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校老師”下海賣藥沖刺IPO,老婆短線交易遭罰!
小小一顆藥片,背后牽扯到眾多上下游企業。從產業鏈生態圖譜來看,包括上游化學原料藥企業、醫藥包裝企業、制藥設備企業、中游化學藥品制劑企業和下游醫藥流通企業。
這背后是巨大的市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醫藥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約為1.25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794.5億元。
在此背景下,綜合性醫藥企業上海延安醫藥洋浦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延安醫藥”)遞表北交所,擬沖刺IPO。延安醫藥屬于化學藥品制劑行業,主要從事化學藥品制劑、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6年9月,延安醫藥(839010.NQ)掛牌新三板。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業績穩健增長,實現營業收入4.32億元,同比增長33.79%;歸母凈利潤7543萬元,同比提升33.12%,營收凈利增幅均超過30%。
但在年報之外,2023年對于延安醫藥來說其實并不“平靜”,公司一度因三季報延期發布、未披露特殊投資條款信息、實控人之一邱惠珍違規短線交易等行為,而引起市場關注。
如今,延安醫藥已經來到IPO門前,能否順利完成這“臨門一躍”?
2022年營收和凈利下滑
靠藥品制劑撐起半壁江山
隨著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藥物研發與生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利好之下,部分化學制藥企業紛紛開始沖刺資本市場。
延安醫藥就是其中一員。《招股書》顯示,延安醫藥的主要產品就是化學藥品制劑、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
需要說明的是,原料藥屬于成品藥的上游,是構成藥物藥理作用的基礎物質,患者無法直接服用;而醫藥中間體,則是原料藥的關鍵原材料。化學藥品制劑屬于原料藥的下游,是按各種劑型(包括:片劑、丸劑、散劑、注射劑等)所制成,最終提供給患者使用的藥品。
其中,延安醫藥所生產的藥品制劑涵蓋消化系統、糖尿病、皮膚、抗感染以及呼吸系統等多個用藥領域。公司制劑產品主要包括消炎、鎮痛的復方倍氯米松樟腦乳膏、用于腸道感染的諾氟沙星膠囊、及治療鈣缺乏癥的三合鈣咀嚼片等;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則包括消炎鎮痛的麝香草酚、用于制作食品防腐劑的苯甲酸鈉等。
來源:《招股書》
從產品類型來看,延安醫藥的主營業務收入類別包括制劑、原料、授權生產許可費等。
其中,制劑類產品的收入撐起了延安醫藥總營收的半壁江山。2020年-2023年,制劑類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9億元、1.65億元、1.67億元和2.5億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0.15%、48.64%、51.83%和58.78%,先降后升。
其中,消炎、鎮痛的復方倍氯米松樟腦乳膏、消炎鎮痛膏、用于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燒心癥狀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復方甲氧那明膠囊、用于治療糖尿病的鹽酸二甲雙胍片、適用于腸道感染和傷寒的諾氟沙星膠囊等6類制劑,構成了延安醫藥制劑收入的主要來源。2022年,這6類制劑為延安醫藥帶來1.61億元的收入,占制劑類產品總收入的比例達96.41%。
來源:《招股書》
同期,原料類產品的銷售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9.49%、37.33%、25.69%和31.39%,呈先降后升趨勢。公司還有一項授權生產許可費的收入,2022年該業務的收入為7029.96萬元,占比高達21.77%。但2023年該業務收入僅為708.76萬元,占比達7.6%。
整體來看,延安醫藥的業績也同樣呈現出起伏不定的變化。2020年-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約為3.17億元、3.39億元、3.23億元和4.32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約為0.35億元、0.494億元、0.493億元和0.7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2023年,延安醫藥的毛利率呈上升趨勢,分別為43.86%、48.32%、51.08%和51.39%。盡管如此,但延安醫藥的毛利率與《招股書》中其他同行相比并不算高。以2022年為例,延安醫藥的毛利率僅高于海南海藥的43.18%,低于同行業的誠意藥業、華納藥廠等公司。
來源:《招股書》
延安醫藥解釋稱,由于自主研發力度不夠,我國仿制藥品的比例較高。加上人力成本和環保投入的上升,藥品生產成本上升;國家的醫保控費、同質化競爭使得藥品銷售價格下降,從而導致整體毛利率下降。
延安醫藥也提示了毛利率下滑的風險。公司表示,如果未來毛利率較低的業務收入占比上升,或部分業務毛利率下滑,會對公司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授權生產許可費”毛利高達96%
除了占據營收“半壁江山”的制劑類產品外,2020年至2023年間,原料類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5億元、1.27億元、0.83億元和1.36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均超25%。公司還有一項授權生產許可費的收入, 2023年該業務的收入由2022年的7029.96萬元降至708.76萬元,占比從21.77%降至7.6%。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主營業務之一的“授權生產許可費”,其對應的銷售毛利率可不低,在96%以上。
公開資料顯示,授權生產是指企業授權給廠商,讓廠商生產企業的產品,而企業向廠商收取一定的授權費,授權費通常按產品銷量進行提成。
延安醫藥的授權生產可以追溯到2016年8月。當時,天津君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君安”)擁有口服降糖藥“格列齊特緩釋片”的藥品生產批準文號。延安醫藥委托天津君安開展“格列齊特緩釋片”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研究。
“格列齊特緩釋片” 在臨床上是一種經常用到的降糖藥物,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通常用于治療二型糖尿病,一盒藥物的費用通常在40元到100元不等。
來源:罐頭圖庫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數達到5.37億,患病率高達10.5%,預計到2045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數將上升至7.83億。作為重要口服降糖藥之一的“格列齊特緩釋片”,市場需求不小。
藥物一致性評價研究,就是仿制藥必須和原研藥“管理一致性、中間過程一致性、質量標準一致性等全過程一致”的高標準要求。
彼時,雙方簽訂《技術開發(委托)合同》及《技術開發補充協議》并約定,天津君安完成該工作后,需將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下稱“持有人”)轉讓至延安醫藥名下。
2020年12月,格列齊特緩釋片通過一致性評價,此時,天津君安本應該將持有人轉讓給延安醫藥。
但在2021年2月,該產品中標了第四批國家集采,這也打破了雙方原來的轉讓計劃。由于該產品未能在中標國家集采前完成持有人變更,且國家集采期間,對中標藥品有無法變更持有人的要求。
于是,延安醫藥決定,按照固定比例向天津君安收取授權生產許可費,獲取該產品的銷售收益。
《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延安醫藥向天津君安收取的授權生產許可費收入分別為4614.79萬元、7029.96萬元和2949.96萬元。該收入讓天津君安從2021年起,就穩居在公司前三大客戶的名單中。
同期,該授權生產許可費產生的毛利分別為4463.42萬元、6826.2萬元和2853.5萬元。僅2022年,天津君安就為延安醫藥貢獻了41.38%的毛利額。
同期,授權生產許可費收入分別為4614.79萬元、7029.96萬元和2949.96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6%、21.76%和15.57%。
來源:《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成立于2001年的天津君安,是延安醫藥的控股股東。在 2023 年 8 月前,天津君安由延安醫藥實控人之一王學亮持股95%。
直到2023 年 3 月,天津君安將格列齊特緩釋片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成功變更為延安藥業。同年 8 月,天津君安庫存銷售完畢,延安醫藥也不再收取授權生產許可費。
這也引起了北交所的關注,北交所要求延安醫藥說明,通過一致性評價后,天津君安卻未將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轉至延安醫藥而參與集采投標的原因。
延安醫藥回復稱,延安醫藥考慮到通過藥品集中采購可以獲取更大市場空間,實現經濟價值。同時,也為保證延安醫藥的經濟利益,不受上市許可持有人轉讓事項的影響。
后來,延安醫藥考慮到與天津君安的同業競爭問題,實控人之一王學亮承諾將天津君安進行注銷,且計劃在 2023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注銷。目前,工商信息平臺愛企查顯示,該公司已為“注銷”狀態。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天津君安向延安醫藥提供授權生產許可費占利潤總額的比例較高,目前,天津君安已停止向延安醫藥提供該費用,若報告期各期若剔除這項收入,公司營收及凈利或將縮水。
實控人夫婦深耕醫療領域
公司曾因信披違規被警示
延安醫藥的背后,是一對相濡以沫的60后夫婦。
1986年7月,實控人之一王學亮從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畢業,在普陀區衛生學校擔任教師一職。另一位實控人則是王學亮的妻子邱惠珍,她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藥學系,彼時,也在普陀區衛生學校當教師。
1990年,做了4年教師的王學亮進入上海市醫藥公司滬西分公司,在市場部擔任副經理。隨后相繼在上海思富制藥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上海華氏醫用敷料有限公司、香港中大藥業有限公司擔任要職。
在醫藥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后,王學亮決定在2006年收購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上海延安藥業有限公司,后又相繼收購了上海延安藥業(湖北)有限公司、鎮江建蘇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兩家企業。
來源:罐頭圖庫
相比于丈夫在商界的打拼經歷,妻子邱惠珍則選擇繼續深造研究生學位。1991年,她進入上海實業科華生物技術公司擔任乙肝研究室主任,后在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職。直到2008年,她開始擔任延安醫藥的董事。
2016年,兩人合力將延安醫藥送上了新三板。《招股書》顯示,王學亮直接持有公司46.15%的股份,并通過西藏天下合控制公司5.95%的股份;邱慧珍直接持有公司9.47%股份,并通過擔任西藏久盈執行事務合伙人控制公司10.03%的股份;王學亮、邱慧珍之子王首辰直接持有2.68%的股份。
因此,王學亮、邱慧珍及其一致行動人西藏久盈、西藏天下合、王首辰,通過直接與間接持有的方式,合計控制公司74.28%的股份。
來源:罐頭圖庫
不過,“家族式企業極易產生“一言堂”的局面,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業內人士表示。延安醫藥就曾因信披違規被全國股轉公司采取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2022年1月,延安醫藥因未及時披露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相關公告,而構成信息披露違規,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被全國股轉系統采取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2022年2月,延安醫藥又因未及時審議并披露關聯交易、關聯方資金占用,再次構成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違規,公司再次受到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邱惠珍還曾因違規短線交易被罰。
公司公告顯示,2022年8月30日,邱惠珍賣出延安醫藥96.5萬股股票,同年12月21—29日,她先后3次買入延安醫藥558.5萬股,已構成違規短線交易。對此,全國股轉公司分別于2023年2月10日、2023年9月8日對邱惠珍出具警示函。
“上市公司涉嫌信披違規,會影響公司的市場誠信與市場形象。”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
積極尋求IPO的延安醫藥,能否走出內控泥沼,像當初掛牌新三板一樣再創輝煌呢?