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平安的樂歌:被指炮轟基金賺足眼球,股價仨月來漲超3倍
只是一場“誤解”?
昨夜至今,樂歌股份董事長“手撕”平安資管基金經理一事,沖上微博熱搜。
8月29日晚,樂歌董事長項樂宏發消息表示,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他在《致擬到樂歌調研的基金經理的一封信》中寫道:“今天突然臨時通知需要調研的平安資管,那些80末90后基金經理們頤指氣使、居高臨下的態度,讓我無法接受。”
“年輕人功課不做,老三老四。”項樂宏在朋友圈中評價,將矛頭指向了平安資管年輕的基金經理。
平安資管作為業內首屈一指的資金管理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高達3.2萬億元,各種獎項拿到手軟。樂歌雖是上市公司,但名不見經傳,以生產銷售智能升降桌椅、電腦支架等產品為主。
受益于疫情家庭辦公需求的激增,尤其海外市場訂單增長,樂歌股價漲勢喜人,達到了上市以來的高峰,成了資本市場關注的香餑餑。也因此,多家機構開始接觸樂歌,期望投資。
根據項樂宏公開信的說明,平安資管在8月29日臨時要求線上調研,項樂宏和董秘花費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給對方基金經理講解了公司的情況、發展和自己的經營理念。
但在最后的提問環節中,雙方不歡而散。
當事的平安資管基金經理張良今日在朋友圈回應說,采取線上調研而沒有上門“聆聽教誨”,可能造成了雙方溝通的誤會。同時,他反思,還可能是自己提問的問題“特別冒昧”。
“我們只在最后幾分鐘有(發言)機會。”張良稱,只問了兩個問題——為何前兩年公司營收增速不快,甚至有下降的情況?今年的業績增長受益于疫情,以后如果需求的增長放緩,是否能夠通過市場占有率來提升?
根據張良的說法,視頻中的項樂宏“摔門而出”。這也是他十多年投研生涯首次遇到。
“你對樂歌的基本成長歷史一無所知;你根本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你根本沒有去過一次樂歌的工廠,根本沒有做過一次對樂歌員工哪怕基層員工的采訪;你對樂歌過去幾年收入沒有成長實際產品和業務結構不斷完善一無所知;你對我在周六臨時接受你們調研毫無感恩;你對我花了一個小時給你們講解企業運營的邏輯沒有感恩,卻教育我你們平安資管是如何開展投資……夠了,如果樂歌需要秉承懇求您的態度您才肯來投資,那么我寧愿你不要來投資。”項樂宏寫道。
而張良則表達了作為“一名專業投資人”應該保有的審慎,“8月28日確實去了現場調研,也做了功課”,“該問的問題以后還是會問。”
一位基金管理者對AI財經社說:“沒有親身經歷,不好評價。雙方說的情況可能都存在,但也不能完全相信目前披露出來的,對于真實情況雙方可能都沒有完全講清楚。”
另一位長期從事資本運作的人士則對我們評價:“確實有些研究員很高傲,有些上市公司可能也回答不出來后續如何繼續保持增長的問題。”他認為,對于不歡而散,雙方可能都有責任。
8月30日晚間,項樂宏給出最新回應,還原事件脈絡。8月29日中午11點49分,樂歌董秘和聯席總裁,接到前日剛對樂歌做完現場調研的中泰證券的一位人士的電話,說平安資管希望盡快舉辦一次線上交流。在接到這個信息后,項樂宏及同事很重視,很快敲定時間,當日下午2:45舉行視頻交流。
樂歌公司為此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包括三名IT人員開始準備視頻系統,兩名董秘辦人員準備公司材料、PPT。下午會議開始,樂歌方由項樂宏和董秘、聯席總裁等6人參加,項樂宏視頻出鏡。
平安資管方7-8人參加,但未開啟攝像頭。會議剛開始,項樂宏心里已經產生了不被尊重的感受。
在講解完公司的情況和前景,1小時零5分鐘后,平安資管相繼提出上述兩個問題。項樂宏強烈感受到對方沒有對樂歌做深入的前期調研,就發問,“問題混亂,邏輯不清”。
他也在回應中強調,對方“似乎對我和董秘長達1小時的情況說明無感。”在答畢問題后,項樂宏對團隊人員說:“這哥們,根本沒做過功課。”
矛盾在這一刻爆發。平安資管對項樂宏的看法予以了斥責。現場氣氛尷尬,項樂宏宣布會議結束。事情發酵后,項樂宏對自己“當場指出對方準備不足”的事情進行了自我批評,同時認為在關閉攝像頭情況下的線上交流缺乏人文要素,造成感情流失,容易造成誤解。
項樂宏對來調研的平安基金經理所做的準備工作和態度感到不滿,認為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
股價飛漲,引發資本關注
企業與投資機構鬧矛盾的事情并不少見。但在早期調研期間,就鬧僵的情況卻不多見。
“就像相親一樣,兩人從三觀上就不合。投資都是逐利的,但企業主更希望找到關注長期價值的資本合作伙伴。”上述資本行業人士說。“在相親的飯桌上就掀桌子的確實少見,最多見完以后不聯系。”
線上溝通帶來的副作用似乎也是造成誤解的重要原因。“線上會議帶來的大量溝通要素的缺失,就像開車容易路怒一樣,雙方容易產生誤解,換做見面喝一杯,可能啥事也沒有了。”有網友表示。
我們上午致電項樂宏希望了解事情原委,項樂宏在接通電話后說“謝謝,我很忙,以后聯系”,隨后掛斷電話。在簡短的電話答復中,項樂宏給我們的感覺禮貌且說話溫和,并不如他在此次事件發酵初期展現的剛烈。
基金投資人更關注財務數字,企業主講的都是理念、長期價值。上述基金管理者說,雙方的出發點不同,這場會面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比較無趣。“再加上樂歌的業務,對一些看慣了前沿科技高大上的投資機構而言,本身也并不是很性感。”
在樂歌官方宣傳中,其辦公桌椅產品主打的是智慧辦公等概念,這些名詞都足夠性感,但具體到產品如智能升降桌椅、電腦支架,聽來就變了另一種味。換句話說,樂歌哪怕掌握著其領域的很多核心技術,在很多人看來,它仍是一家辦公用品的制造企業。
“假設你去調研一家主流的人工智能、5G的公司,你可能不需要提問它的未來市場空間,只需要關注它的技術、人才,以及當下能否做好。”該基金管理者稱。但樂歌就很難通過這些內容來打動投資人,投資者更看重樂歌這波漲勢之后還是否有可持續的可能。
8月28日,樂歌的股價報收90.54元,迎來上市以來的最高峰。事實上從今年5月開始,樂歌股票就進入了上升通道。根據第三方的統計,年初至8月28日收盤,樂歌共收獲了12個漲停板,股價漲幅超過了280%。
數據顯示,樂歌股份2020年上半年營收總額6.33億元,同比增長37.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15.38萬元,同比增長190.22%。其中超過80%的營收來自于境外市場。可以說,這是一只“疫情股”。
不斷漲停期間,很多基金經理慕名而來,意圖也很明顯。
對樂歌的上市歷程有所了解的人,或許能理解其為何容易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心生不滿。樂歌于2017年底上市,但其價值一直不太被資本市場認可。項樂宏在他的公開信中說,樂歌以16.06元發行,上市后最高漲到30多元,但大概兩個月就跌回到了發行價附近。“我覺得公司不應該是這個價。”
從2018年開始,出于對公司發展信心,他和夫人開始對公司持續增持,前后花費近8000萬元。期間,很少有基金經理來看。據公開資料,截至今年一季度,樂歌的機構持股比例合計僅為3.17%。
而在樂歌股價持續走高后,這一情況也得到了改變。半年報顯示,其機構持股比例合計達到了11.08%,上升明顯。全國社保基金、中國工商銀行等多只公募基金新進成為了樂歌前十大流通股東。
“本次事件應該被理解為一次偶發事件。”項樂宏說,作為上市公司應該更開放包容,調研相關人員應該做足事先準備。他也在文中表達,“我相信平安資管是一家非常優秀的投資機構。”
項樂宏最新聲明之后,前述的一位評論人士告訴我們,這看起來并不是一件特別嚴重的事,不理解為什么要鬧得這么嚴重。
“總體而言對樂歌不是壞事,增加了曝光。”他補充道,“我感覺雙方也應該不會因此就過不去,有時候不打不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