付尾款、發貨,今年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11月1日到3日開始付尾款加現貨的邏輯,這三天訂單,要求商家要在48小時內要發貨。
具體而言,去年,商家基本是做一波預售,一波現貨,一波秒殺的邏輯。今年拆分成兩個檔之后,10月21日到31日需要先做一波預售,11月1日到3日就要開啟一波現貨、一波秒殺。之后,11月4日開始再有一波預售,雙11當天再進行一波現貨、一波秒殺。
“由原來的備3次貨到變成6次貨,意味著商品要去重新調整跟組合。”在周磊看來,今年對品牌的補貨跟運營要求更高,肯定會面臨一定壓力。
兩波預售期的挑戰與平衡
今年各大電商平臺都普遍拉長了雙11周期,其中京東還開展了為期兩天的續售期。
天貓方表示,通過提前開售、延長銷售期,旨在給商家更充分的資源利用雙11獲取新客,創造增長。
兩波預售期,尾款人“放血”背后,也考驗著商家的“頭腦風暴”,他們開啟嚴密、完善的排兵布陣。
周磊介紹,對商家來說,需要對商品進行更細致的規劃,在兩波預售期間,在價格和各類權益上都需要做好有效平衡。
在今年雙11,林清軒對兩個時間段進行了有效區分,11月1日到3日更側重納新和復購的邏輯,主打爆款單品、性價比高的產品,去吸引新老客戶;11月11日更側重老客戶的復購,會使用組合性套裝,客單價也比較高。“主要針對的是前面那一波收到貨后對林清軒感興趣的新客,是否能夠重復購買這個邏輯,再去做一波推動。”
“兩次預售的結果是未知的,我們就是跟著平臺,跟著自己的運營,跟著數據快速的去做分析迭代和投放,隨時應變。”周磊說。
小眾女裝服裝品牌“鹿與飛鳥”淘寶店主瀟瀟也認為,目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尚無法判斷哪波預售最終的效果更好,只是在預售階段安排了更多品類。未來,若“雙節棍”成為常態,肯定要對商品品類和結構去做相應的調整。
不過相對而言,鹿與飛鳥顯得“佛系”一些。面對更多平臺選擇,瀟瀟依舊堅持在淘寶發力,在她看來,只要把產品做好,總可以分到一杯“羹”。“很多Z世代消費者的復購率也很高。我們家的復購率超過50%,甚至4年來一直穿我們服裝的客戶比比皆是。”
她認為現在這種模式,分散了一些風險,比如可以根據第一波預售情況去調整第二波商品,“以前11前面幾天都不做生意,犧牲很多時間就為了那一天,沒有意思,我更喜歡現在這種模式。”
不過,瀟瀟表示,今年店鋪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成本增加至少20%,包括原材料、員工工資增長等,但售價不能定的太高。
從商家側呈來看,一方面,今年很多中小商家、外貿企業、產業帶工廠、農產品商家第一次參與進來;另一方面海外品牌、國際奢侈品大牌以此為契機切入中國市場。
隨著流量趨緊,這些新入局雙11的商家也成為電商平臺之間搶奪的對象。
商家“排兵布陣”直播間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認為,國內外經濟大環境決定了今年消費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對象。年初疫情讓線上購物或者線上消費更加普及,特別是在直播、內容電商領域,讓平臺們看到了更多機會。
“這屆雙11,不論是社交平臺還是內容平臺開始紛紛依托于自身優勢來搶奪‘蛋糕’。”崔麗麗說。
也正是因為電商直播的火爆,流量型平臺紛紛入局電商平臺,實力不容小覷。DAU突破6億的抖音,今年6月正式成立了以“電商”明確命名的一級業務部門,以統籌公司旗下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多個內容平臺的電商業務。10月9日起,抖音直播間不再支持第三方電商平臺鏈接。這一規定,被認為是抖音加速自建電商生態的信號。
快手電商今年8月平臺訂單量突破5億單,過去12個月的訂單量僅次于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位列電商行業第四。
2019年,快手電商完成了約350億的交易額,其2020年的GMV目標原本為1000 億,但在抖音電商2000億的GMV目標被曝光后,快手電商隨即將目標調高至2500億,“火藥味”十足。
此外,騰訊微視在今年雙十一期間推出“鵝選優品直播節”系列電商直播活動,正式宣布入局電商領域,去搶奪一杯“羹”。
直播帶貨,讓更多的玩兒家加入到今年雙11電商平臺之間,彼此之間的廝殺,變的更為激烈。
數據顯示,目前商家自播已經占到淘寶直播場次數的6成以上,成為商家進行消費者運營、互動和獲取新客的主渠道,也成為驗證商家自播模式和效率的重要窗口。
內容化也是今年天貓雙11的重要特點。淘寶方表示,直播將在雙11期間發揮更大作用,商家自播和達人直播都將迎來一波新增長。
這個雙11,面對如此多的電商直播平臺,商家該如何選擇?
周磊告訴我們,在主播選擇上,由于定位為中高端護膚品,林清軒主要選擇與頭部主播間合作,周磊介紹,頭部主播的優勢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拉新,比如很多粉絲因為對薇婭直播間里的林清軒爆款單品感興趣,會在直播結束之后,去林清軒的天貓店逛逛,大幅提升了新客的流量。其次是提升品牌形象,畢竟頭部主播具有背書效果。
而在跟中腰部主播合作上,則更多的是實現品宣和鋪點兩大功能。
在直播平臺選擇上,除了淘寶平臺的薇婭,林清軒也在跟抖音等平臺主播陸續接洽中。“對于美妝品類來說,由于它的客單價比較特殊,因此尋找到適合品牌的主播是關鍵,包括去分析KOL的人設和粉絲人群等。”
除此之外,林清軒也堅持平均一天16個小時的店鋪自播,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客服只是冷冰冰地給你打字,而主播可以隨時回答你的問題、解決你的困惑,他們也可以通過直播去宣傳品牌,甚至去做一些護膚知識的講堂。直播也是對現有的粉絲跟會員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服務。”
周磊認為,不能把直播當作所謂的救命稻草,核心依舊是品牌、效率和銷售。
數據顯示,林清軒官方旗艦店在預售首日全天訂單數超6.4萬單,同比去年增長920%;其中,明星產品山茶花油預售訂單數超過5.6萬單,同比去年增長900%。
周磊表示,這得益于三個方面,首先品牌力提升是幫助林清軒實現線上爆發的一個關鍵點;其次,搶占了一個有效的直播資源,參與到薇婭的一場零點限時秒殺,也是當天少有的國貨品類;最后是今年整體納新數量非常好,在10月23日當天已經達到去年雙11期間銷量,整體預售銷量接近去年同期的一倍。
鹿與飛鳥品牌負責人瀟瀟也告訴獵云網,雙11期間店鋪自播重點并不在優惠上,而是主要針對老顧客,更好地去展現商品。
近日,畢馬威發布的《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中預計,今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進入“萬億時代”,達到10500億元,直播在電商市場的滲透率將達到8.6%。
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翁一認為,今年雙11讓消費者的感覺和感官得到更大程度的擴展和延伸,不再局限于實物感知。
崔麗麗認為,電商直播的出現,讓許多“潛在”需求轉化為實際消費,實時互動的方式也大幅提升交易信息的透明度,買賣雙方的信任、對銷售產品的認知和專業領域上的能力差異能夠迅速達成“一致”。
“123上鏈接”使得直播成為效率極高的需求“集合器”,不論從頭部主播還是從商家自播角度,直播帶貨都成為一個營銷、宣傳、售前和售賣的利器。
而今年雙11的儀式感似乎也變成熬夜蹲守頭部主播們的直播間。10月20日預售開啟之后,近3億人就熬夜蹲李佳琦、薇婭直播間,兩者總銷售額逼近70億元,銷售定金超10億元。
從預售開始到現在,與李佳琦相關的微博熱搜高達十余次。
代播服務增長2倍有余,MCN緊急擴容
MCN機構蚊子會在雙11前夕出現直播間不足的情況,緊急搬到了新園區,其機構負責人吳蚊米說,現在有59個淘寶直播間為旗下的主播和品牌服務,比原來“擴容”了一倍。
據吳蚊米介紹,機構的代播服務在今年雙11期間比去年增長了2倍多,自己有一半的直播間都用來做商家直播了。有的品牌還花大價錢給直播間做了升級改造,讓直播看起來更“賞心悅目”。
吳蚊米告訴獵云網,今年確實更加忙碌,主播與運營都住在公司,一樓運營通宵辦公,二樓直播間通宵直播,三樓單身公寓租下來給大家住。
她認為,現在電商直播的一個痛點是現成人才不足,都是跨界過來的,需要加強培訓,還有拓展招聘渠道,目前和杭州的高校開展校企合作,以儲備人才。
與此同時,在火爆的電商直播下,私域流量背后也在爆發更多的生意。
10月30日,在結束直播后,徐州本地主播宋超告訴獵云網,當晚實際成交額達115萬。在他的直播間里,多為徐州本地媽媽類消費群體,美妝、日用品和服飾,是銷售最好的三個品類。此外,他也與徐州本地餐飲、影院等合作,通過直播間,助力這些行業的復蘇。“比如跟影院合作,如果一張電影票價格是29.9,我就在直播間以9.9價格賣出去10000張。”
宋超介紹,依托其所積累的50萬私域流量,他主要是通過“騰訊直播+微店”模式,為徐州本地人打造一個“家門口的雙11”.
宋超表示,在騰訊直播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跟微店打通,“微店所有商家先給我寄一個樣品,然后我在徐州市租了2000平米的地方,把這些樣品放在展廳里,然后通知群里的幾十萬粉絲來現場看。如果他們現場決定購買的話,微店直接發貨。不想來現場的粉絲,可以通過他直播間購買。”
“我希望通過私域流量打造一個真正的020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今年雙11算是一次試水,明年將會重點發力這個模式。”隨著宋超所在直播平臺的愈加成熟,他也為明年制定了一個新的目標,讓徐州平均每3個人里都擁有他們團隊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