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后嘀嗒駛向何方?順風車市占率近7成,連續15個月盈利
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要來了。
10月8日晚間,嘀嗒出行向香港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正式啟動赴港上市進程。
嘀嗒出行并未在招股書中披露IPO的具體募資金額,不過據媒體此前報道,嘀嗒計劃通過IPO募資5億美元。2020年1月,亦有消息稱嘀嗒正在進行IPO前3億美元融資,并希望在正式上市時能獲得30億美元的市值。
盡管有分析人士認為嘀嗒選擇在此時上市,是因為長時間未進行融資后被資金掣肘,并且在外界一再傳言滴滴將要上市的背景下,嘀嗒也想要在資本市場中搶占先手。
不過,就嘀嗒出行此次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嘀嗒似乎并不缺錢,也有著上市的底氣。
嘀嗒的上市時機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19年順風車搭乘次數計算,嘀嗒順風車業務的市場占有率為66.5%,是中國最大的順風車平臺。
另據招股書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順風車服務,擁有約1920萬名注冊私家車主,其中超過半數為認證私家車主。與此同時,嘀嗒注冊用戶總數達1.8億,平均月活用戶為1470萬名,成立以來,嘀嗒共為約3670萬名順風車乘客提供過服務。
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六個月期間,嘀嗒順風車平臺分別產生約0.236億次、0.482億次、1.785億次和0.593億次搭乘,同期交易總額分別約為人民幣7億元、19億元、85億元和33億元。
順風車之外,嘀嗒出行的另一主要業務是2017年上線的網約出租車業務。按2019年搭乘次數計算,嘀嗒在中國出租車市場的出行平臺中排名第二。
據此前嘀嗒六周年公開的數據,嘀嗒出租車企業版服務企業客戶超5000家,且平臺上累計注冊出租車司機數量超過190萬,累計認證通過出租車司機數量超80萬,夜間出租車訂單累計需求超2.5億 。
另據嘀嗒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共在86個城市提供出租車網約服務,且與西安、沈陽、南京和徐州等城市開展全面智慧出租車合作。在2019年,嘀嗒平臺上產生了1.1億次出租車搭乘。
招股書顯示,2019年,嘀嗒平臺交易總額(GTV)為110億元。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嘀嗒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49億元、1.18億元和5.81億元,三年累計增長近12倍。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約車行業普遍燒錢的背景下,嘀嗒卻取得了不錯的盈利表現。
據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嘀嗒的毛利率分別為49.5%、58.6%和79.5%,截至2020年6月30日六個月內,其毛利率為82.2%。嘀嗒出行方面表示,按經調整利潤凈額計算,自2019年起其已實現盈利。反映在招股書中,2019年嘀嗒經調整后凈利率為29.7%,截至2020 年6月30日六個月經調整后凈利率則為48.6%。
AI財經社此前也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嘀嗒已經連續15個月實現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嘀嗒的經營現金流也表現良好,其在2019年創造的經營性現金流接近4億元,2020上半年,則創造了1.3億元經營性現金流。
由此可見,嘀嗒在現階段并不算是一家缺錢的企業。嘀嗒在招股書中表示,準備將IPO募得資金用于“擴大用戶群及強化營銷及推廣舉措”、“提升技術能力及升級該公司的安全機制”、以及“增強變現能力及豐富變現渠道”等方面。
為什么是嘀嗒?
若梳理嘀嗒的發展脈絡,會發現2019年對其尤為重要,自滴滴順風車受安全事故影響下架整改后,嘀嗒順風車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
據易觀千帆數據,2018年4月,滴滴出行以1.14億的月活排名第一,而嘀嗒出行以675.02萬月活占據第二。滴滴順風車業務下架后,到2019年第三季度,盡管排名未變,但嘀嗒出行的季活用戶已達到1587.3萬,相比之下,滴滴平臺上的活躍用戶增長緩慢,同期為1.18億。
更加重要的是,嘀嗒相比競爭對手擁有更加獨特的運營策略。從成立至今,嘀嗒以順風車起家,后續又發力網約出租車及智慧出租車服務,并以這兩款主要產品一步步走上上市敲鐘之旅。
嘀嗒出行產品副總裁朱敏此前曾對AI財經社分析過順風車與出租車二者之間組合的優勢:
1、兩個場景加起來能覆蓋95%的用戶對四輪移動出行的需求,關鍵是不存在丟失線下需求場景的情況;
2、兩者之間幾乎沒有沖突,比如出租車40%是短距離、只需起步價的,同時出租車98%是實時用車,正好可以與順風車互補——順風車主要是遠距離的(15公里以上)、預約上下班通勤,很好地解決了早晚高峰期運力不足的難題;
3、兩者都是通過盤活現有供給提高效率,并沒有額外增加社會上的車輛。僅就這一點來說,順風車與出租車的組合,更加符合未來的城市交通戰略和城市的出行規劃,與國家在道路交通方面的頂層設計相向而行。
不難發現,嘀嗒的業務模式相較于其他平臺更為輕量,其從未涉足網約快車和專車等領域,并一直將自身定位為“純信息服務提供商”。在招股書中,嘀嗒也表示,“我們并無擁有或租賃車隊車輛,亦不承擔任何擁車費用”。
這一輕資產商業模式,讓嘀嗒得以用小投入換來大規模的業務擴張,并推動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2019年,嘀嗒向順風車車主和出租車司機提供的補貼和激勵僅占總收入的4.6%,2020年上半年,這個比例則下降為0.03%。
也正因如此,在其他網約車平臺仍然深陷虧損泥沼的背景下,嘀嗒卻能持續取得正向的毛利以及在實現車輛規模效應后最終取得整體正向凈利潤。
嘀嗒駛向何方
一家企業能否最終說服資本市場的關鍵還在于其潛在盈利能力,盡管嘀嗒當下表現尚可,但依舊面臨著諸多挑戰。在此次遞交的招股書中,嘀嗒用44頁篇幅闡述了其未來將要面臨的風險因素,任何一個都可能對其未來走向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招股書顯示,盡管嘀嗒于2019年8月開始向平臺上的出租車司機收取服務費,以及從廣告及其他服務中獲取收益,但其當下的營收依然主要來源于“向平臺上提供順風車搭乘的私家車主收取服務費”。
由此可見,作為嘀嗒當下業務主體的順風車關系著這家企業的命脈。
中國順風車市場潛力巨大,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順風車市場的交易總額預計將由2019年的140億元增加至2025年的113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將為41.8%,而按交易總額計算,預期2025年順風車的潛在市場總規模將達到5229億元。
不過,因安全事故頻發以及相關政策法律規定,順風車合規一直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嘀嗒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我們可能須產生重大經營及合規成本,甚至須調整或暫停我們的業務活動”。
此外,作為嘀嗒順風車主要競爭對手的滴滴順風車也已恢復上線,且發展迅猛。據滴滴此前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滴滴順風車已陸續在全國300個城市重新上線試運營,相較試運營初期,每周選擇順風車出行的車主、乘客數量增長了數十倍。
在出租車業務上,嘀嗒也正面臨著競爭對手的沖擊。就在9月,高德與新月聯合、北方北創等多家北京大型出租車企業達成了巡游車網約化合作,屆時將接入超過3萬輛出租車,接近北京市巡游出租車總量的一半。
與此同時,滴滴也宣布旗下出租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并且將投入1億元專項補貼,用于為乘客發放出租車打車券以及司機師傅們提升單量和收入。
在滴滴出行CEO程維提出的“0188”戰略的刺激下,滴滴近來的動作越來越頻繁,而作為行業老二的嘀嗒能否抵擋得住,現在看來仍是個未知數。
或許正是注意到了現有業務模式面臨的瓶頸,同時想要開拓更廣大的增量市場,嘀嗒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可能會修改我們的業務模式及營運,我們可能出于戰略目的推出新的解決方案或終止任何現有的解決方案”。
相關資料顯示,當前嘀嗒除了順風車和出租車等出行業務,還有廣告業務、增值業務以及包括加油、維修保養、保險、車輛金融服務等在內的后市場車服業務。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此前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嘀嗒希望從衍生業務中尋找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比如與出租車行業合作,把出租車車內車身做成廣告平臺,以廣告收入分成增收。
出租車車載貨架構成的移動電商也被宋中杰看做另一種未來長期實現盈利的途徑。去年9月,他曾公開表示,“目前出租車一天搭乘量超過1億人次,1億人坐在出租車里面,哪怕10%人買瓶水、買個口香糖、小吃,就是超過上千萬的移動電商(市場)。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想象的衍生業務,不僅能擴大出租車行業收入,從中也可以獲得我們相應的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以宋中杰為首的管理團隊持股比例為34.43%,占總體投票權的50%,上市后可控制投票權約73.57%,機構股東包括蔚來資本、IDG、崇德投資、易車、高瓴資本、京東、攜程等,在嘀嗒出行上市前持股比例分別為21.60%、10.23%、7.15%、4.95%、4.14%、4.14%、2.86%。嘀嗒出行認為,高管團隊保持管理團隊的獨立決策權將使公司長期受益。
猜你喜歡
加班排長隊打車,約了順風車的他成為公司最瀟灑的人
北京后廠村的加班和打車,是打工人間口耳相傳的“恐怖”故事,尤其是每個工作日的晚九點以后,當兩者撞到一起,就更加令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