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禁TikTok的幕后機構:調查不公開審查沒標準
從華為、微信到TikTok,在美國的打壓下中企的出海之路越發艱難。
近日,美國使用各種手段來對TikTok進行全面封禁的新聞可謂是沸沸揚揚。目前有兩種聲音,其一是要求微軟收購TikTok,使其成為一家美國公司;其二是特朗普要求直接關閉TikTok的美國業務。不管是哪一項決定,都已讓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感受到了美國深深的惡意。
如果說一開始,張一鳴還在想探索其他的可能性讓TikTok能夠在美國留存下去,那么8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的行政令則打破了他的“幻想”。
行政令稱,“移動應用TikTok和微信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在45天后禁止任何美國個人或實體與TikTok、微信及其中國母公司進行任何交易。”
根據8月14日最新的所謂總統令,字節跳動被要求在90天內剝離TikTok美國業務。
封禁的企業除了TikTok還捎帶上了微信。還是美國總統親自出手,對中國的商業公司進行打壓。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外交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借口國家安全,頻繁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有關企業,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
實際上,美國針對中國企業伸出的所有“黑手”,都存在一個“始作俑者”,那就是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除了TikTok以外,華為、阿里巴巴等不少中企都曾在它的手中吃過苦頭。
據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官網信息顯示,其是由美國財政部部長領導,五角大樓、司法部和能源部等九個強大機構的負責人組成。還有白宮的幾個辦公室,包括國家安全委員會也參與了CFIUS的業務,而其他包括美國農業部等部門,據悉也正在爭取席位。
神秘組織的海外打擊——從日本到中國
比起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頻頻出現在海外影視作品中的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顯然會更為人所知。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所起到的作用卻一點不少。
長期以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有著兩個角色,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對外投資國,二是最大的外商投資目的國。而美國的商業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這一“霸主”地位,離不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在打擊海外收購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美元貶值導致大量外資涌入,引發美國政府擔憂。于是當時的美國國會通過了《1974年外國投資研究法案》。并且在該法案的基礎上,美國總統福特于第二年成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
那時,這一委員會的職能還僅是統計、監控外商投資信息(包括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預判趨勢,并對相關政策做一定協調工作。
正如其他任何政府部門一樣,成立之后需要做的就是“擴張”。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得以掌握實權的契機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日本。
那時的日本正處于黃金時期,有創新、有技術還有錢。曾拍攝紀錄片《武漢,好久不見》的日本導演在8月2日發微博稱,1980年代日本有好多高科技技術超過美國,被美國說,”日本人就喜歡盜用美國技術”。然后就被美國用各種方法控制日本政府和公司。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據了解,1987年,日本富士通公司準備收購仙童半導體公司。雖然那時仙童半導體已經衰落,但是這家公司為硅谷孕育了成千上萬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一直被看作美國創新的象征。
于是,美國認為日本意欲“統治全球半導體市場”,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半導體行業構成了威脅。
為此,198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1950年國防生產法>埃克森-佛羅里奧修正案》,授權美國總統可在“交易威脅會妨害美國的國家安全”時禁止交易。而里根總統則把這項權力授予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自此,委員會開始掌控實權。
而現在,它們的針對的目光已然從日本轉向了中國。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眼中釘”——中國企業
事實上,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的遭遇和30多年前的日本有著驚人的相似。就在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據新華社報道,2005年至2009年,因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而被撤銷的部分中資海外并購交易僅為3起。而在2010年一年就有3起。此外,在2016年至2018年共有10起被取消的并購交易。
資料顯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在于審查外國公司在美國的收購、兼并是否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但是委員會的調查過程卻從不公開,并且調查所獲得的資料也屬于保密。此外,對于能否通過審查也沒有明確的標準。
在這其中,華為成了美國的重點打擊對象。
據了解,2008年,華為和貝恩資本(Bain Capital)意圖收購美國網絡設備商3com,但當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干涉國家安全”為由將他們拒之門外。最終3com公司被惠普收購。
2010年,風雨飄搖的摩托羅拉宣布出售其無線網絡資產,華為志在必得地進行競購,然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再次出手,以同樣的理由限制摩托羅拉接受華為的收購要約,最后摩托羅拉被諾西收購。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華為花200萬美元收購硅谷公司的一項專利技術,結果仍被認定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從大量高達數億美元的并購審查中,“翻”出這200萬美元的小收購。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也是“拼了”。
除了華為外,阿里巴巴也曾成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圍剿”對象。
2017年1月,螞蟻金服準備以8.8億美元收購美國的匯款機構速匯金,雙方已經達成了協定。然而第二年,這一收購計劃再次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認定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并且委員會拒絕了這兩家公司提交的緩解方案。最終,螞蟻金服和速匯金宣布終止并購協議。
盡管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不斷,但是由美國總統親自出手叫停交易,從1975年到2019年,總共只有七次。其中關于中國企業的就有5次。
比如1990年,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收購美國西雅圖航空零部件制造公司MAMCO公司,被時任總統老布什叫停。2012年,奧巴馬要求三一集團在美國的關聯公司Ralls Corporation將其在俄勒岡州收購的四個風電項目轉手。
2016年,福建宏芯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廠愛思強在美國的分公司,也被奧巴馬叫停。2017年,特朗普叫停中資企業凱橋對美國芯片制造商萊迪思半導體13億美元的收購計劃。還有2019年,北京中長石基公司收購美國信息公司StayNTouch被特朗普叫停。
猜你喜歡
雪上加霜!字節起訴美國政府同時需應對知產訴訟:美攝在美國起訴字節獲受理
7月23日,北京美攝科技網絡有限公司在美國起訴字節跳動及其旗下海外產品TikTok代碼侵權一案取得重大進展,經過移送管轄和多次修改起訴狀后,美國北加州法院近日決定受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