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基金多只產品規模迷你現清盤隱患,提拔多位菜鳥引質疑
二季度以來公募基金經理加速更替,僅僅5月9日就有14位基金經理同日離職,近30天累計541只基金產品發生"換帥";隨著老基金經理紛紛離去,一批新的基金經理快速上位。
以總部位于深圳的金信基金為例,公司最新在任的基金經理僅有9位,其中管理兩只產品的闞劉瑞在任時間為362天,管理3只基金的譚佳駿在任時間更是僅為203天,另外女將譚智汨的在任時間剛滿30天。
與此同時,在公司目前的21只產品中,根據基金一季報的統計,規模迷你甚至已經拉響清盤警報的基金產品不在少數;對于2015年7月成立的金信基金,當前已經熬過了成立十年的關口,對于股東實力不強的該公司來說,下一個十年該何去何從呢?
01
業績好壞無法影響規模
金信優質成長、金信景氣優選警報長鳴
從五一節前披露結束的基金一季報來看,金信基金有多只產品拉響了清盤警報,首先是成立于2023年4月成立的金信優質成長,從基金一季報來看,其中提到“報告期內,本基金存在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的情形。管理人已經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報送了報告?!?
這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清盤提示了,從基金成立以來的每份季報中,在報告期內基金持有人數或基金資產凈值預警說明中,都有類似的字樣,僅有的區別是在產品的第一份季報——2023年二季報中,當時的表述是連續二十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為何該基金長期行走在懸崖邊緣呢?
從該基金的資料來看,問題應該與成立首年時的業績欠佳有直接關系。2024年是基金成立后的第一個完整年份,但該基金全年錄得的凈值增長率約為-8.88%,在4080只同類基金中僅僅排在第3512位。2025年到目前的年度漲幅雖然超過10%,同時開放申購和開放贖回,但并沒有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從產品的一季報重倉股來看,筆者發現其中有包括芯碁微裝、杰普特等六只科創板股票入選,這類標的憑借20CM的漲跌停板具備雙刃劍效應。從產品的基金經理來看,其從成立之初就由黃飆所管理,這位任職還不到4年的基金經理,目前還管理著金信深圳成長和金信周期價值兩只產品,但這兩只至少在今年一季度末沒有清盤警報的困擾。
再看楊超所管理的金信景氣優選,這位任期剛滿4年的基金經理已經是公司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團隊中的核心,他最新在管的產品已經達到4只,其中金信景氣優選是他管理時間較短的一只,目前管理該基金還不到2年,他也是該基金至今唯一的基金經理。
從基金一季報的表述來看,季報中出現了“報告期內,本基金存在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 200 人、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的情形。管理人已經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報送了報告。”
從產品成立以來的季報來看,同樣是清盤風險一直如影隨形地伴隨著該產品。區別的是,剛開始幾個季度僅有基金資產凈值的風險,最近幾個季度則是基金資產凈值和持有人數量同時“不達標”。
從楊超的組合業績來看,與金信優質成長相反,該基金是去年業績優異但今年業績拉胯,但無論業績如何起伏,規模卻始終在危險的境地不見好轉。
02
公司疑似放棄?
金信多策略精選面臨清盤更換菜鳥
除去上述兩只主動權益基金外,在金信基金的量化和指數等被動型權益產品中,同樣不乏產品面臨著相似的問題,且這樣的困擾同樣不是今年一季度才出現的,首先是金信多策略精選。
作為2017年成立的老牌基金,該基金在今年4月10日更換了基金經理,上述提到的菜鳥基金經理譚智汨接體替了劉榕俊管理該產品,成為了該基金的第四任基金經理。劉是管理超過7年半的老將,但在今年卸任了最后管理的三只基金,從金信基金離職。
問題在于金信還有類似孔學兵等老將,公司卻選擇了名不見經傳的譚智汨。天天基金網顯示,這位擔任基金經理剛滿一個月的女將是復旦大學碩士,她于2018年起先后任職明達資產研究員、華德國際研究員。2021年1月加入金信基金,歷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兼研究員。
從該基金的介紹來看,它的多策略中包括了“衍生品投資策略、中小企業私募債投資策略”等相對難度較高的項目,疊加考慮到該基金長期迷你,將其轉交給一位經驗缺乏的新人是否合適呢?
再看相對更為思路“被動”的金信量化精選,這同樣是一只成立于2016年年中的老基金,目前的現任基金經理譚佳俊是去年的10月19日才走馬上任的,因此將基金規模的問題歸咎于他或許并不合適。畢竟作為第六任基金經理,他相比此前的唐雷、楊仁眉、周謐等人,知名度和實力上似乎還是有所欠缺。
從簡歷來看,這位任職剛超200天的新人是碩士研究生,曾歷任金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兼研究員。在目前他所管理的三只基金中,還有一只主動權益基金金信核心競爭力同樣面臨著清盤的危機。
從金信量化精選來看,基金一季報的重倉股中包括了深信服、首都在線等六只創業板標的和云天勵飛等一只科創板標的,也就是說具備20CM效應的公司達到了7只,相對激進取得好成績的背后卻未能讓基金規模脫離危險境地;對比看金信核心競爭力,幾乎與他管理的量化基金沒有交集,重倉了海航、汾酒、海爾、信維等知名度更高的公司,但今年的業績明顯不入量化基金。
然而問題的癥結在于,無論是哪種思路,這兩只基金還是在危險的境地,或許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基金經理知名度提高來吸引資金逐漸涌入了。
猜你喜歡
前海開源曲揚旗下基金忙活4年收益負46.8%,一拖多現象嚴重,基民盼監管嚴格執行新規
前海開源曲揚旗下管理的滿3年的基金產品近3年收益率全部低于基準10%,全軍覆沒。民生加銀九年老將蔡曉“迷失”:在管五只產品四只浮虧
從今年的收益來看,除去管理時間最短的量化基金智選成長股票外,蔡曉管理的其余基金在今年到目前的收益均處于浮虧平安基金神愛前旗下基金換手率高達956%,規模遭腰斬,產品相互抄作業引質疑
平安基金神愛前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在近期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