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阿里巴巴基金會捐贈口罩背后,菜鳥如何確保全球貿易暢通
作者 | 第一財經陳姍姍
3月中旬,首批馬云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歐洲的口罩,通過菜鳥包機運抵比利時列日機場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樞紐,并在這里快速運往意大利紅十字會。
經多方緊急籌措,這第一批口罩兩天內完成通關等一系列籌備工作,不到72小時就運達列日機場。
“在跨境運送抗疫物資遇到各種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了解到歐洲列日機場的eWTP樞紐運轉良好,連起了一條生命通道。”馬云在微博中表示。
事實上,要連起這樣一條生命通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歐洲疫情日益加重,不少國家關閉入境通道,客運航班大量取消——客運腹艙本是國際貿易運送貨物的主力渠道,這意味著運力的大幅減少,只能通過全貨機運輸,不少航線的全貨機報價已經翻了幾倍,很多貨運樞紐已經沒法像菜鳥列日eWTP樞紐一樣正常運轉。
列日樞紐為何運轉依舊
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由阿里巴巴首倡,旨在通過公私合作,共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幫助中小企業更便捷地參與全球貿易。
2016年,首個菜鳥數字樞紐落地馬來西亞。2018年12月,比利時成為第一個參與共建的歐洲國家,列日機場由此成為創新的智慧物流和數字貿易樞紐。
列日位于歐洲中心地帶,從這里出發的包裹最快5小時內可送達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主要市場。為此,阿里巴巴與比利時政府在數字通關、保稅備貨、智慧物流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合作,菜鳥則陸續開通了香港到列日的包機,以及義烏到比利時的貨運專列,使跨境物流時效從1個月提速到5-7天。
這一超前布局,在當下的全球抗疫中,成為中歐救援和經濟復蘇的主通道,不僅是抗疫時高效運轉的物資運輸通道,也是中國和歐洲中小企業恢復生產的關鍵基礎設施。
來自第一財經的統計顯示,在中國進出口前十二的國家中,已有8個國家的確診人數超過1000,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家關閉了貿易通道,而列日樞紐依舊在高效運轉。此前,歐洲華人捐贈的上百萬件口罩,比利時政府捐贈的呼吸機等物資,都是通過菜鳥包機及綠色通道從列日運抵中國。
據記者了解,疫情發生以來,菜鳥啟用了兩條綠色通道:一條是幫助抗疫救災,為全球捐贈者提供免費的醫療物資運輸服務;另一條是扶助經濟,通過補貼、包機等多種方式,幫助中小企業盡快恢復生產經營。
因此,菜鳥所啟動的中歐包機,也就承擔了抗疫救援和促進外貿的雙重任務。比如2月15日從列日達到杭州的菜鳥包機,就免費運送了歐洲華人捐贈的101萬件口罩和防護服,然后又載著30多萬件義烏商家發出的手機配件、裝飾物等日用品電商飛往比利時,再通過菜鳥部署在歐洲的卡車網絡、末端配送及自提網絡,送往比法國、意大利、荷蘭、波蘭和西班牙等國消費者手中。
記者從菜鳥方面了解到,為了盡快幫助中小企業把貨物運出去,菜鳥在整個2月累計使用近50架次包機飛往全球各地,自3月起,菜鳥又將杭州飛往比利時列日的包機增加到每周五班,每周有超過400萬個中小企業包裹通過列日樞紐分發到歐洲各國,涉及母嬰、營養保健、美食、個人洗護等各類商品,多位中國商家還借助eWTP在列日樞紐創新推出的保稅備貨模式,在疫情期間不打烊,最快三天將商品從列日倉送到歐洲的速賣通消費者手中。
運力下滑運價飛漲
隨著海外疫情蔓延,菜鳥雙向包機方向又調轉過來:一邊向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送救援物資,一邊從海外運回商品,在天貓國際、考拉海購等平臺上銷售。
目前,由于成本較低的客運腹艙運力急劇下滑,而全貨機運價飛漲,不少中小企業對包機望而卻步,需要整合更多貨源才能把貨機填滿。
為此,菜鳥發布了《告商家和物流伙伴書》,聯合速賣通推出商家扶助措施,規定2月1日-3月31日期間使用菜鳥“無憂標準”發貨的商家,因疫情原因導致的干線運輸額外成本、退運費用、貨物損失等,將由速賣通和菜鳥共同分擔。
而要保證進出口能夠仍能夠盡量順暢而低成本的在全球流通,就更需要全球供應鏈和資源整合能力。
據記者了解,通過多年的積累,菜鳥已經組建了一張全球供應鏈網絡,這張網平時主要服務天貓國際、速賣通上超過8成以上的訂單,海淘商品能夠當日達次日達,都是依托這張智慧物流網。如今這張網則成為保障救援物資和降低貿易成本的重要數字化基礎設施。
比如當海外貨物要送往中國時,通過菜鳥全球供應鏈,商家就不需要多頭聯系物流運輸、報關清關、訂航班船期等多個分散的環節,全部由菜鳥數字化技術無縫銜接;還有國際干線運輸環節,需要整合海運、空運、鐵路運輸等多個解決方案,聯動航空和航運公司及時安排航班、艙位,才能確保貨物最快速度抵達口岸,并盡可能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