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力科技再闖A股能否成功?第一大芯片供應商采購占比98%
電表作為生活必需品,每個月需要繳的電費都是由電表計算的。而隨著科技的一步步發展,曾經的電表也迎來了升級,大部分地方的電力公司已為用戶換上了更高級的智能電表。
你們家的電表升級了嗎?
近日,曾經距離A股市場一步之遙的杭州西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力科技”)再次闖關科創板。
西力科技此次擬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3.97億元,用于智能電表及用電信息采集終端智能制造生產線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業績遠不如前?
西力科技專業從事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電能計量箱等電能計量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將高精度計量、軟件模塊化、數據庫、控制電路設計、通信、數據安全等核心技術與精密儀表制造相融合,為下游客戶提供高精度、低功耗、多功能的電能計量產品。
成立20余年來,西力科技始終立足于電能表行業,國家電網自2009年對電能表首次實施統一招標以來至2020年上半年,共實施了36批次公開招投標,西力科技是國內僅有的6家連續36批次均中標的電能表企業之一。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止2020年6月31日至六個月,西力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17億元、3.59億元、4.25億元、1.98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1709.50萬元、3003.41萬元、6218.20萬元、3467.22萬元。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
從招股書目前報告期內數據來看,西力科技依舊處于上升階段。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公司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等各項盈利指標隨之增長。
風云資本界注意到,這并不是西力科技首次闖關A股市場,2017年西力科技首次沖刺創業板,結合本次發布的招股書來看,公司業績出現了“斷崖式”下滑。
2017年首次提交的招股書中顯示,2014年至2016年,西力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07億元、5.33億元、5.86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5332.72萬元、7739.72萬元、6518.63萬元。
結合兩次的招股書來看,西力科技2017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5.8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同比下降73.78%。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還不及2015年水平。
第一大客戶貢獻超8成營收
具體來看,由于西力科技的業務集中于電力行業,主要客戶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其下屬網省公司,其中第一大客戶為國家電網及其下屬網省公司。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上半年,西力科技對國家電網及其下屬網省公司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36億元、2.36億元及3.5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4.45%、65.70%、84.04%。截止2020年上半年,國家電網貢獻的營收已超八成,為1.63億元。
可以看出,西力科技客戶集中度較高,對國家電網存在一定依賴。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電網對智能電表及用電信息采集終端通過招標方式進行采購,能夠參與投標的企業較多,市場競爭激烈。
從2009年開始,國家電網開始從總公司層面對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產品進行統一招投標,2017-2019年,國家電網每年均組織兩次招投標。
(國家電網的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中標)
從表中可以看出,智能電表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行業內企業較多,各企業中標情況相對分散。對此,招股書中明確表示;如果國家電網由于自身原因或宏觀經濟環境的重大不利變化減少產品需求,而發行人又不能及時規模化拓展其他客戶,則發行人將面臨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
風云資本界就此聯系了西力科技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依賴上游企業,議價能力較弱
風云資本界注意到,西力科技不僅在營收上依賴國家電網外,對于公司的芯片供應商北京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智芯微”)也存在一定的依賴。一般這種情況,會影響企業的議價能力。
招股書顯示,近年來西力科技公布的前五大供應商的原材料采購中,芯片類材料采購比例較高。其中ESAM芯片是采購金額最高的芯片,是智能電表中起安全存儲、數據加/解密等安全控制功能的重要芯片。
國內智能電表企業最主要的ESAM芯片供應商多為智芯微,報告期內,智芯微也作為公司前五大客戶,采購金額一致居高不下。報告期各期,公司對智芯微的采購金額分別為1187.37萬元、1920.00萬元、6618.56萬元及2790.61萬元。
對此,西力科技在風險提示中特別標明:在西力科技的ESAM芯片總采購額中,自智芯微采購的金額占比約98%。
西力科技ESAM芯片供應商相對單一,如果未來ESAM芯片在特殊情形下出現供應緊缺的狀況,包括發行人在內的智能電表企業將很難在短期內找到合適的其他供應商,將直接影響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產品的生產交貨能力,從而對發行人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弱勢地位下,西力科技中標量、中標金額與行業內領先企業如威勝控股、三星醫療、炬華科技、林洋能源等有一定差距,毛利率水平整體也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發行人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2.85%、25.52%、29.29%、33.46%,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上述領先企業產品線廣,業務規模大,其毛利率也相對較高。
對此,招股書中稱,發行人綜合毛利率與同行業公司存在差異主要原因為:一方面業務規模有差異,同行業公司收入規模較大且多為上市公司,在國家電網或南方電網招標過程中中標量相對較高,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產品結構有差異,同行業上市公司上市時間長,產品品類較多,即使對業務進行了細分類,但在細分類項下產品品類除電表類產品外,還有配電產品和系統產品等,與發行人產品結構有差異。
猜你喜歡
西力科技再闖A股能否成功?第一大芯片供應商采購占比98%
電表作為生活必需品,每個月需要繳的電費都是由電表計算的。而隨著科技的一步步發展,曾經的電表也迎來了升級,大部分地方的電力公司已為用戶換上了更高級的智能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