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基金投資總監徐治彪所管基金年內全部浮虧,成名藥基風格漂移遭質疑
2024年交易日僅僅剩下大約1個半月時間,內地公募基金在9月24日政策利好魚貫而出的背景下,快速收復失地爭取在年終榜單上謀得一個好位置,但前期挖坑太深的基金卻可能有心無力。
比如國泰基金的現任投資總監徐治彪,根據天天基金網的統計,截至11月8日收盤,他所管理的全部六只基金仍然處于年內浮虧中,其中表現最差的就是他管理時間最長的成名作國泰大健康,該基金的A類份額目前年內下跌了大約14.05%,考慮到他早年在上海另一家公募農銀匯理也是管理藥基起家,如今為何卻在自己能力圈的主題基金中迷失了呢?
01
國泰大健康風格漂移也未能換來好成績
首先聚焦國泰大健康,作為2016年2月成立的老牌基金,在第一任基金經理楊飛管理不到兩年匆匆卸任后,第二任基金經理徐治彪從2017年10月底一直管理到現在。從分年度的成績來看,該基金尤其在近幾年成績節節滑落。
2022年全年,該基金所取得的成績約為-14.92%;2023年,全年的成績幾乎和上年同期持平,具體的數值大約為-13.67%,不過這兩年至少在同類基金中排在中上游水平。但是2024年到目前為止,該基金組合下跌約為-14.05%,不過或許是由于近期股市風起云涌的關系,該基金在929只同類基金中排在了第914位。筆者嘗試從徐治彪的調倉行為中尋找業績不佳的原因所在。
以最近的基金三季報為例,雖然基金的投資目標定義為“本基金主要投資于大健康主題股票,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追求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投資回報?!钡菍嶋H的組合中與醫藥主題無關的公司看似也不在少數。
例如,當季已經升至重倉股首位的比音勒芬,該公司是以生產高爾夫球服裝而鶴立獨行于內地股市,也是徐治彪多只產品持續多年的重倉股,但是該股在2024年以來下跌大約32%。同時,當季度徐治彪新進了寧德時代、比亞迪、陽光電源等一系列新能源產業鏈的公司。上一季度還只有寧德單家公司在列,三季度已經大幅度向新能源產業鏈中傾斜。
另外,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連續上榜的黑貓股份,也是隸屬于化工行業的一家公司,與國民大健康的概念相距甚遠。此外,從當季組合的重倉股年內表現來看,表現最差的是隸屬于醫藥連鎖賽道的上市公司健之佳,同一時間段,該股年內下跌約為-45.56%。而且,恰好它是徐治彪今年以來新挖掘的重倉股。
在基金三季報中,徐治彪做出了道歉:“組合前三季度的業績不理想,也是我自2017年回到國泰基金管理產品以來第一次跑輸基準,并且是大幅跑輸,對此,我深感抱歉和自責,其中有主客觀的因素,但是我們戰戰兢兢,深度復盤跟蹤組合并優化,我們堅信研究終究能創造價值,好的公司會迎來價值回歸,這不是簡單的趨勢投資,純粹的符號投資,這個階段跟2020年底十分類似,當時四季度我們也是倒數,但是極致行情并沒有超過3個月,我們相信均值回歸雖遲但到,依然相信管理的所有基金有能力創新高?!?
02
徐治彪的真實能力圈遭到非議
作為當年借助醫藥股成名的基金經理,如今他在醫藥領域的思路著實不敢恭維:一方面是他對于創新藥、CXO、醫療器械等主流領域關注甚少,另一方面是他對于雙成藥業等妖股也沒能有所涉獵。
而他對于醫藥股長持的公司主要有老百姓、可孚醫療、國藥股份、益豐藥房等,相對來說更傾向于醫藥商業和連鎖藥房等非主流賽道,這一思路與主流的醫藥基金經理有著顯著區別。就拿他長期重倉的藥房類上市公司老百姓為例,原本徐治彪是按照基本面選出的標的,不過今年該股幾番走強是因為沾光了“國泰民安”概念,成為概念股中的一員。
不過他在其他賽道中選股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比如他在汽車零部件領域長期重倉的公司是三花智控和新泉股份,兩家公司或多或少受益于特斯拉產業鏈。但是即便經歷了9月底以來的系統性暴漲,它們當前在年內的表現依然不溫不火,三花智控至今年內下跌約13.42%,新泉股份至今年內上漲僅僅約為6.79%。
同樣是在汽車零部件賽道,徐治彪連續兩個季度挖掘的標的還有福賽科技,不過同一時間段該股年內下跌約為8.60%。表現不佳大體上要從業績上尋找原因:公司于10月25日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約9.41億元,同比增加46.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203萬元,同比減少13.53%;基本每股收益0.61元,同比減少35.79%。不過,徐治彪的選股也并非一無是處,比如他三季度新挖掘的同賽道公司北特科技,近三月漲幅接近翻番。
整體來看,徐治彪在多次直播和投資者溝通會上反復強調“長期持有”的策略,認為“在短期波動中,優秀的公司更應被耐心持有”。然而,實際操作中,他并未始終堅持這一理念,對比每個季度的十大重倉股名單,都能發現出一些新的面孔,甚至是投資者非常陌生的公司名字。
客觀上看,除去徐治彪外,國泰基金主動權益團隊還有多位知名基金經理:老將程洲的累計任職時間大約為16年半,但目前在管10只基金的合計規模約為76.60億元,還不到一只百億爆款的規模 ;公司近幾年力捧的女將林小聰任職時間也接近7年半,合計管理三只基金在三季度末的規模僅僅約為8.59億元,最新年內沒有一只基金實現超過1個點的正受益。相對表現最出色的是彭凌志,這位多年前在互聯網戰役中成名的基金經理,蟄伏多年后在今年爆發,迄今所管三只產品年內漲幅都超過了20%,可惜合計的規模還不足10億元,沉寂多年后如今知名度有待重新恢復。
那么,在主動權益領域,國泰基金究竟應該主打哪張牌呢?
猜你喜歡
平安基金神愛前旗下基金換手率高達956%,規模遭腰斬,產品相互抄作業引質疑
平安基金神愛前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在近期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