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的利空放盡了嗎?可能需要“馬已更服”才行
11月3日,很多人注定無眠。
螞蟻集團A+H股暫緩上市、致歉,緊接著井賢棟連夜召開會議,有消息稱:會上提及到“暫緩”之后,保守估計螞蟻重新上市的時間要被推遲半年左右。
而前一天,螞蟻集團的三位當家人被四部門約談、《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出爐。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螞蟻集團大利空,這一切的根源,當然還是馬云那場爆炸性講話,那場講話有很多事實性錯誤,不一一列舉,簡單總結演講內容的邏輯就是:“戴X不算強X”。
當著執法者的面說出這么一番話,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全世界對于螞蟻集團圍剿之時,讀懂新金融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螞蟻集團不是因為信貸而偉大,這一點可能連馬云沒有意識到,或許金融行業也沒有。
中國沒有哪家公司可以直接和螞蟻集團形成對比,但如果只看螞蟻集團的三大金融科技平臺,最好的參考系已經登陸美股——陸金所,以11月3日收盤價計算,陸金所是16.67倍PE。
若單獨看微貸科技平臺,正在發力輕資本模式的樂信、360數科可以作為參考系,截至11月3日,二者分別是9.26、4.91倍PE。
雖然數字金融科技平臺為螞蟻集團貢獻了63.39%的營收,很賺錢,但如果以金融科技定義螞蟻集團,它根本不值錢,連1萬億元都不值。
螞蟻集團最值錢的是什么?是用戶、數據和流量,這些才是核心資源;信貸以及其他金融科技業務只是變現方式,封住了小貸牌照的口子,還有其他牌照,閹割聯合貸款,還有其他方式的貸款。
螞蟻集團的信貸業務雖然遭受重創,但根基還在,現在的螞蟻面臨的只是階段性利空,所有不閹割螞蟻根基的監管壓力,都不是動真格。
暫緩上市的消息傳出后,螞蟻集團官微發布《致投資者》一文回應致歉,該文提到: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
“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意味深重,尤其是“穩妥”二字,大有“馬以今服”之意。畢竟,螞蟻集團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與監管博弈的教科書。
2017年,監管要求現金貸業務必須有場景,這一度被認為是顛覆現金貸業務的政策之一。
而螞蟻集團讓用戶自己在支付寶上選擇資金用途,將自身的義務變成了用戶的自覺。這世界上有幾個自覺的人?隨后,這個擦邊球被幾乎所有金融科技公司甚至銀行現金貸照搬。
個例成為現象的結果就是:監管新規形同虛設。
神奇的是:誰都不能說螞蟻集團違規,因為怎么樣算是有場景的現金貸根本沒有公論,螞蟻完勝。
但這一次監管與螞蟻之間,似乎沒有那么簡單。
馬云最大的錯誤在于:監管明明已經給了螞蟻很多容忍和空間,而馬云卻仍不滿足。所以此次螞蟻與監管博弈,很可能會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
外灘峰會的那場講話,坊間主要有兩類看法:
“一類是馬云膨脹了,為了螞蟻的利益,明晃晃的忽略常識、挑戰監管;
另一類則認為馬云早就知道《意見稿》要發,甚至知道其中內容,演講其實就是發發牢騷、做做掙扎。
當然,還有一類比較小眾陰謀論:螞蟻是要借助監管力量,搭建自身的護城河,擋住挑戰者的發展之路,一切都在螞蟻的意料之中。”
無論哪種猜想是真的,馬云的講話都是讓螞蟻集團雪上加霜,“馬以今服”不夠,“馬要更服”才行。
馬云在外灘峰會的講話是自私的,但這并不能掩蓋馬云的偉大;螞蟻集團在過去有“過”,但不能因此忽視螞蟻集團對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貢獻。
如今的螞蟻,已經不缺批判了,需要有人看到它的閃光點,這塊,遲些我們再聊。
猜你喜歡
螞蟻集團:捐贈500萬元,馳援西藏日喀則地震災區
1月8日12時,愛德基金會使用備災資金采購的第一批救災物資已運抵日喀則市定日縣受災較重的曲洛鄉、措果鄉和尼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