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董事長“舌戰”基金經理背后:調研只想賺快錢、暗藏貓膩?
周末,一則“樂歌股份董事長怒斥平安資管基金經理”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樂歌股份(300729.SZ)董事長項樂宏措辭嚴厲:“樂歌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
上市公司和投資機構正面剛,不少創業者出來力挺;也有不少人擔心,投資圈本就不大,項樂宏這么做可能不利于公司以后的發展。
但更多的爭議還是在基金公司的調研能力方面,是否如項樂宏所說,基金經理不做功課、不實地調研、賺快錢?
1
董事長怒斥基金經理
事情起源于一起不歡而散的調研。
項樂宏在微博上透露,8月29日,他被臨時通知和平安資管基金經理視頻連線。
“少數基金,比如今天突然臨時通知需要調研的平安資管,那些80末90后基金經理們頤氣指使、居高臨下的態度,讓我無法接受。”項樂宏直指對方態度傲慢,并提出2個“一無所知”、3個“根本沒有”:
你對樂歌的基本成長歷史一無所知;你對樂歌過去幾年收入沒有成長、實際產品和業務結構不斷完善一無所知;
你根本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你根本沒有去過一次樂歌的工廠;你根本沒有做過一次對樂歌員工哪怕基層員工的采訪......
最后,項樂宏還不忘喊話基金經理:“如果你下次一定要來調研,先去我們的幾個工廠看看,這樣才扎實,這樣我才接待你。”
官網介紹,樂歌股份是國內人體工學線性驅動應用和健康辦公整體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領軍企業。2017年12月,樂歌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A股“人體工學第一股”。
樂歌股份 圖片來源:官網
今年5月以來,隨著海外疫情加重,居家辦公變得流行。主打歐美市場的樂歌股份,業績有了顯著增長。8月27日,樂歌股份發布半年報,2020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 0.68億元,同比增長190.22%。隨后,公司股價漲停,上漲了20%。
項樂宏在文中控訴,“股價大漲之后,基金經理才蜂擁而至。”
面對質疑,平安資管基金經理張良在朋友圈回應:
1.我們8月28號確實也去了現場調研,做了功課,不存在所謂的“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
2.聽了董秘15分鐘的介紹和董事長半個小時的介紹,我們只在最后幾分鐘有機會,問了兩個問題:“為何前兩年公司營收增速不快,甚至有下降的情況?”;“今年的業績增長受益于疫情,以后如果需求的增長減緩,是否能夠通過市場占有率來提升?”
此外,他還表示:“視頻中董事長摔門而出,我們多年的調研中,也是第一次碰到。”
對此,項樂宏在雪球上再度發聲,直指“對方講的不真實,根本沒有文中的謙虛。”并表示會將經過寫出來,“相信會對基金行業的健康發展有利。”
2
調研江湖爭議多
一場調研引發上市公司和基金經理隔空互懟,一方是實業經營者,一方代表資本,雙方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說辭,孰是孰非我們很難作出判斷。
但關于基金公司調研能力問題近年來確實備受爭議和關注。比如樂歌股份董事長指出的基金經理調研前期功課不足、調研不深入企業流于表面等問題,業內早有爭議。
深圳“明心讀書會”發起人、資深證券基金觀察員王兆江告訴我們,很多基金經理沒有實業經驗,自然不會明白一個公司發展的規律,看問題的格局,眼光就會受限,難以設身處地地從企業經營角度和長遠發展看待問題。所以就會出現股價漲高了,才會重視公司,這樣的行為表明基金經理缺乏合格投資人的基本能力,看待事物的前瞻性和客觀性。
王兆江認為,“不少基金經理還是帶著有色眼睛去看待企業的,沒有做到真正的研究企業,對企業的內在價值把握也不夠,所以在持股上就表現為跟風和賺快錢。”
也有資深從業人員向券業觀察表示,即使樂歌股份董事長所言為實,也不能一桿子打死一船人,更不能把矛頭指向所謂“90后新人”,很多基金經理的專業和修養還是不錯的。但業內也確實存在有基金經理調研前期功課不足、喜歡賺快錢、甚至打擦邊球等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業內時有內幕交易案調查到最后發現和基金經理調研有關。
早年間因為調研不足,基金經理“踩雷”慘案時有發生。因為相關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曾發文《基金經理們好好調研 別再被忽悠了》。
基金公司調研能力飽受質疑后,有媒體報道稱有公司欲聘記者當研究員。
當年樂視網財務造假案發后,有數10只基金被“埋”,損失慘重。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相信上市公司、管理層天花亂墜的“故事”而忽略對公司的調查研究是造成“慘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時任中郵基金基金經理的任澤松,2016年全年,任澤松操盤的7只基金單位凈值增長率均為負數。造成這一結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任澤松在持股樂視網上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特別是在2016年三季度,當近百只基金紛紛退出樂視網的時候,他選擇逆勢增持。此外,任澤松還“踩雷”爾康制藥和宣亞國際等公司。
有知情人士表示,任澤松早年間是一個踏踏實實做投資研究的人,因操盤的幾只基金一戰成名后性格就變了,也不怎么重視調研。
Wind數據顯示,今年年初至7月30日,有多達313家公、私募基金公司累計參與2.2萬次調研,2019年同期不足8000次。由于疫情影響,不少線下調研也直接改為線上,調研時間大幅縮短。有媒體報道,曾出現有基金公司一個下午時間調研近10家公司的情況。
基金公司調研熱情高漲,但調研次數暴增、調研時間縮短以及調研線上化,勢必會影響調研深度和質量。
基金公司是機構投資者的重要代表,有效的實地調研不僅可以對上市公司形成監督,也能提升公司的實力和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