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賠錢,為什么不放棄
中國果酒市場有多大?
中國果酒產業研究中心發起人鄒文武指出,果酒市場未來10年將達到1000億產值。
從京東公布的大數據來看,京東平臺上的果酒銷售近五年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0%,線上果酒品牌已超過300家,新興品牌成長迅速。不少知名企業也都盯上了果酒賽道,貴州茅臺和五糧液都不甘示弱。而在購買力方面,26-35歲的用戶成為消費主力軍,其中,女性用戶高于其他酒類用戶占比。
那如此年輕的果酒市場,是否具有待發掘的潛力呢?
01 白酒VS果酒市場
時代的浪潮舉起了白酒文化,卻把果酒拍上了沙灘。
白酒同樣是我國傳統飲酒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本草綱目》紀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滴露。這就是講的蒸餾酒的制法,也就是白酒的做法。
白酒業又是如何催生A股“神股”貴州茅臺的?
1980年,茅臺標價不足8元,而到2020年,茅臺售價1499元。而1980年國家剛開放白酒市場管制時,茅臺廠還處于一年虧損幾十萬的境地。
但茅臺深知如何能抓住群眾眼球。建國后,茅臺頻繁地出現在國宴以及不同的國家外交場合上。茅臺通過收集整理這些影視資料,隨后加以傳播,使其“國酒”的稱號深入人心。這是專注走高端酒賽道的茅臺,最聰明的做法。市場形象做的好,貴州茅臺在A股穩穩的站住了腳。
2015年股災后,茅臺股票就坐上了45度斜率火箭,從160元/股起步,飛到460元/股,再到現今的1668元/股。
根據2020年茅臺發布的半年度報告來看,茅臺酒甚至并未受疫情影響。
反觀果酒,其同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果酒自古種類繁多,且綿延千載而不絕。唐朝《扶南傳》中有記載:頓孫國素有石榴樹,取其樹計放在盆中幾日,經過自然發酵便成美酒,名為“石榴酒”。明代《蓬攏夜話》中說:“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花果于石洼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說的便是古人釀造的果酒。但這豐富的文化助力下,卻為何沒催生出一個得眾人信賴的果酒品牌?
然而,截至到發稿為止,A股上市主營果酒業務的公司,依舊為零。
02 苗頭初現,果酒起跑
據《2014—2018中國果酒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果酒銷售額的年增長率為15%。當前,我國果酒的年消費量為30多萬噸,只占全國酒類消費總量的5%,相當于平均每2人年消費一瓶750ml的果酒,占世界人均果酒消費量的6%。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均水果酒精型飲料消費量為人均6升,而我國的消費量僅有0.2—0.3升,相差發達國家20—30倍,發展空間巨大。
此外,根據酒類市場數據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年輕人漸漸成為酒水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各大企業也鎖定了年輕市場,酒業大佬確實紛紛在低濃度酒精市場試水。前有茅臺推出果酒“悠蜜”,后有瀘州老窖推出李子酒桃花醉。更有早在1998年,五糧液聘請專人研發勾兌的仙林青梅酒。
然而,瀘州老窖的桃花醉,本月銷量僅有58瓶;五糧液的仙林青梅酒在淘寶上并無銷售,在京東上也僅有一條搜索結果,并只有三條評價;茅臺旗下“悠蜜”更加慘淡,自上架以來總銷量不過千瓶,而如今在旗艦店上更是遭遇三折處理。
圖片來源:淘寶截圖
但是,在茅臺近年來一直干脆的清理旗下失敗任務之時,卻對“悠蜜”網開一面。在面對生產停工,市場整頓的情況之下,茅臺仍然選擇了在2019年6月12日宣布茅臺生態農業公司將于6月12日舉辦旗下“悠蜜”系列藍莓新品的招商會。
賠錢,為什么不放棄?
大概是看上了它的市場增速吧。
數據來源:CBN data消費大數據
結合數據來看,雖然果酒所占的市場份額仍然屬于酒類市場的一小部分。但是,消費金額同比增速最快。
在燃點記者采訪江小白負責人時,對方也透露 看好果酒賽道。她指出:“果酒的興起,包括“她飲酒”時代的到來,酒飲+果味是一個酒飲市場年輕化的趨勢。從2018年天貓發布的線上酒水消費數據就可以看出,隨著新中產消費群體的不斷崛起,酒飲市場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求便捷、愛嘗鮮等消費特征,并彰顯了“小眾洋酒”“顏值果酒”“小瓶白酒”等酒水偏好關鍵詞。簡單說,這讓我們看到了市場的新需求。”
并進一步表示:“當前階段果酒行業市場規模不大,但果酒利口、好喝、不易醉的優勢決定了它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更小的競爭壓力也給品牌提供了“野蠻生長”的土壤,為產品創新帶來更多的想象力。我們期望在滿足國內消費者新酒飲需求上有更多的大廠、資本進入,以此提升行業整體的產品力、創新力和競爭力。
由此可見,果酒市場的興起,指日可待。而誰又能在新興市場中搶占到茅臺之于白酒賽道的位置,讓我們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618調研:大促期間會選擇閃購下單的用戶不足一成
今年618,閃購平臺入局試圖從大促市場分一杯羹。當閃購“30分鐘送達”撞上“囤貨季”,這場速度與深度的對壘,究竟能對日趨成熟的年中大促帶來幾分震撼,備受矚目。京東京喜自營啟動618廠貨百補節 產業帶工廠白牌好貨優惠享不停
5月15日,京東京喜自營宣布開啟618廠貨百補節,持續對產業帶商家進行百億補貼,為消費者加碼帶來重磅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